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26日 · 胰臟癌的危險因子分為三種可改變不可改變及風險尚未明確的因子. 4個可改變的危險因子1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30會增加20%罹患胰臟癌的風險2抽菸與從未抽菸者相比抽菸者患胰臟癌的風險大約是其兩倍。 3、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風險高。...

  2. 胰臟內分泌神經腫瘤只佔所有胰臟癌的 1 ~ 3 %,目前所知的危險因子只有抽菸,好發年齡平均為 50 歲。 一般人更應注意的是長在胰管上皮細胞的胰臟腺癌,很痛且很快致人於死。 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在發現時通常已經是晚期癌症。 可能的症狀包括: 黃疸 :黃疸是胰臟頭癌較常見的症狀,主要是因為腫瘤壓迫到膽道所造成,但也可能是腫瘤已經轉移到肝臟。 上腹疼痛 :上腹疼痛是胰臟癌常見的臨床症狀,有時疼痛甚至會延伸到背部。 右上腹疼痛表示病變可能發生在胰臟頭部,左上腹疼痛則代表病變可能發生在胰臟尾部。 明顯體重減輕 :食慾不振、嘔吐、噁心,這與進食不佳、以及消化異常有關,快速且明顯的體重減輕,則代表胰臟癌可能以無法用手術切除治療。

  3. 胰臟癌. 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四位在2021年胰臟癌導致889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5.9%。. 胰臟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於過去十年錄得明顯升幅,從2011到2021年,因胰臟癌而死亡的人數躍升75%。.

  4.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本港在2018年共有855宗胰臟癌新症其中男性佔475宗女性佔380宗患者年齡較多在65歲或以上總死亡人數為711人乃本港第五位致命癌症。 iI. 胰臟癌的分類. 外分泌瘤. 通常原發於胰管內壁乃由於胰臟分泌胰汁的腺體細胞失控增生所致約90的胰臟癌個案屬於此類。 內分泌瘤. 由於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腺體細胞失控增生所致,佔所有胰臟癌個案不足一成。 胰臟癌的成因. 迄今為止,醫學界仍未掌握胰臟癌的確切成因,也未能百分百確定誰是高危族群,因為它與遺傳、性別、飲食習慣等似乎沒有顯著的關係。 而慢性胰臟炎和胰臟癌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未成立,隻是這類患者通常因慢性胰臟炎而接受檢查,並從中發現腫瘤。

  5. 近年健康概念更加普及許多患者在健檢或門診都會特別詢問胰臟癌的篩檢一般最常見的方式是抽血檢查腫瘤指標CEACA199以及安排腹部超音波但是這些方式究竟有沒有幫助呢? 無症狀人群中,CA-199 上升只有不到 1% 是胰臟癌! CA-199 是一種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在 1981 年時被發現;雖然正常人也可能測到,但在胰臟癌患者中容易升高,因此很多人把它拿來當作偵測胰臟癌的指數,但實際上它做為篩檢的表現可謂糟糕透頂。 在 2004 年一篇針對七萬多名「健康人」的研究中,發現在所有 CA-199「異常升高」的受檢者中,只有 0.9% 確實患有胰臟癌;在更早期一點的日本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論。 為什麼會這樣呢?

  6.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發佈的數據,與 2017 相比,胰臟癌2018年新症個案增加 11.6%至 855 宗,自 2008 年起上升約 91%。 雖然胰臟癌並不屬於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但卻是2018年全港第五位致命的癌症,該年有711人因胰臟癌而死亡 。 胰臟癌死亡率偏高,與胰臟的位置有密切的關係。 胰臟組織位於腹下部後方,位置隱蔽,致使早期胰臟癌大多沒有病徵,令患者難以及早發現。 事實上,臨床上不少胰臟癌病例,都是在癌細胞擴散到其他器官後引起症狀,方被發現 。 然而,即使確診時已屆晚期,患者亦無須絕望,皆因近年醫學界針對胰臟癌研發出更多治療方法,有效延長部份晚期病人的存活期。 胰臟癌常見症狀.

  7. 2023年5月4日 · 醫曝這些身體症狀會讓CA125指數升高. 為什麼王阿嬤發現CA19-9指數偏高,腹部超音波檢查卻找不到胰臟異常病變? 沈彥君解釋,胰臟的位置相當深,而且位於胃部後方,若僅安排超音波檢查,事實上會因為器官遮蔽而無法完整觀察胰臟。 胰臟癌6症狀恐已晚期. 以王阿嬤一例來看,胰臟癌發生在胰臟尾部,容易因腸胃道內的空氣阻隔,使得超音波檢查出現不小盲區,若僅仰賴超音波檢查幾乎無法有機會發現異常病灶。 臨床上也常見,發生在胰尾的胰臟癌,早期幾乎不會造成症狀,大多為無聲無息進展,等到腫瘤影響到周邊組織器官或已造成腹腔轉移,可能才出現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部不適的情況。 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當發現有明顯不適症狀,如食慾不佳、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體重明顯下降、黃疸、脂肪便等,通常已是晚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