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3月26日 · 現在終於可以跟他去旅行了! 竹小姐現在每周來針灸1次,一直都未有再發頭暈。 翻查其病案,竹小姐從1月份開始,已經不再發作,至今已經超過3個月。 中醫有所謂「無風不作眩」、「無痰不作眩 」、「無虛不作眩」等說法。 竹小姐素體脾氣虧虛,運化水濕功能減弱,日久成痰,氣血生化不足,加上肝氣失調,血虛而風動,風與痰結,上擾清竅而作眩,加上她頸部肌肉緊張、局部經絡嚴重阻塞不通,膀胱經容易受寒邪侵犯,背部受寒後,局部氣血更為阻塞,使得眩暈發作頻密而強烈。 我以針灸疏通其全身、特別是膀胱經的經氣,加上健脾化濕、疏肝補氣血的藥物,雙管齊下,脾得健運,隨著痰涎排出、經絡暢通,病情逐漸得到控制,在短短兩個月之間得以顯著緩解。

  2. 2012年6月29日 · By vitality in slider, 筋傷科. June 29, 2012. 頸椎病又稱為「頸椎綜合癥」、 「頸肩綜合癥」;是指因頸椎間盤退變、椎骨增生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活壓迫鄰近組織而引起一系列症狀的疾病。 頸椎病的症狀近似中醫的「痹证」、「痿证」 「頭痛」、「眩暈」、「項強」等。 現代醫學根據不同的病理變化導致不同的臨床體徵和症狀,把頸椎病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神經根型: <病因>:病變主要在神經孔周圍,相應的脊神經受到刺激或擠壓所致。 本型病發率最高。 <臨床症狀>:以頭、頸、肩臂、手的痛麻為主,可伴有頭頸部的僵硬、活動受限、肩臂手部痠沉無力等症狀。 <檢查>: 頸部功能受限,後伸時疼痛加重。 頸部病椎棘突旁或肩胛骨內上角部有明顯壓痛,可觸及根結。 頸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

  3. 2012年5月1日 · By vitality in 婦科. May 1, 2012. 發育正常女子年齡超過18歲仍不見月經來潮;或已形成月經週期,但又連續中斷3個周期或中斷. 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者;現代醫學把前者稱為「原發性閉經」,後者稱為「繼發性閉經」。 至於. 妊娠期、哺乳期和絕經期以後的停經則屬正常生理現象,不屬閉經範疇。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稟賦不足,腎氣未充或多產墮胎,耗傷精血,或飲食勞倦,脾胃受損,氣血生化之源不. 足等,導致血海空虛而發病;另外,情志過極,肝鬱氣結,氣滯血瘀;或飲冷受寒,血為寒凝. 等,均能使冲任阻滯,胞脈受阻而致病。 現代醫學認為,正常月經有賴大腦皮層、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等功能的協調,任何這些環.

  4. 2012年5月4日 · May 4, 2012. 婦女行經期間或行經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或腰骶部疼痛,甚或劇痛暈厥、惡心嘔吐等。 本病以年青婦女為多見。 現代醫學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 前者稱為功能性痛經,經痛開始於初經或初經以後不久,一般認為與前列腺素過量分泌有關;後者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因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所引發,常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急慢性盆腔器官炎症或子宮頸狹窄阻塞等。 【病因病機】 痛經發病有情志所傷,起居不慎,或六淫危害等不同病因,並與素體及經期前後特殊生理環境有關。 其發病機理主要是在這期間受致病因素影響,導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經脈,使氣血運行不暢,胞宮經血流通受礙,「不通則通」;或冲任、胞宮失養,「不榮則痛」。 其病位在冲任、胞宮,變化在氣血,表現為痛証。

  5. 2012年5月21日 · May 21, 2012. 頸椎病又稱為頸椎綜合癥」、「頸肩綜合癥」;是指因頸椎間盤退變椎骨增生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活壓迫鄰近組織而引起一系列症狀的疾病。 現代醫學根據不同的病理變化導致不同的臨床體徵和症狀,把本病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神經根型: <病因>:病變主要在神經孔周圍,相應的脊神經受到刺激或擠壓所致。 本型病發率最高。 <臨床症狀>:以頭、頸、肩臂、手的痛麻為主,可伴有頭頸部的僵硬、活動受限、肩臂手部痠沉無力等症狀。 <檢查>:頸部功能受限,後伸時疼痛加重。 頸部病椎棘突旁或肩胛骨內上角部有明顯壓痛,可觸及根結。 頸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 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6. 2012年6月27日 · 消化性潰瘍可由情緒緊張、抑鬱、不良飲食習慣、 濫用消炎止痛藥或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等因素,長期造成胃腸黏膜損傷而發病。 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轉是腸胃道的保護因子(黏液與重碳酸鹽)與攻擊因子(胃酸或胃蛋白脢)失衡,使消化道黏膜遭受破壞而發炎潰瘍。 中醫學認為,情緒失調可影響肝臟對氣機的疏導功能,導致脾胃氣血壅滯,引致胃脘痛。 本病亦可因飲食所傷導致,飢飽不定時或暴飲暴食,均會損傷脾胃功能,引發胃脘痛。 此外,先天稟賦不足,脾胃素來虛弱,或因長期身心勞累,亦會損傷脾胃,導致本病。 【臨床表現】 消化性潰瘍的典型症狀是慢性、周期性和節律性中上腹疼痛,疼痛可呈不同形式,如隱痛、脹痛、灼痛、飢餓痛、劇痛等;可伴有噯氣、泛酸、流涎、噁心、嘔吐等症狀。

  7. 王冰瑩醫師介紹一些小方法讓患者自行處理,以紓緩痛楚。 (一)自我鬆筋法揉痛點: 將四指併攏,以指腹在胸鎖乳突肌或斜方肌等處找壓痛點按揉,力度由輕到重,約5分鐘;再用手捏拿頸肩部肌肉。 拿風池:以拇指或食指分別按左右風池穴,約1分鐘。 按肩井:以食指及中指按壓肩井穴,約1分鐘。 (二)痛點外敷. 發生落枕時,若無外傷引發、沒有紅腫發熱、情況不太嚴重的人士,可嘗試用洗熱水澡並以熱水反覆沖洗頸部、熱敷患處10至15分鐘,或貼上適當的疏經活絡藥膏,做簡單的紓緩按摩或伸展運動等,以作緩解。 (三)「落枕穴」按揉法. 「落枕穴」在手背側,第2、3掌骨之間,指掌關節後0.5吋。 該穴位是治療落枕的特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