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腸易激綜合症 相關

    廣告
  2. 為了預防大腸癌,醫生可以通過大腸鏡檢查來檢測病人是否出現潰瘍或長出息肉. 提供大腸內窺鏡的資訊 ,也包括無痛內窺鏡檢查。歡迎查詢及預約。專業團隊,合理費用。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21日 · 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若出現胃腸症狀將有更高幾率發展為重症據中新網報道最初的一些研究報道認為新冠病毒感染者鮮有胃腸道症狀

  2. 2018年5月4日 · 2018-05-04. 【文匯網訊】 (記者 顏晉傑)「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CPE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抗藥性細菌亦是醫學界處理多重耐藥性細菌時要面對的頭號敵人醫院管理局4日公佈轄下醫院去年共發現473名CPE帶菌者人數較前年大幅增加近四成。 醫院管理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相信,帶菌者人數飆升是因為擴大篩查範圍,但仍提醒市民要注意衛生,避免受到感染。 CPE是一種抗藥性大腸桿菌,嚴重的可以引致尿道炎及敗血病等疾病。 醫管局統計發現, CPE帶菌者人數近年持續上升,去年就有473人被發現身上帶有該細菌,人數較前年的340人增加近四成,並比2011年只得19人大幅飆升約25倍。 不過, 逾九成CPE帶菌者都是沒有徵狀的「隱形帶菌者」,去年只有不足10名病人受到CPE感染。

  3. 2019年1月24日 · 2019-01-24. 【文匯網訊】 據新京報報道,近日,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一名副院長面對記者的質疑,承認指示相關科室醫生,將自己虛假診斷為「癡呆」。 此前,記者掌握的診療信息顯示,這名副院長曾被該院神經內科多名醫師診斷為「中重度癡呆」、「癡呆」,並多次刷醫保卡開藥。 除了這名副院長參與虛假診療外,還有人舉報該院肛外科一名副主任醫師會根據患者是否持醫保結算來增減病症並開藥等。 「要是我真是癡呆的話,還能這樣和你說話嗎? 」1月17日,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一名副院長面對記者的質疑,承認指示相關科室醫生,將自己虛假診斷為「癡呆」。 1月7日,以自費結算的記者被其診斷出「肛裂」和「內痔」;1月8日,同一記者持醫保結算,其診斷結果又變成了「肛裂」、「內痔」、「疔瘡腫毒」,並建議「手術」。

    • 腸易激綜合症1
    • 腸易激綜合症2
    • 腸易激綜合症3
    • 腸易激綜合症4
    • 腸易激綜合症5
  4. 2019年4月11日 · 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今日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成立治療帕金森综合症研究中心希望透過研究會引致帕金森綜合症的常見疾病包括帕金森病及腦小血管病亦會設立早期帕金森病及腦小血管病的華人患者登記冊發掘可減慢病情發展的治療及預防方法。 中大醫學院表示,內地和香港分別有170萬及12000名帕金森患者;隨著人口老化,預計患者人數於未來20年內將倍增。 另外,香港約有三分之一長者,是腦小血管病的潛伏患者,他們患上中風和認知障礙症的風險較其他人高。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喬一. 相關新聞.

  5. 2017年8月8日 · 【文匯網訊】 來自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數據顯示,自今年5月5日至8月6日,香港共監測到456例成人嚴重流感病例,包括324例死亡,絕大部分屬於甲型流感(H3)。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8日報道,其中65歲以上老人佔多數,大部分病人有慢性病患,較出現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19例兒童(年齡小於18歲)流感相關的嚴重併發症病例中大部分為H3,其中3人死亡。 大部分病人沒有接種本季季節性流感疫苗。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今年夏季流感的死亡數字高於2016年冬季流感,但低於2015年冬季流感季節同期。 香港流感死亡人數超「SARS」?! 香港衞生署:不可比較.

  6. 2020年1月27日 · 我們必須時刻警覺! 梁醫生又指,大部分這類病毒皆來自野生動物。 病毒對這些動物本身無害,不過它們一旦能跨物種傳播並影響人類,便會造成廣泛的禍害。 所以,第一誡是必須避免接觸野生動物。 另外,大部分這類病毒也未有確切的治療方法。 舉例說,即使歷經超過十年,仍然沒有一種藥物可以殺滅「沙士」病毒。 唯一的解決方法是保護自己,同時防止社區擴散。 梁醫生寫道:「這本書運用非醫學的淺白用語介紹這種新型冠狀病毒。 它也以簡單的詞彙重點討論病原體、病毒的傳播路徑,以及個人和社會大眾如何保護自身,防止疫爆發。 在大眾進入恐慌的時刻,本書實在切合時需。 期望我們能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一戰中再次凱旋。

  7. 2015年1月22日 · 經過該院兒童免疫專科醫生毛華偉與劉宇隆會診後與香港大學免疫專科團隊合作為患兒進行了臨床及基因的診斷最終確診為週期性發熱綜合征但兩人分屬不同的亞型貝貝是家族性地中海熱娜娜則屬於PFAPA綜合征因為免疫功能異常引發身體的自身炎症反應導致炎症指標升高出現發燒扁桃體化膿等外在症狀。 劉宇隆教授說,在國內醫學界尚未見報道經基因確診過這類兒童免疫異常性疾病,因此國內醫生普遍對這類疾病缺乏認識。 「希望國內的兒科醫生遇到兒童週期性發燒的情況要高度警惕,切勿輕易當作普通呼吸道感染而令長期給予抗生素治療,這對患兒傷害很大。 責任編輯:姚黃. 8歲男孩長期發燒 錯用抗生素8年 [2015-01-22] 日媒:中日4月將啟用海上聯絡機制 [2015-01-22]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