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老人護理常識 相關

    廣告
  2. 老人 護理資料庫,網上配對程式,更輕鬆容易搜尋院舍資訊。費用全免! 提供老人 護理概況,院舍圖片、收費及雜費概覽,令您掌握院舍資訊。免費服務!

搜尋結果

  1. 2018年6月24日 · 不綁老人從抗拒到親手綁人 安老院舍護理員好快會慣咗不綁老人照顧病重雙親 莊梅岩親身體驗被綁好似動物不綁老人被綁長者家屬綁少一點點讓他們自由吧不綁老人香港首間減綁安老院院長人手非最 ...

    • 一場車禍讓母親走向輕度認知障礙
    • 以「家人」看待失智者,協助正常生活
    • 正常過日子,就是比藥物控制更好的營養品
    • 協助規劃生活日程,減輕照顧者負擔
    •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但幾年前開始,莊宜芳發現媽媽會重複說一些已經說過的事情,即使身為精神科醫生,自己一開始也以為只是老化現象。直到2年前的一場車禍,雖未對母親身體造成太大傷害,老人家卻經常腰痠背痛,也因為身體不舒服,逐漸減少去公園運動。 同一年的幾個月後,母親在健檢中發現乳房有腫塊,確診為1期乳癌,順利切除休養期間,家人申請了長照服務,協助張羅晚餐、打掃家裏,這也讓母親一步步淡出廚房。 這1年來,媽媽的健忘狀況越來越嚴重,常重複問題,就連定期去看的醫生都忘了名字。經過一連串檢查之後,確認已處於輕度認知障礙的階段。 所謂「輕度認知障礙」,是指介於「正常老化」與「失智」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一般人偶而忘記事情、講話到一半閃神,或是在注意力差的狀態下,對於較複雜對話或指引感到困難,這些都是隨着年紀會出現的「正常老化」。...

    莊宜芳說,現在已有一些方法可以早期偵測,一旦進入輕度認知障礙,當然希望及早介入,預防繼續惡化,讓病患至少可以維持穩定,不過也有1/3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會在5年內惡化為失智症。 目前全台逾65歲以上人口達390萬,失智人口約佔8%為31萬人,至於輕度認知障礙,則約佔15~20%、達70萬人。不同於許多重症患者罹病後會住進醫院或療養院,台灣的輕度認知障礙病患100%都在社區,即使是失智者,也有85%住在鄰里之中,「他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社區裏生活。」 這也衍生出一個問題:當你親愛的家人有輕度認知障礙,甚至是已被判定失智,除了吃藥、看醫生,他們平常都在做些甚麼? 莊宜芳坦言,媽媽確診為輕度認知障礙後,作為主要照顧者的爸爸,不再把媽媽當成「家人」,而是當作「病人」對待,覺得:「這她不會啦!我來就...

    她分享Oops團隊所拍攝的影片。影片中的主角「阿公」是失智症患者,同時患柏金遜症,但持續服藥控制病情,而兩個可愛的小孫子,就是最好的陪伴員,幫着外婆一起照顧外公。 阿公不但每天自行騎車去外頭吃早餐、到公園找朋友聊天談政治,下午時還會準時接孫女下課。為了不讓阿公退化,兩個孫子有空就陪阿公下棋,身為職能治療師的媽媽也交代生活大小事盡量由阿公自己完成,包括泡茶、購物、騎腳踏車外出、做家事等。 「能讓阿公正常過日子,就是比藥物控制更好的營養品!」莊宜芳說,自己每次看到這段影片都充滿感動,因為身邊家人退化,更能感受除了吃藥、看醫生,能真正幫助他的場域是在社區、在家裏。 她從自身經驗,提出幾個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小技巧: 1.記得他/她是「家人」 2.常常對他/她微笑 3.紀錄每天要做的事 4.溝通說話時,...

    莊宜芳提醒,照顧者也應該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或許你會覺得必須24小時寸步不離,一切都需要你,但其實他/她的狀況沒這麼差,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是需要適當的支持與鼓勵。另外,也要注意突發的改變,可能是身體問題的警訊,因為他/她可能無法清楚表達。 她感性說,很多照顧者把所有事情都攬在身上,讓自己負擔非常沉重,其實病患本身並非甚麼都不知道,也會覺得有些事情他們可以自己做,但常見照顧者做到無微不至,反而讓他越來越退化。 莊宜芳建議,照護者仍須保有自己的生活,並給被照護者一些規劃與訓練,來大幅降低負擔與壓力。她常告訴病人家屬,每個人的興趣、喜好、身體疾病都不同,最好的方式是依照個人特性與需求,安排一個適合他的客製化行程表,讓他每一天都有安排,可以按表操課。 也可以從被照護者過去的能力、興趣中尋找適合的活...

    銀髮健康|大腦40歲後將加速衰老 多吃五穀豆類10大食物助護腦 老人痴呆|五管齊下預防老年腦退化 除飲食、睡眠 這3點也重要 延伸閱讀: 馬志玲辭世享壽82歲/父親從金融強人變失智老人…元大馬維欣:希望爸爸再罵我一次也好,這些都回不去了 父罹思覺失調母失智,張曼娟「無力感像沙漏接不住」…獨力照顧雙親7年才懂:這樣就很好了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2. 2018年6月24日 · 0. 護理層次愈來愈高 前線培訓不足. 現時安老院舍若使用約束物品須按安老院實務守則的原則程序指引及標準來執行例如安老院只有在用盡所有其他折衷辦法後才可考慮使用。 賽馬會耆智園高級訓練顧問崔志文指,安老院舍使用約束品有兩重關卡,一是事前取得三方的同意書,包括院友/家屬、註冊醫生及院方(院舍或醫院);二是執行上,使用約束品後,院方需根據相關指引,每兩小時檢查一次及填寫記錄,包括基本生理檢查及約束品的狀況等,而最重要的考慮是「可否停用」該約束品,表格可由保健員、註冊護士或主管填寫。 「這些方式都希望帶出信息:不要先綁;是否用過其他方法都沒效? 」但他直言,指引的力度不構成阻嚇性,無從令院舍以「不約束」為照顧方針的首選。 長者減少使用約束衣 需增院舍照顧人手 還需改變安老照顧觀念.

  3. 2021年7月27日 · 傳統院舍照顧模式較少關注長者心理健康. 葉裕童認為,傳統安老院以「集中照顧」為主要的營運模式,院舍內的擺設亦較重醫療感,基本沒有家居感覺,「被子、枕頭都統一,因為唔使記住個別長者嘅喜好」。 她又指出,大多數院舍主要照顧長者生理問題,心理方面卻鮮有被關注。 「其實大多姑娘都會察覺到長者唔開心,但普遍都只會帶佢哋去睇醫生,冇乜有了解佢哋因咩事而唔開心」。 葉裕童解釋,護理員時常忙於追趕指定工作,自然無暇照顧長者其他方面的需要。 葉裕童認為,傳統安老院以「集中照顧」為主要的營運模式,院舍內的擺設亦較重醫療感,基本沒有家居感覺。 (曾鳳婷攝) 「難道安老院只能這樣? 」這個問題在葉裕童任職傳統安老院時不斷反思,直至她接觸到新型安老院後,才發現原來可以有別的照顧模式。

  4. 2017年10月8日 · 1. 施政報告公布在即,安老扶弱或是其中一個重點;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早前指,香港將在10年後迎來「高齡海嘯」,這對本來就人手緊湊的安老服務業來說,無疑是百上加斤。 日漸老邁的除了床榻上的老人其實還有床邊的照料者有資深護理員坦言新血越來越少自己的體力卻越來越力不從心,「照顧了長者那麼多年我擔心以後反而沒有人照顧我」,姨姨變成準婆婆級輩,「人口老化四個大字沒有人比安老護理員更能切身體會。 一更有4、5個護理員,卻要照顧一層約50個長者,院長指這樣的人手比例已經比其他不少院舍好。 (李澤彤) 根據社會福利署的數字,截止今年6月,全港有大約780間安老院舍。

  5. 2018年6月19日 · 但在老人服務的專業世界這卻是一種照顧方法——只要你會拔喉騷癢令皮膚破損或者有滋擾別人的行為為了安全為了方便院舍照顧的大局著想便可能日復日年復年被綁但香港有一間安老院舍年前推行減綁老人他們掀起了一場安老院舍的革命一場對老人照顧觀念的反思其實在歐美國家甚至日本台灣早已察覺約束這種消極的照顧方法並不為現代價值觀所接納護老業界必須迎接觀念轉變的新時代。 影梅在母親離世後,立即辭掉銀行工作,決心入行做老人院服務,希望照顧長者。 (高仲明攝) 【不綁老人.二】照顧病重雙親 莊梅岩親身體驗被綁:好似動物 【不綁老人.三】被綁長者家屬:綁少一點點,讓他們自由吧 【不綁老人.四】香港首間「減綁」安老院院長:人手非最大困難 【不綁老人.五】約束變照顧?

  6. 2017年11月19日 · 去年香港有政府資助的護理安老院首度試行全面改革約束老人的措施能不綁的能綁少一點的能綁時間短一點的都盡量做。 「希望提高這些長者的生活質素似返個人! 」這位不一樣的院長說。 走進位於薄扶林的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迎面而來的是這位三字頭院長梁曙㬢。 他一入行當社工,就做長者院舍服務,逾七年前入職此院舍時是社工,四年前晉升為院長。 院舍已有近30年歷史,連地下合共4層,169個宿位全屬政府資助,全院滿座;據說要排期,最少等3年。 現時院友由最精靈的行得走得,到體弱如完全臥床、沒有反應的都有。 問他為何院舍可以不綁老人家? 他問:「你知不知老人院通常幾點食晚飯? 」有家人住過老人院的,都知大約下午四、五點,仍是「日光日白」的時候。 原來他們的經驗,要由開飯時間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