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第一對是Joan和小安,超喜歡他們一開始互看對眼又害羞的段落,甜甜地,像好吃的糖果,想一再而再地回味。. 這對波折最多最長,可就是讓我愛極了。. 第二對是立生靜川,只說一對不夠貼切,因為我是先從立生動真心愛上阿雪時,就已經同情了兩人的苦戀 ...

  2. 2020年6月12日 · 此人若能持續七年,每天三次認真地懺悔,確實可以清淨罪業;但之後至少須經過十劫的時間,才能獲得忍位(加行道的忍位)。. 是故無餘清淨之義,謂是能感非悅意果,無餘永淨,起道證等,極為遙遠,故應勵力,令初無犯。. 這裡說明了,雖然罪業 ...

  3. 2021年12月7日 · 由是因緣,以此教授能攝經咒一切扼要,於一補特伽成佛道中而正引導,故此具足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因此應當依止勝妙的依估,從而堅固地確定認知「一切佛語都是幫助有情成佛的因緣條件」的內涵。

  4.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消文41 P37L1〜P38L1. 然亦不應以此諸理,遂於師所,不敬輕訾而毀謗等。. 如尊重五十頌云:「若以理不能,啟白不能理。. 」應善辭謝而不隨轉。. 如是親近時,亦如莊嚴經論云:「為受法分具功德,親近知識非為財。. 」是須受行正法 ...

  5. 2021年1月21日 · 依於在家和出家兩分的菩薩淨戒,又可從自性的角度略分為律儀戒、攝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三種,原因是:以這三戒能無餘含攝菩薩所護的一切戒律。 以下宣說三戒的數量和次第決定。 (一)數量決定. 所有菩薩的所作只有兩種,即成熟自相續和成熟他相續,在第一所作“成熟自相續”中,決定只有“遠離惡行”(律儀戒)和“攝集妙行”(攝善法戒)這兩種事,這就是律儀戒和攝善法戒。 在第二所作“成熟他相續”中,必須要有饒益有情戒,因此三戒數量決定。 (二)次第決定. 《雲海釋》說:“共諸聲聞能斷(防非義)淨戒,為後二因。 不共戒中,若自未度而欲度他,不應正理,經說自未寂靜不能靜他,故未先修攝善法戒不能利他,故次第決定。 共聲聞的能斷淨戒——律儀戒,是後二戒——攝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的要因,因此最先宣說。

  6. 2020年12月2日 · 一、建立誓願的對像. “以佛菩薩知識為證,立彼等前”:受願心戒時,祈請了十方諸佛菩薩和善知識作證,自己是在諸佛菩薩、善知識前立誓,所以對境極為殊勝廣大。 二、建立誓願的內容. “未度有情令度脫等”:所建立的誓願極其廣大,即:一切聲聞、緣覺未度越所知障者,都讓他們度越;一切梵天等未解脫生死者,都讓他們解脫;一切惡趣眾生未獲安慰者,都讓他們得到安慰;一切有情未入無住涅槃者,都讓他們獲得無住涅槃。 三、捨棄願心的因緣.

  7. 《攝波羅蜜多論》說:十善業道是能生善趣和解脫的安樂之道,故不應失壞,一旦失壞,就會斷送自己所有的前途。 如果能安住在十善業道中,則以思惟利樂眾生的意樂殊勝,將會獲得殊勝果報(即有了安住十善業道的基礎,再加以利他心,一定會出現殊勝的結果)。 並非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真實努力地防護身體、語言和起心動念,佛說一切戒都在其中,“真實防護身語意”即是戒律之總攝。 此十善業道是無餘含攝一切尸的根本,因此對十善業道應當真實用功修持。 佛在《六波羅蜜多經》中開示彌勒菩薩:“菩薩摩訶薩行大乘者,欲令眾生離不善行,先當自身遠離十惡,修行十善。 ”這是教誡修行大乘的人,如果想讓眾生遠離不善行,自己先應遠離十惡,修行十善。 又說:“菩薩如是於十善戒具足修習,複教他人,如是輾轉,名為波羅蜜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