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疫情亦推動了幼稚園及小學使用網上教學及學習。 再者網絡上出現的娛樂頻道及遊戲亦成為了兒童生活中的一部份以上種種原因增加了兒童暴露於網絡危機中的機會。 兒童容易遇上的網絡危機. 1.與陌生人接觸. 現時幼稚園及小學的課程缺乏全面的網絡安全教育,致使兒童低估了網絡的危機性。 同時,兒童正處於認知發展階段,其辨別網絡不良資訊的能力亦相對加上較低。 外國機構進行了一項兒童使用網絡的研究,當中發現40%兒童會與陌生人於網上進行傾談,這情況在香港亦然,過去有兒童為了換取玩手遊的道具或獎賞,甚至願意跟陌生人裸聊,由此可見普遍兒童缺乏對陌生人的防範心。 2.不良意識內容.

  2. 2020年3月18日 · 即使因時代的變化市面上出現不少新潮的祭祀方式但傳統的習俗依然保留。 有網民在社交媒體發帖,指購買的衣包貨不對辦,以紙皮填滿衣包讓他感到受騙。

  3. 2022年5月17日 · 香港救助兒童會與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研究團隊合作,在 2020 至 2021 年期間在中小學開展大規模「香港兒童在線」研究報告,發現40%青年被迫接收網上裸露內容或性要求,五分一青年曾遭網絡欺凌。 組織建議當局應確保法律、政策及措施能提供一個可賦予兒童能力並保護他們環境,並建立網絡專員等。 「香港兒童在線」研究報告向1,300 多名自不同社會及經濟背景,年齡界乎8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進行問卷調查,並向中學生進行深入訪問。 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面臨著重大網絡安全風險,家長、學校和政府需要積極完善青少年及兒童保護措施,以減低青少年的網絡安全風險。 報告指,青少年在網上遭受性虐待發生頻率,是現實世界兩倍。

  4. 2020年6月2日 ·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解釋︰「無論在現實或是虛擬世界不同形式的行為從暴力恐嚇到中傷杯葛等都是在勢力不對等的情況下出現如俗語所謂大蝦細』、『人多蝦人少, 當情況重複不斷地發生,而非單一事件,就屬於欺凌行為。 傅醫生表示,當孩子不懂得如何處理,便容易成為欺凌受害者,網上欺凌更難以被家長或老師察覺。 (iStock圖片) 甚麼人最易成為網絡欺凌的對象? 傅醫生說,很多受害者的性格,都是自信心較低、缺乏社交能力,尤其是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更容易成為網絡欺凌對象。 大部分在欺凌事件發生前,往往都是一些小失誤或失言引發同學間嘲笑,當孩子不懂得如何處理,便容易成為欺凌受害者,網上欺凌更難以被家長或老師察覺。

  5. 2023年3月16日 · 當遇上網絡欺凌時最多受訪青年出現的感受是同情38.4%),其次是傷心難過38%)、不忿35.5%及無助31.4%)。 此次問卷揭露受訪青年的同理心情況僅為一般水平。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張淑鳳表示要有效遏止網絡欺凌旁觀者往往扮演重要角色從調查所見雖然大部分受訪青年在目睹網絡欺凌時沒有作出行動但並非無感覺」,主要是缺乏應對技巧以致未有伸出援手。 為增加青年和公眾了解網絡欺凌的影響及應對方法,uTouch將於本月25及26日於中環街市舉辦「網絡欺凌特展」,透過多種形式,讓大眾了解受欺凌者的感受、情緒,以及事件對他們的影響;並提供一系列網絡欺凌情景的應對及情緒支援方法,讓大眾可以適時及有技巧地伸出援手。

  6. 2020年11月23日 · 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留意到有不法之徒佈局假冒為青少年在網上交友令青少年放下戒心繼而誘騙他們交出個人資料甚至私密照片藉以進行詐騙或勒索等非法行為。. 鍾麗玲表示,私隱公署留意到,最近有團體進行一項 ...

  7. 2017年7月4日 · 在傳統欺凌方面,超過4成學生指曾在學校欺凌別人和遭受欺凌,又指大部份為受別人言行產生負面情緒再作出攻擊性行為「反應式攻擊者」。 調查又發現,超過四成受訪學生有出現較嚴重抑鬱症狀,包括對將來感到絕望及失眠等。 黃成榮表示,數字之高令人憂慮, 認為抑鬱症狀與上網習慣,和網絡及傳統欺凌行為也有顯著正面相關性:「學生經常接觸網絡,較少與別人相處,當被欺凌時發現求助無門,就容易有走投無路感覺,開始逃避然後變成抑鬱。 黃建議每間學校應為老師和社工提供調解培訓,又希望新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為學校增撥資源,提供更多教育心理學家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