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當血管閉塞引致的缺血性中風出現每分鐘會有約200萬腦細胞死亡所以治療急性中風的目的是要盡快使這些血管回復暢通從而恢復腦部血液的供應一般而言有兩種治理方法第一種是靜脈溶栓治療在靜脈注射溶血藥物令阻塞血管的血塊溶解恢復血管暢通。 第二種是經動脈取栓術,利用微導管在腹股溝位置,經股動脈置入頸部血管,甚至腦部血管堵塞的位置,再透過儀器將堵塞血管的血塊取出。 相對於溶栓治療,這種方法即使在發病後較長的時間仍可進行。 目前有兩種施行的技術,一種是吸啜術,另一種是機械取栓術。 吸啜術的原理是將導管伸延到血塊位置,利用吸力將之吸走。 第二種是利用類似支架的爪子,透過微導管伸延到血塊位置,將之抓住及取出。 兩種方法的效果都同樣理想。 Q2. 經動脈取栓術是否適用於所有病人?

  2. 2022年6月28日 · 提起中風不少人可能會聯想起腦血管破裂所導致俗稱爆血管的出血性中風但原來在香港8成中風個案都屬於由腦血管栓塞引致的缺血性中風 1據養和醫健資料顯示 2 ,缺血性中風病人平均只有約26%機會完全康復這意味著大多數中風病人都會出現後遺症至於中風後遺症有哪些? 見下文剖析。 中風後常見的後遺症 2. 中風的後遺症可大可小,因腦細胞死亡、腦功能受損,很多中風病者都會留有相當程度的傷殘,嚴重時可導致半身癱瘓。 以下總結5類常見中風後會出現的後遺症: 1.癱瘓或活動控制困難. 人類的左右腦各自控制一邊身軀,左腦受損的中風康復者,有機會出現右邊身體不受控制或癱瘓;右腦受損的中風康復者,則會導致左邊身體受影響。 在中風後,最常見受影響的身體部位包括臉部、手臂、腿部或半邊身軀。

  3. 缺血性中風約7至8成)──因血管栓塞而造成出血性中風約2至3成)──因血管爆破而造成。 物理治療對中風復康的重要性. 大腦有一個自我重塑的特點,這稱為「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透過各種刺激和訓練,「神經可塑性」能協助重建受損大腦神經元的聯繫網絡,從而恢復中風病人的活動能力。 中風後的首六個月是復康的黃金時期,而物理治療在此擔當重要角色。 物理治療的訓練透過「神經可塑性」的特性,幫助中風病人重新學習控制四肢和身軀,回復病人的步行能力。 從而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協助他們重投日常社交生活。 給中風人仕的物理治療. 本協會物理治療師會運用不同類型的治療手法和儀器,協助病人重新學習控制四肢,其中包括但不限於: 步行訓練和步姿糾正.

  4. 中風是因腦部的血液供應出現阻斷而發生中風導致腦細胞缺氧及壞死臨床上中風主要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風大約比例為8:2缺血性中風佔大多數缺血性中風是由腦血管栓塞或阻斷所致常見成因有血管粥樣硬化又或者血栓游離至腦血管等

  5. 腦內血管介入的微創手術(機械式吸取血栓術)能把大腦細胞受損的程度減至最輕直接降低缺血性中風的傷殘率及死亡率如果在黃金3至8小時內接受治療, 病人獲得完全治愈及完全康復的機會就可大大提升所有中風症狀就有可能完全逆轉有些中風倖存者甚至

  6. www.brain-spine.com.hk › symptoms-tc › symptoms-stroke-tc缺血性中風 - Brain Spine

    缺血性中風是由腦血管阻塞造成的O 當供應腦部某部份的血液突然中斷, 氧氣及營養因而不能輪送到該部份而 導致腦細胞及組織死亡,令到受該部 份腦組織控制的身體機能受到影響。 腦血管阻塞主要由血管狹害或游離的血塊造成。 而游離的血塊多數來自心臟或頸動脈的狹窄位置。 一旦突然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癥狀,便可能是中風的先兆,應該馬上求醫。 手足痲亦不靈. 走路不穩. 說話不清楚. 短暫失明. 複視. 神智錯亂. 頸動脈狹窄與缺血性中風. 人體共有四條血管為腦部提供血液,包括兩條頸動脈及兩條椎動脈,而其中頸動脈負責提供85%血液予大腦。 頸動脈與心臟及身體其他血管一樣,可能會因為膽固醇沉積引起粥樣硬化而造成阻塞。

  7. 如屬缺血性中風會安排適合的病患者接受溶栓治療注射強力的針藥以溶解血栓或利用導管介入動脈吸走血栓這兩種治療必須在發病後4.5-6小時內進行港大醫學院在今年五月推出專門為中風病人及其照顧者而設的風起航手機程式提供一站式平台幫助病人管理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數據並提供社區資源如復康中心的資料方便他們尋求地區上的支援。 欲了解更多資訊,可參加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於9月11日(星期六)舉辦的 《醫研薈萃:認識常見腦科疾病 - 中風及柏金遜症》網上健康講座。 詳情請致電2255 3749查詢,或登入 直播網頁 。 「中風研究組」網站. 「風起航」手機程式下載網頁. iOS系統. Android系統.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1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