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耳念珠菌 (学名: Candida auris )是一种 真菌 ,它首次发现于2009年,是在日本东京都老年医院一位70岁的日本女性的耳道中分离出来的。 [1] 耳念珠菌可引起 侵袭性念珠菌病 (英语:Invasive candidiasis) ,如念珠菌菌血症、心包炎、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 念珠菌是廣泛存在自然環境的真菌,常見於口腔、消化道、皮膚及女性陰道。 [2] 通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容易感染耳念珠菌,健康人通常不会感染耳念珠菌,因此耳念珠菌对于普通公众的健康威胁较低 [3] 。 它能够长期存活在患者、医护人员的皮肤表面以及医院设施表面。 由于其 多重耐药性 (英语: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致死性高、感染诊断困难,它被称为“超级真菌”。

  2. 2020年7月5日 · 其實耳念珠菌是念珠菌的一種而念珠菌是人體的常在菌腸胃道或口腔都可能存在但在免疫力極度低下的情況下例如幼兒老年人癌症等重症病患或是長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就可能感染感染耳念珠菌的症狀就跟一般念珠菌一樣病症為發燒疼痛和疲勞這種尋常症狀如果未經檢測很難判定為耳念珠菌感染但是嚴重會引起敗血症。 耳念珠菌為何值得大家特別關注? 根據醫管局網頁資料,按國際數據,入侵性耳念珠菌感染的死亡率可高達三至六成。 長期住院的病人、身上有入侵性醫療儀器如中央靜脈導管或呼吸機的病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受損的病人、近期曾接受大手術的病人、正服用寬廣譜抗生素或抗真菌素的人士等較易受感染。

  3. 耳念珠菌是念珠菌中為數不多能夠讓人類感染侵襲性念珠菌病的真菌可以侵入血液感染心臟腦等人體重要器官通常情況下耳念珠菌主要感染免疫系統較弱或免疫抑制的患者如體弱的老年人新生兒糖尿病患者重症監護室患者及術後患者等對正常免疫力的健康人群發生感染的風險較低目前耳念珠菌大多數菌株對 氟康唑 耐藥,不同菌株對其他的抗真菌耐藥性存在差異。 在美國,約90%的菌株對氟康唑具有抗性,30%對 兩性黴素B 具有抗性,5%對抗 棘白菌素 (英語:Echinocandin) 具有抗性。 [11] 對於多重耐藥性的病例,可使用高劑量多種抗真菌藥聯合治療。 [12] 歷史 [ 編輯]

  4. 耳念珠菌是念珠菌的一種具多重耐藥性對常用的抗真菌藥物氟康唑兩性黴素B的耐藥性高達90%耳念珠菌容易在醫療機構擴散可在環境中存活數個月一般消毒劑未必可以完全消滅以往標準實驗室化驗方法也難以鑑別容易被誤診成其他念珠菌。 約一成帶菌者會受到入侵性感染,死亡率達三至六成。 全球首宗個案於2009年在日本發現。 Q2: 哪類人較易受感染? 免疫系統受損、患慢性腎病、糖尿病、長期入住深切治療部、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長期服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藥物人士、近期曾接受血管和腹部手術、使用入侵性醫療儀器如中央靜脈導管、術後引流管和導尿管的病人,都較易受感染。 Q3: 傳播途徑? 耳念珠菌可以透過接觸受污染的環境表面或設備、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而傳播。

  5. 2023年3月30日 · 耳念珠菌 (Candida auris) 是一種真菌,首度於 2009 年在日本從病人的外耳道分離出來,且在歐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及非洲的醫療院所造成感染症及群突發事件。 透過回溯性的念珠菌菌株調查,發現最早已知的菌株來自 1996 年的南韓於重新鑑定後發現為 耳念珠菌C. auris),而目前全球有五大洲中皆有該菌株的發現,由全基因體定序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顯示,在地理上有 4 個不同的分枝 (南亞、東亞、南非 和南美洲)。 耳念珠菌的感染途徑?

  6. 耳念珠菌感染一種由新發現的多重耐藥真菌引起的嚴重疾病,常與醫護環境有關。本網頁介紹了耳念珠菌的病原體、傳播途徑、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和預防措施,並提供了相關的衞生教育資料和統計數據。

  7. 耳念珠菌是一种新发现的多重耐药真菌 2009 年首次在日本一名患者的外耳道中发现并分离。 耳念珠菌感染大多与医护环境相关。 虽然耳念珠菌可于患者身上繁殖数月而不引起症状并在环境中持续存活,但它可能会引起致命的严重感染。 由于耳念珠菌 (1)通常具有多重耐药性; (2)难以经标准化验方法鉴别,容易因鉴别有误而造成治理不当; (3)可引致医护机构(例如医院和护养院)出现爆发,因此对全球的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病征. 耳念珠菌可在非侵入性的身体部位繁殖而不发病,这些部位包括腋窝和腹股沟等皮肤、鼻孔、外耳道、伤口、尿液和呼吸道样本。 另一方面,耳念珠菌发病时可影响腹腔、伤口、耳朵和血液,而这些感染可以变得严重,甚至致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