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 天前 · 明報專訊現時治療缺血性中風患者最有效的血管介入取栓手術」,治療黃金時間為6小時通常只允許中風時間明確在6小時內的患者接受手術港大醫學院一項為期逾5年的研究透過灌注掃描影像等高階影像掃描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先分析 ...

  2. 3 天前 · 2024年5月14日星期二. 港大醫學院發現中風逾6小時病人接受取栓手術後效果仍然顯著 (15:44) 中風是本港第四大死因近八成中風為缺血性而取栓手術是現今最有效的醫治方法但傳統黃金治療期為6小時並只允許中風時間明確在6小時內的患者接受手術。 港大醫學院一項為期逾5年的研究,採用高階影像掃描篩選病人,發現發病逾6小時的中風病人接受取栓手術後亦有顯著效果,36%病人術後可獨立良好生活。 港大醫學院和瑪麗醫院合作自2018年起提供全港首個24小時取栓手術治療中風,並監測研究成效,期間為415名病人進行取栓手術,當中55名病人,即13%為發病超過6小時患者,年齡介乎33至92歲;55名病人中,超過9成人接受手術後腦血管阻塞有改善,36%於90天後可獨立良好生活,而傳統治療僅為15%。

  3. 2022年11月28日 · 明報專訊公立醫院每年均接獲逾萬宗中風入院個案如患者屬缺血性中風送院後經評估可獲安排打俗稱溶血針的靜脈溶栓治療」。 不過有患者誤以為溶血針只限於龍頭醫院」,一度拒絕救護員送院圖自行前往另一醫院

  4. 2023年7月21日 · 全港近3成缺血性中風由心房顫動引發其嚴重程度及死亡率屬所有缺血性中風病因中最高。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心房顫動患者若在服用新型抗凝血藥、即「新薄血藥」期間出現中風,之後更換其他薄血藥或增加再中風的風險;其中若轉用傳統薄血藥「華法林」,復發風險將增96%。 研究團隊提醒,患者如非必要不應在首次中風後隨意轉藥,並須管理好自身的血糖、血壓等風險因素。 中大醫學院腦神經科運用電子健康數據庫「臨床醫療數據分析及報告系統(CDARS)」,收集及分析約4.6萬名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於2015至2020年期間,在公立醫院接受新薄血藥的治療數據,發現當中2337人於服藥期間仍然現缺血性中風,其後7成病人維持服用同一種藥物,兩成病人轉用另一種新薄血藥,並有5%則轉用「華法林」。

  5. 2023年4月24日 · 根據統計曾中風人士在5年內再次中風機率達三成因此中風後自我健康管理包括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指數於正常水平極為重要。「三高是導致中風的主要成因三高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令血管壁收窄繼而增加缺血性中風的風險

  6. 2020年3月16日 · 明報專訊隨着疫情進展各省市行政部門中醫院專家先後頒布治療用藥和預防湯水加上來自網絡或報章的食療一時間眾說紛紜讓市民無所適從。 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歸屬於中醫「疫病」範疇,是感受疫毒之氣偏濕的瘟疫。 針對疫毒和濕這兩個元素,治療時,化濕清毒是重要舉措。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7. 2023年11月27日 · 中風可以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兩大類以缺血性較常見佔七成另外兩成為出血性中風餘下一成為其他類別。 平均中風年齡約70歲以上,年紀愈大,發病率愈高。 部分病人因慢性疾病導致血管栓塞或脆弱,甚至爆破,亦有些病人患有血液科疾病或心臟結構異常,容易出現血塊,阻塞腦血管導致中風。 此外,部分成因與生活習慣有關,例如未有處理好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這導致中風年輕化趨勢。 當腦血管爆破或阻塞,沒有足夠血液流到腦部,便會令腦細胞缺氧壞死,並視乎受影響位置而出現不同病徵。 患三高高危者 盡快求醫. 中風併發症可能會影響病人日常生活,需要家人貼身照顧,對病人本身以至整個家庭都有深遠影響。 大家可以緊記這個口訣:「談、笑、用、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