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大約 236,000 個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1日 · 2023年5月11日 病原體 耳念珠菌是一種新發現的多重耐藥真菌,於 2009 年首次在日本一名患者的外耳道中發現並分離。 耳念珠菌感染大多與醫護環境相關。 雖然耳念珠菌可於患者身上繁殖數月而不引起症狀並在環境中持續存活,但它可能會引起致命的嚴重感染。 由於耳念珠菌 (1)通常具有多重耐藥性; (2)難以經標準化驗方法鑑別,容易因鑑別有誤而造成治理不當; (3)可引致醫護機構(例如醫院和護養院)出現爆發,因此對全球的公共衞生構成嚴重威脅。 病徵 耳念珠菌可在非侵入性的身體部位繁殖而不發病,這些部位包括腋窩和腹股溝等皮膚、鼻孔、外耳道、傷口、尿液和呼吸道樣本。 另一方面,耳念珠菌發病時可影響腹腔、傷口、耳朵和血液,而這些感染可以變得嚴重,甚至致命。

  2. 耳念珠菌 (學名: Candida auris )是一種 真菌 ,它首次發現於2009年,是在日本東京都老年醫院一位70歲的日本女性的耳道中分離出來的。 [1] 耳念珠菌可引起 侵襲性念珠菌病 (英語:Invasive candidiasis) ,如念珠菌菌血症、心包炎、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 念珠菌是廣泛存在自然環境的真菌,常見於口腔、消化道、皮膚及女性陰道。 [2] 通常情況下,免疫系統較弱的患者容易感染耳念珠菌,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因此耳念珠菌對於普通公眾的健康威脅較低 [3] 。 它能夠長期存活在患者、醫護人員的皮膚表面以及醫院設施表面。 由於其 多重耐藥性 (英語: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致死性高、感染診斷困難,它被稱為「超級真菌」。

  3. 2022年11月3日 ·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日本2009年發現的一種新病原真菌物種,因其具有多重耐藥和致死率高的特徵,也被稱為“超級真菌”。. [1] “. 世界衞生組織將其列入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真菌名單。. 美國疾控中心(CDC)也將“超級真菌”視為“嚴重 ...

  4. Satoh & Makimura, 2009. 耳念珠菌 (學名: Candida auris )是一種 真菌 ,它首次發現於2009年,是在日本東京都老年醫院一位70歲的日本女性的耳道中分離出來的。. [1] 耳念珠菌可引起 侵襲性念珠菌病 (英語:Invasive candidiasis) ,如念珠菌菌血症、心包炎、泌尿道感染 ...

  5. 2021年1月11日 · 1. 什麼是耳念珠菌? 2. 為何會感染耳念珠菌? 3. 感染耳念珠菌有何後果? 4. 耳念珠菌難以對付? 5. 如何預防耳念珠菌? 養和醫院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表示,耳念珠菌是念珠菌的一種,屬真菌類別。 要預防耳念珠菌,最重要是注意個人衛生、控制已有疾病,從而增強免疫力。 相關文章: 【念珠菌】 陰部痕癢難忍 求醫辨清念珠菌 5類情况女士容易受感染 尋找醫生資料、地址|醫生黃頁 立即瀏覽! 什麼是耳念珠菌? 養和醫院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表示,耳念珠菌是念珠菌(Candida)的一種,屬真菌類別。 念珠菌一般存在於人體的黏膜,包括口腔、皮膚、腸道、女性陰道,社區中的念珠菌感染,通常會造成陰道炎、尿道炎等。

  6. 其他人也問了

  7. 耳念珠菌 (学名: Candida auris )是一种 真菌 ,它首次发现于2009年,是在日本东京都老年医院一位70岁的日本女性的耳道中分离出来的。 [1] 耳念珠菌可引起 侵袭性念珠菌病 (英语:Invasive candidiasis) ,如念珠菌菌血症、心包炎、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 念珠菌是廣泛存在自然環境的真菌,常見於口腔、消化道、皮膚及女性陰道。 [2] 通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容易感染耳念珠菌,健康人通常不会感染耳念珠菌,因此耳念珠菌对于普通公众的健康威胁较低 [3] 。 它能够长期存活在患者、医护人员的皮肤表面以及医院设施表面。 由于其 多重耐药性 (英语: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致死性高、感染诊断困难,它被称为“超级真菌”。

  8. 耳念珠菌 (学名: Candida auris )是一种 真菌 ,它首次发现于2009年,是在日本东京都老年医院一位70岁的日本女性的耳道中分离出来的。 [1] 耳念珠菌可引起 侵袭性念珠菌病 (英语:Invasive candidiasis) ,如念珠菌菌血症、心包炎、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 念珠菌是广泛存在自然环境的真菌,常见于口腔、消化道、皮肤及女性阴道。 [2] 通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容易感染耳念珠菌,健康人通常不会感染耳念珠菌,因此耳念珠菌对于普通公众的健康威胁较低 [3] 。 它能够长期存活在患者、医护人员的皮肤表面以及医院设施表面。 由于其 多重耐药性 (英语: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致死性高、感染诊断困难,它被称为“超级真菌”。

  9. 耳念珠菌是念珠菌的一種,2009年首次在日本一名病人的外耳道分泌發現,與其他念珠菌所引起的感染一般沒有分別,但較為罕見,能引起嚴重感染。 現時大部份耳念珠菌個案都不是在耳道找到 。 個人和環境衞生欠佳 經常接觸侵入性裝置如人造氣管、導尿管、腸胃內窺鏡導管 本身免疫力低下 長期住院的病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受損的病人 近期曾接受大手術、正服用廣效性抗生素或抗真菌素 耳念珠菌的種類 耳念珠菌的症狀 耳念珠菌可能會進入血液並擴散至全身,出現如發燒、疼痛和疲勞等症狀,嚴重的話會引發血液、傷口和耳朵等感染,一般只從症狀會較難判斷,必須經由檢驗才能確診 頭暈 發燒 疼痛 疲勞 血壓偏低 耳念珠菌的診斷方法 耳念珠菌難以用一般標準實驗室方法識別,必須使用「蛋白質譜分析儀」識別。

  10. 2023年3月31日 ·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於本月20日發表「內科醫學年鑑」,內容提到,耳念珠菌感染者會出現發燒、畏寒等症狀,病情會在短時間內加重,若感染擴及血液、心臟等器官,則可能直接死亡。 哪類人士感染風險較高? 何栢良指出,須深切治療、曾進行大型手術長時間留院、免疫系統有問題、接受化療,以及曾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人較為高危,且受感染後嚴重可致命。 耳念珠菌無藥可醫? 何栢良解釋,耳念珠菌較常出現抗藥性,並非無藥可醫,仍有兩三種藥物有效。 惟於海外個別醫院有受感染患者,如已接多次抗生素或抗念珠菌治療,或會滋生多重抗藥性耳念珠菌:「如屬當地已滋生且有變種的耳念珠菌,就較棘手處理。 」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

  11.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日本2009年发现的一种新病原真菌物种,因其具有多重耐药和致死率高的特征,也被称为“超级真菌”。 “ 美国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已将其列入“紧急威胁”细菌名单。 美国通报病例587件,近半数受感染者都在90天内丧生。 2019年4月,在美国多地爆发,发病600多例,中国报道感染18例,没有爆发疫情。 引发公众恐慌。 曾参与“超级真菌”研究的中国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广华表示,公众不必过分担心。 根据美国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在2020年5月29日更新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31日,美国各州报告的耳念珠菌临床病例总计为1092例。

  12. 2023年2月8日 · 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香港港首宗耳念珠菌帶菌個案於2019年6月發現,患者為一名曾到瑞士的旅遊人士。 自2020年7月起,瑪嘉烈醫院及仁濟醫院相繼出現耳念珠菌帶菌個案爆發。 2020年6月29日至10月9日期間,衞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共收到41宗由醫管局轉介的耳念珠菌帶菌個案。 醫院加強執行4項感染控制措施 因香港近年持續出現耳念珠菌患者,因此聯網各醫院已採取一系列措施以防耳念珠菌散播,包括加強病人入院篩查及緊密接觸者追蹤。 徹底清潔及消毒相關病房 加強病人及環境篩查 嚴格執行接觸傳播防護措施 加強員工及病人手部衞生 健康生活|何謂耳念珠菌耳念珠菌 為一種新出現的 多重耐藥性真菌 ,能造成高死亡率的嚴重感染。 耳念珠菌對大多數抗真菌藥有耐藥性,令治療相對困難。

  13. 耳念珠菌為一種新出現的多重耐藥性真菌,能造成高死亡率的嚴重感染。 耳念珠菌對大多數抗真菌藥有耐藥性,令治療相對困難。 經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的耳念珠菌可寄存在人體各處( 包括皮膚、陰道和呼吸道),能在環境中存活數週,並能在醫療設施中引起爆發。 要預防耳念珠菌在院舍傳播,保持良好個人衞生(特別是手部衞生)及環境衞生尤其重要。 當衞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接獲醫管局通知有耳念珠菌帶菌病人將出院到院舍後,會派員到院舍視察,並與醫管局的社區老人評估小組及社會福利署合作,提供感染控制建議及培訓職員。 有效的感染控制建議包括妥善安置帶菌院友、嚴守感染控制措施(標準及接觸傳播防護措施)、加強環境清潔及消毒、使用專用醫療用具、廁所及沐浴設施。 ~ 2 ~

  14. www.ha.org.hk › visitor › ha_visitor_downloadDownload - 醫院管理局

    標題: 九龍西醫院聯網耳念珠菌組群 (如使用 IE,請右按滑鼠並選擇另存目標。 如使用 Netscape,請直接按下網連。) 類別: 刊登日期: (日/月/年) 22/5/2023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