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成立时间. 1940年. 挪威Laerdal成立于1940年,是世界上第一家生产 心肺复苏模型 的公司。. 复苏安妮诞生后,本著“拯救生命”的宗旨,Laerdal公司坚持不懈的开发出各种基本和高级 心肺复苏 ,护理和模拟医学训练产品,而在急救治疗方面亦提供多类型产品,如 ...

    • 概览
    • 传统手法
    • 改良手法

    心肺复苏方法

    所谓改良Sellick手法是指在进行心肺复苏(CPR)时,术者在推额提颏开放气道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顺势用右手小指掌指关节处在环状软骨上施加压力,可明显减少了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胃胀气及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吸入性肺炎。这种人工呼吸与传统的Sellick手法相结合即改良的Sellick手法,临床上有较大实用价值。

    口对口人工呼吸术是1958年Peter Safar发明的,在心肺复苏CPR中广泛应用的基本操作方法。然而,由于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产生的气管内气流可使气管内收(Venturi效应),引起毗邻的食道张开,使部分气流经食道进入胃,造成胃胀气;后者不但影响胸外心脏按压的效果,而且还可在胸外按压时,胃内气体和内容物大量返流进入口咽部,继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为防止胃胀气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近来对CPR做了以下一些改进:(1)将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吹气速度降低,由过去的快速吹气改为缓慢吹气(1.5~2.0秒/次),以减轻Venturi效应。(2)将气管插管进行麻醉时常用的Sellick手法(Sellick maneuver)移植到CPR中:即在环状软骨的前方施加压力(用拇指和食指),使环状软骨向后移动压迫后方的食道,阻止胃内容物返流进入口咽部(见图1)。

    解放军总医院孟庆义教授发明的改良Sellick手法是在心肺复苏CPR时,术者在推额提颏开放气道(airway, A)后,顺势用右手小指掌指关节处在环状软骨上施加压力(Sellick maneuver),并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breathing, B),操作手法见图2。

    改良Sellick手法的优点为:(1)将口对口人工呼吸与压迫环状软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一人即可完成操作,且手法过程流畅;(2)由于是用小指掌指关节处压迫环状软骨,力量不易过大,不易造成气道阻塞。总之,改良Sellick手法将人工呼吸与传统的Sellick手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有较大实用价值。

  2. 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 慢性病 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3]。.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 ...

  3. 心肺复苏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而采取的一种急救措施,通过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方式,建立暂时性的人工循环,保证身体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同时刺激机体产生自主心跳、呼吸,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4. 这一全球专家学者联手打造的国际性指南,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计划每五年修订一次(目前最新的指南为2010版的心肺复苏指南)。 相关资料 播报

  5. 针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在美国的西雅图金县、丹麦的哥本哈根的院前急救系统,实施的“以团队为导向”的心复苏模式。 (正文第43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资讯 采购 百科

  6. 心肺复苏》是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JosephP Ornato。该书主要介绍了复苏的生理学和原理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以及心肺复苏的决策选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