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24日 · 然而如果皮膚上有傷口或者身上連接導管例如尿喉中心靜脈導管或其他入侵性醫療用具耳念珠菌就有機會進入血液引起入侵性感染會出現頭暈發燒血壓偏低等病徵免疫力較差人士甚至可能引致敗血症數據顯示耳念珠菌入侵性感染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三十至六十耳念珠菌難以對付徐醫生指出耳念珠菌入血造成的入侵性感染徵狀與其他細菌性敗血症很相似例如會出現發燒血壓下降等

  2. 2023年6月1日 · 病徵. 耳念珠菌可在非侵入性的身體部位繁殖而不發病這些部位包括腋窩和腹股溝等皮膚鼻孔外耳道傷口尿液和呼吸道樣本另一方面耳念珠菌發病時可影響腹腔傷口耳朵和血液而這些感染可以變得嚴重甚至致命已確定的耳念珠菌感染的風險因素包括使用抗細菌和抗真菌藥物血管和腹部手術侵入性醫療儀器例如中央靜脈導管術後引流管和導尿管的使用免疫系統受抑制慢性腎病血液透析糖尿病和長期入住深切治療部。 傳播途徑. 耳念珠菌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通過直接與患者接觸,或間接接觸受污染的環境表面或設備,或在醫療機構和長期住宿設施中人與人之間傳播。 治理方法. 醫生可參考化驗結果為有症狀的病人處方適當的抗真菌藥物。

  3. 2023年3月31日 ·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於本月20日發表內科醫學年鑑」,內容提到耳念珠菌感染者會出現發燒畏寒等症狀病情會在短時間內加重若感染擴及血液心臟等器官則可能直接死亡哪類人士感染風險較高何栢良指出須深切治療曾進行大型手術長時間留院免疫系統有問題接受化療以及曾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人較為高危且受感染後嚴重可致命耳念珠菌無藥可醫? 何栢良解釋,耳念珠菌較常出現抗藥性,並非無藥可醫,仍有兩三種藥物有效。 惟於海外個別醫院有受感染患者,如已接多次抗生素或抗念珠菌治療,或會滋生多重抗藥性耳念珠菌:「如屬當地已滋生且有變種的耳念珠菌,就較棘手處理。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

  4. 耳念珠菌可寄居人體並導致頭暈發燒等症狀.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曾指出耳念珠菌是其中一種 念珠菌屬於真菌類別它首次於2009年在日本一名病人的耳道中發現故命名為耳念珠菌其實耳念珠菌可寄居於人體其他器官目前大部分耳念珠菌皆並非在耳道發現。 該菌可於身體的不同部位繁殖而不發病,例如腋窩、腹股溝、鼻孔、外耳道、傷口、尿液、呼吸道、消化道、女性陰道等,而大部分帶菌者都沒有症狀,也不會影響健康人士。 但當身體的抵抗力轉差,例如患上長期疾病、 癌症 等,便有較大機會發病,並可造成 尿道炎 、陰道炎等疾病。 而該菌一旦入血可造成入侵性感染,情況嚴重更可誘發 敗血症 而導致死亡,不容忽視。 因該菌入血而造成的入侵性感染的症狀如下: 頭暈. 發燒. 疼痛. 疲勞. 血壓偏低.

  5. 2019年4月9日 · 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解釋其實念珠菌是人體的常在菌腸胃道或口腔都可能存在但在免疫力極度低下例如幼兒老年人癌症等重症病患且長期使用廣效抗生素的患者就可能出現嚴重感染引起敗血症。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疾管署的資料也顯示感染耳念珠菌的危險因子和其他念珠菌症相似包括近期手術糖尿病使用廣效抗生素及抗黴菌藥物以及加護病房病人。 其中,又以入住護理之家、且有使用侵入性管路(如呼吸管及鼻胃管等)的人,感染風險最高。 Q2:耳念珠菌的傳染力很強? 媒體報導,紐約一名老年患者感染耳念珠菌後90天不治,而且這種黴菌生命力很強,遍布病房各個角落,甚至得拆除部分天花板與地磚才能夠根除細菌。

  6. 耳念珠菌可能會進入血液並擴散至全身出現如發燒疼痛和疲勞等症狀嚴重的話會引發血液傷口和耳朵等感染一般只從症狀會較難判斷必須經由檢驗才能確診. 頭暈. 發燒. 疼痛. 疲勞. 血壓偏低. 耳念珠菌的診斷方法. 耳念珠菌難以用一般標準實驗室方法識別必須使用蛋白質譜分析儀識別。 醫管局自2018起制訂感染控制指引,曾在海外入院的病人,若在香港入住高危病房如深切治療部、臨床腫瘤科、血科和骨髓科,均需接受入院篩查。 以檢測的儀器是蛋白質譜分析儀,檢驗病人鼻腔、腋下和腹股溝的組合拭子樣本;若結果呈陽性,醫院會隔離確診病人. 根據感染控制指引和個人風險評估,展開接觸追蹤調查. 所有確診個案需呈報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辦事處. 如臨床樣本中發現念珠菌或出現爆發,會立即通知衞生防護中心.

  7. 2023年3月30日 · 感染耳念珠菌症狀包括 發燒畏寒等患者在短時間內病情就會加重而若擴散到血液或心臟等器官還可能導致死亡哪些人容易感染耳念珠菌感染耳念珠菌的病人從早產兒到老年人都有不過主要還是免疫力較差者容易感染主要發生於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洗腎等病患該如何預防感染耳念珠菌? 美國及歐洲的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及英格蘭公共衛生部門 (Public Health England) 已頒佈指引以避免耳念珠菌感染發生,一般來說,須將感染者安置於單人病房,照顧者也須落實以下措施: 徹底執行手部衛生. 使用建議的產品清潔及消毒病人照護環境 (每日及終期清潔)

  8. 耳念珠菌感染是一種由新發現的多重耐藥真菌引起的嚴重疾病,常與醫護環境有關。本網頁介紹了耳念珠菌的病原體、傳播途徑、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和預防措施,並提供了相關的衞生教育資料和統計數據。

  9.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現特函通知你有關醫院管理局( 醫管局)九龍西聯網公立醫院的耳念珠菌帶菌個案有上升趨勢,並提醒機構保持警惕,以防耳念珠菌在院舍進一步傳播本港首宗耳念珠菌帶菌個案於2019 年6月發現,患者為一名曾到瑞士的旅遊人士自2020 年7月起,瑪嘉烈醫院及仁濟醫院相繼出現耳念珠菌帶菌個案爆發。 2020 年6 月29 日至10 月9 日期間,衞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共收到41宗由醫管局轉介的耳念珠菌帶菌個案,為出院後入住的院舍提供感染控制建議。 耳念珠菌為一種新出現的多重耐藥性真菌,能造成高死亡率的嚴重感染。 耳念珠菌對大多數抗真菌藥有耐藥性,令治療相對困難。

  10. 香港繁體. 工具. 耳念珠菌 (學名: Candida auris )是一種 真菌 ,它首次發現於2009年,是在日本東京都老年醫院一位70歲的日本女性的耳道中分離出來的。 [1] 耳念珠菌可引起 侵襲性念珠菌病 (英語:Invasive candidiasis) ,如念珠菌菌血症、心包炎、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 念珠菌是廣泛存在自然環境的真菌,常見於口腔、消化道、皮膚及女性陰道。 [2] 通常情況下,免疫系統較弱的患者容易感染耳念珠菌,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因此耳念珠菌對於普通公眾的健康威脅較低 [3] 。 它能夠長期存活在患者、醫護人員的皮膚表面以及醫院設施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