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6日 · 養和醫院眼科名譽顧問醫生鄭澤鈞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時在片中講解白內障成因症狀和治療以及手術時所用的3種人工晶體可同時處理老花近視散光問題。 (採訪剪接拍攝陳凱雯)【 相關熱點青光眼可致盲 眼科醫生籲長者眼矇及早求醫白內障與青光眼比較. 白內障及青光眼均是常見眼疾,鄭澤鈞講解兩者分別。 白內障做手術要等「熟透」? 白內障「成熟」後,晶體會變得白茫茫一片,視力嚴重下降,亦增加患青光眼風險。 鄭澤鈞表示,做手術毋須等待白內障完全成熟,現時多採用微創手術、用激光打碎白內障再吸走;若白內障成熟晶體會變硬,增加了微創手術風險。 長者實用資訊 相關報道: 長者康體設施鍛煉平衡防跌倒 雷雄德提醒使用貼士【短片示範】 長者失眠改善5招 中醫短片示範敲頭操【附養心寧神湯食譜】

  2. 2020年12月7日 ·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200MB剪報、200個書籤、新聞搜尋器及個人化新聞設定. 相關字詞﹕ 人工晶體 單視覺療法 鴛鴦眼手術 晶體 白內障手術 眼科 白內障 家庭醫生睇醫生. 上 / 下一篇新聞. 知多啲:手術「調校」雙眼度數 分工看遠近. inews@mingpao.com. 【明報專訊】白內障手術,是否「早做早享受」? 手術後視力再度模糊,是否復發?

  3. 2020年5月6日 · 一名女子聲稱2017年在香港眼科接受兩次手術手術後身體受損6日入稟高等法院向香港眼科及為手術操刀的醫生索償指控診所及涉事醫生疏忽但沒有列出賠償額。. 原告為陳素芳兩名被告為由Long Star International Limited營運的香港眼科 ...

  4. 2023年5月18日 · 結果顯示,接受手術3個月後,96%的眼睛在無眼鏡矯正下的「裸眼視力」,可達20/20(即等同正常視力)或更佳;另外94%眼睛近視度數在正負75度以內;98%眼睛散光度數在75度以內。 醫生:深度散光矯正效果更理想. 25名原本散光度數至少200度的中至深度患者中,91%眼睛的術後散光度數減至75度以內,比例較上一代SMILE的86%高。 張叔銘稱,結果反映SMILE Pro治療中至深度散光患者效果更好。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明報專訊】激光矯視漸趨普遍,技術亦推陳出新。 養和醫療集團2021年引入新一代「微笑矯視」技術SMILE Pro,為亞洲首家眼科中心採用,至今已為500多名患者做矯視手術

  5. 2020年6月6日 · 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眼科專科醫生任卓昇指出現階段醫學上的老花定義比較廣醫學定義是隨着年紀增長導致眼晴的對焦力變弱看不清楚近的事物從而影響到日常生活此為之老花現象。 一般人在40歲後出現老花,現在則最早出現在35歲。 眼睛肌肉過勞 致對焦功能變弱. 任卓昇提醒年輕人不應掉以輕心,若看近的事物要慢慢看才能清晰對焦,有機會是眼睛調節力變弱。 尤其是連續多日長期聚精會神看手機,會令眼睛肌肉過度疲勞,對焦功能突然薄弱,因而出現較難對焦事物、視力模糊。 當眼睛響起警號,就要開始保護雙眼,減少看近距離物件的時間,若情況未有改善應盡快求醫。 如果繼續加重雙眼的負荷,老花的問題最終會提早出現。 想延緩老花以及保養眼睛,任卓昇提醒要勤做護眼功夫,大家不妨參考以下4招:

  6. 2022年10月13日 · 明報專訊疫情下港人使用電子熒幕工作及學習頻率大增眼睛更易疲倦及乾澀若未正視問題不同眼疾隨時殺到奧比斯調查評估近四成受訪者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眼睛警示風險即有可能患有多項不適症狀如眼睛感痕癢及眼球移動時見到閃光等而過半受訪者從未接受過眼科專科醫生的全面眼睛檢查。 上 / 下一篇新聞. 初中「生社科」改革 大增國情未提民主 教聯稱與時並進 民主黨:公平自由漸不受重視. 現行過審課本「核心價值」單元:內地敏感議題 仍可合法表意見. 新科29單元減至12 教師:昔範疇太多需取捨. 微博大購陳奕迅個唱票 內地生被騙23萬. 健康院8月冧閘壓死人 上月捲閘突降 本月初墜假天花 議員指政府驗收有問題. 8月塌電閘 機電署建築署:已查政府同類設施 運作正常.

  7. 2021年12月5日 · 她指當時每日雙眼均感覺被層白煙燻住」,冬天乾燥時尤其嚴重連掙開眼亦有困難最終向眼科專科醫生求醫確診乾眼症香港眼科學會副會長李琬微表示劉女士的乾眼症嚴重眼角膜已受損最終需以堵塞淚點的方法治療她又提醒乾眼症不能完全根治即使治療後情況改善市民應視之為慢性病仍需按醫生建議定期滴眼藥水作管理。 眼科醫生施愷迪指,「乾眼症」會令角膜表皮細胞受損,如皮膚「爆拆」,患者會經常感到眼睛乾澀,痕癢等,而環境因素是乾眼症的重要成因之一,例如疫情下市民大多留在室內開冷氣,室內濕度低,加上長時間使用電腦,眼睛容易乾澀,加快淚水揮發,形成乾眼症。 譚智勇忠告,市民眼睛如感到乾澀不適,應適時以人工淚水補充水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