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6日 · 胡志偉牧師. 引言. 1984年4月16日,香港「八十多位不同宗派的教牧同工聚首一堂,通過了《香港基督徒在現今社會及政治變遷中所持的信念獻議》,並且委派跟進小組進行跟進工作。 」(《信念書註釋》, 2頁) 歷史緣起. 《香港基督徒在現今社會及政治變遷中所持的信念獻議》(簡稱《信念書》)的源起,乃因為「近年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有關一九九七以後香港之主權、治權、施法、行政等方案,不單引起一般市民的關注,也觸發香港基督徒探索這些社會及政治變遷對教會的意義。 」(《信念書註釋》, 1頁)

  2. 2019年2月28日 · 胡志偉牧師. 引言. 全球各地人口不斷老化,退休潮對華人社會與教會有明確的影響。 就以香港為例,職場退休人口達88萬人,每年超過6萬人面對退休,受「嬰兒潮」 (Baby Boom)影響,退休高峰期正是這群出生於1946-1964年期間金齡人士要適應的新里程。 有人認為人生與工作沒有退休,作信徒是不能退休。 基督徒身分與事奉不會因雇用關係改變而失掉。 我們可以理解退休有兩個層面,一是「雇用退休」,乃是受別人或公司的決定而要退休;下崗後換軌,可按個人喜好,繼續創造工作的價值。 另一則是「人生退休」,這是誰也決定不了,對基督徒而言,「人生退休」就是安息主懷,最後轉換人生在世的跑道。 「雇用退休」信徒,乃指向他/她從某個受薪職位退下來,不再受責任困身,享受自由,重新開展人生的新方向。

  3. 2018年10月19日 · 胡志偉牧師 引言 近廿年來,全球教會的發展趨勢,因應時代的變遷,觀念上已有所轉變,其中最明顯的是由原來「教會增長」(church growth)的注重,轉至現今「教會健康」(church health)的建立。

  4. 2019年5月23日 · 胡志偉牧師 回顧六四三十年歷史,昔日香港教會對六四的判斷幾乎是一致的,然而時移勢易,部分教會領袖刻意淡忘,甚至視為禁忌,不容他人提及。

  5. 2017年2月2日 · 胡志偉牧師 「新世代」(或千禧代,泛指出生於1981-2000年期間,現今介乎17歲至36歲),若用呂大樂之分類,則為「第五代香港人」。 明顯地,這個年齡組群正是香港整體教會留得下人數最少的,當然有個別例外的堂會現象。

  6. 2016年7月28日 · 胡志偉牧師. 華人教會採用「國度使命」、「整全使命」或「宣教使命」這些名詞,有時指向同一內容,有時使命的內容可各有所指。 不同地區的華人教會走在一起,共同探討「使命教會」,有牧者會理解為強化差傳事工,另一位則以為多關注社會議題及參與社會行動,便是使命的踐信了。 若干誤解是來自華人教會領袖,拒絕接受與個人或所屬群體傳統不同的觀念,只取用部分合用的卻否定其它部分,於是同一使命,可各自表述。 萊特 (Chris Wright) 於宣教學鉅著《宣教中的上帝》 ( The Mission of God ) 清楚區分了Mission (使命)、Missionary (宣教士) 與 Missional (使命導向) 三個名詞的基本概念 (22-25頁)。

  7. 2016年1月22日 · 胡志偉牧師 引言 本港教會的佈道事工一向重視方法、技巧,有關佈道事工的神學與成效則較為欠缺。大多堂會仍沿用傳統奮興式佈道,有些則採用北美成功堂會市場式佈道策略,如柳樹溪教會 (Willow Creek Community Church)、馬鞍峰教會 (Saddleback Church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