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12日 · 港聞. 深度報道. 【羅致光曾為民主黨大腦 現成不知民間疾苦局長. 撰文:梁艷明. 出版: 2018-11-12 18:59 更新:2019-02-10 17:03. 1. 「若沒有這20年約96萬持『單程證』的新來港人士,今天的香港人口其實會少74萬,勞動人口便會大約少40多萬……」他反駁單程證致20年增百萬人口的評論;「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低薪全職僱員的平均每月就業收入,較最低工資實施前上升了55.8%,在扣除通脹後實質升幅達到23.3%。 」他反駁最低工資「跑輸」通脹的說法;「要評論政府的政策,便不應只提0.539(稅前),而要看0.473(除稅後及福利轉移後)。 」他反駁只看政策介入前的堅尼系數比較。

  2. 2021年11月7日 · 羅致光稱樂齡科技器材在香港的應用現時以服務提供者為主創科應用基金自成立至今批出超過3.8億元資助超過1 300個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購置或租用近萬件科技產品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 初創人才加入配合大灣區協同效應 締建具規模銀髮市場. 不過他指很多長者和家人都期望有更多適合家居使用和可負擔的樂齡科技產品供他們選擇政府需要透過與非政府機構科研機構以至整個創科產業鏈的合作加上利用巿場的力量才能更有效面對未來高齡海嘯的挑戰並期望更多初創人才放眼樂齡科技研發加上香港與大灣區協同效應未來能夠締建一個真正有規模和選擇的銀髮市場。 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逾31000人次參觀.

  3. 2019年1月14日 ·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天14日早上出席電台節目解釋政府上調領取長者綜援合資格年齡至65歲的政策羅致光指政策會撤回的機會接近不可能」,自己樂意與議員探討以一切可行方法協助60至64歲的人士他更稱當大家都120歲時60歲啱啱是中年」。 對於政策在社會引起負面反應羅致光透露自己未加入政府前曾對當局提議過以10年過渡期把長者綜援合資格年齡每兩年上調一歲,「當時在政府內討論過選擇是要被鬧五次細啲還是鬧一次大啲?」

  4. 2021年9月26日 ·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26日發表網誌指在2021-22年度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經常性開支預算約107.1億元較4年前的64.5億元增加66%。 康復諮詢委員會去年向政府提交《殘疾人及康復計劃方案》,其中一個方向是提供適時及適切支援,以裝備殘疾人士應對人生歷程中各階段轉變。 羅指,本屆政府積極投放資源為有特殊需要兒童提供介入支援服務,「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會於2022/23學年進一步增加1 000個至10 000個,由跨專業服務團隊為就讀於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兒童提供到校訓練。 跨專業服務團隊提供到校訓練 為老師家長提供專業支援.

  5. 2020年10月25日 ·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日25日在網誌中表示現時已有不少香港居民在大灣區經常生活當局需要探討現時近9萬名65歲或以上經常居於灣區的香港永久居民如何在日後有長遠照顧需要時可以留在他們已適應的社區接受服務他指深圳是灣區內最多香港人經常生活的城巿或許當局可以先從深圳開始羅致光指現時已有不少香港居民在灣區經常生活他們如何可以選擇在粵退休生活及到高高齡時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而無須回港接受服務是當局需要探討的工作。 (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羅致光在網誌中表示,八、九十年代回鄉養老的重點是「回鄉」,香港未來的長者,保持「鄉下」關係的人會愈來愈少,他說:「就如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香港『長者』,過往回鄉只有一次,和『鄉下』的關係已十分薄弱。

  6. 2021年9月29日 ·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日前接受傳媒專訪時提到政府正研究取消強積金對沖後如何配合公共年金包括討論如何將強積金自動甚至強制轉為年金羅致光認為隨著退休人數增加如退休人士不將財產演化成穩定收入消費意願會隨之降低導致經濟收縮還強調有關研究應是下屆政府的工作不過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此乃不合時宜的提議批評政府思維落後跟不上時代。 提議不合時宜避重就輕. 公共年金計劃接受年滿65歲或以上的退休人士以一筆過方式投保,本金介於5萬至100萬元,保證回報為本金的105%。 在羅致光構思的退休制度中,年金是重要環節。

  7. 2017年9月24日 ·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日在網誌中以敢於追夢為題指政府非常重視青少年和兒童培育至今已推出很多政策及計劃幫助青少年向上流動其後切入主題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政綱強調與青年同行鼓勵青年積極參政又提及早前政府公布第三批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人選當中羅致光特別提到即將成為局方政治助理的馮興禮指傳媒報道他的背景時不斷強調他是誰的兒子甚至在政府尚未公布照片前就將其父親的照片放上報紙版面。 他在文中強調,每一位加入問責團隊的成員,其實都有本身的能力和抱負,現今出任司局長或在社會上身居要職的人士,大都是靠自己努力打拼成功。 「我必須強調,每位加入問責團隊的成員,其實都有本身的能力和抱負,當「落場踢波」時,根本不可能「靠父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