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日 · 2023 年 3 月 1 日. 0. 597. 「學習型組織」並不是幾年才提出的新概念,許多年前就有團隊曾提出過相似概念,然而在從業大軍當中,真正把它確切落實的行銷團隊並不多,這也是幾年行業一直強調轉型,但依然收效甚微的根源所在。 大家都知道學習很重要,或多或少也能發現自身存在的從業缺陷及問題所在,但真正從自身出發,有針對性地學、提升自己的業務員並不多。 以下列舉業務員不積極於個人學習的5種原因,讀者可以嘗試與自己的情況進行比對: 一,比起學習,更急於做業績。 「這個月業績考核都還沒達標,火燒眉毛了,哪有時間學習」、「見客戶要緊,學習的事情再說吧」……提起學習,不少業務員都有這樣的感觸。 學習對於業績來說並非立竿見影的事情,因此經常被誤解為「不重要」的事。

  2. 2015年11月1日 · 由5面向來看新世界. 高希均指出半世紀以來,觀察快速變化的世界:其一,經濟繁榮來自市場機制主導,凸顯出價格機制的重要性。 從一七七六年英國經濟學者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發表《國富論》以來,資本主義隨即產生,而資本主義的動力則來自於人們對於自己所得與生活的提高和改善,隨即帶來經濟繁榮。 如一九八 年代,臺灣政府開放速食連鎖餐飲業者進入臺灣,帶動臺灣大學周邊公館商圈的餐飲業發展,所有小吃店業者為了要與其競爭,也都開始強調衛生清潔、服務與品質,這都是市場競爭機制所帶來的大幅改變。 其二,世界是平的,導致全球化的興起。

  3. 2019年1月1日 · 802. 現職:中國人壽總經理.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精算研究所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統計研究所碩士. 經歷:中國人壽執行副總經理、南山人壽副總經理、南山人壽協理. 在高度競爭、多變的時代,轉型思維非常重要。 每一位員工,不分內外勤、前線後台,團隊跨領域緊密整合,分工不分責同心朝向目標前進,才是在高度競爭環境中,不斷成長與茁壯的關鍵。 二 一八年是中國人壽成立五十五週年,透過每一位同仁的努力,再度繳出了一張亮麗成績單,截至二 一八年十一月,新契約保費收入已正式突破千億元,較二 一七年同期成長88%,前三季自結稅後淨利也突破百億,達105億元,較二 一七年同期成長38%,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近四年資本適足率(RBC)也持續超過300%。

  4. 2020年9月1日 · 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 今年,經常見到經營國際金融業務之財務顧問前來,替其客戶諮詢有關香港人士前來臺灣移民的問題。 近年香港因為社會局勢影響,港人移民臺灣和取得臺灣居留許可的人數有急速上升跡象。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2019年來臺居留的港人數達5,858人,較前一年的4,148人增加41.12%;取得定居許可的港人數則有1,474人,較前一年的1,090人增加35%。 而至2020年6月為止,已有3,161名港人來臺,也創下近年來新高。 香港人來臺是依據「香港澳門居民進入臺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符合該辦法第16條的任一項即可申請,並在臺灣居住一定期間後,即可申請定居,取得臺灣籍身分。

  5. 2019年8月1日 · 李德鴻從一九九三年加入保險業從業至今二十七年初入行業是進入國泰人壽擔任主任管理職由於李德鴻具有大專學歷在當時國泰人壽的制度是只要通過考核公司就會分派業務人員給予其管理從業近八年時間後李德鴻的年收入已近140萬元爾後於二 年進入ING安泰人壽(二 八年與富邦人壽合併),當時只花了九個月的時間就當上經理,創下了ING安泰人壽最快晉升經理的紀錄;自二 九年以來績效一直維持在富邦人壽前5名,其中二 一三年、二 一六年及二 一八年拿下全臺灣第一名。 清楚的自我認知:發揮優勢、彌補不足. 由於父親是退伍軍人,對子女的家教甚嚴,生活作息仿照部隊中的規律及嚴謹;再加上自己的個性屬於較內向,不擅長與人交際,進入了非常需要與人交流的保險業,難免會有許多碰撞。

  6. 2021年10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10 月 1 日. 0. 6415. 眾所周知,保險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不少優秀人才亦是為此而來。 然而,倘若僅發展個人業績,他們的職業發展空間無疑會受到限制。 只有在做業績的同時發展團隊,業務人員的壽險行銷事業方能獲得更大的發展。 更何況對於夥伴而言,能力出眾的他們在保險業若願意不斷招募,無疑能比普通業務人員更快打造出一座屬於自己的「金字塔王國」。 這樣一來,優秀人才也會因個人壽險事業獲得不錯的發展而願意留在團隊。 總括來說,夥伴晉升主管主要有3大好處: 1. 與只做業務相比,做主管是長線投資,可以做大、做強事業.

  7. 2023年7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7 月 1 日. 0. 180. 年輕世代有許多創造力,也對許多事物有獨特的見解;對於年輕世代來說,他們勇於表達,把自己所思所想分享給團隊夥伴和主管,但也經常「誤傷」同儕。 團隊主管究竟該怎麼和年輕夥伴溝通? 又該怎麼「淬練」出年輕夥伴的「雙贏人生」? 正如《雙贏人生》作者張睸峭在書中所提,面對新世代年輕人時「請告訴他們,為何而做」。 新世代年輕夥伴擁有較大的獨特性與創意,更傾向先瞭解事情的核心價值,才能找到執行力和動機;因此,溝通成為帶領年輕夥伴的主要課題,要怎麼說出年輕夥伴聽得見的話? 又該如何給予肯定,讓夥伴在從業道路上勇往直前? 而《淬練》一書中,陳禮祥也分享團隊領導新人的經驗,找到帶出下一個績優業務員的訣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