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自流平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8日 · 香港青年的代際流動現狀. 在社會分層研究中社會流動主要分為代際流動」(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代內流動」(intragenerational mobility兩種前者考察的是父母與子女兩代人之間的階級變化後者考察的是受訪者在自己職業生涯中的階級變化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在此首先和大家分享當下香港青年的代際流動情况參照現今社會分層研究領域慣用的EGP階級分類方法並結合香港的實際情况我們從職業維度出發把受訪者的職業分成4個等級並分別記作階級I」、「階級II」、「階級III階級IV」(具體標準如表1所示)。

  2. 2023年8月4日 · 明報即時新聞. 政府40年來就電子道路收費四度測試及研究,並劃出中環區作先導計劃,計劃至今未有推行時間表。 被問到政府會否續推電子道路收費,運輸署長羅淑佩表示,若易通行配合次階段三隧按時段收費方案實施後有助分流,則未必需要推行電子道路收費政策。

  3. 自1995年推出的明報新聞網,一直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具公信力的新聞資訊。 明報網站是一個大型綜合入門網站,現設有多個獨立主題網站,涵蓋新聞、時事、財經、健康、教育、科技、旅遊、娛樂、生活等題材,為讀者提供高質素的內容及網上增值服務,明報網站會員更可在指定電子郵箱收到明報網站發放的即時新聞。 明報網站成立以來,一直深獲全球華人的支持,是目前最有影響力的中文新聞網站之一。

  4. 2021年12月20日星期一. 鄭立. 上一篇. 鄭立:香港人終於全部贏了. 【明報文章】我寫這文章的時候,今屆立法會選舉投票還未結束,但根據上次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幾乎全滅的結果看,根據選民的投票慣性,建制派應該會陷入苦戰。 故此筆者推測這次建制派會大勝,不否認是有點逆勢而估,但我相信這次建制派會從全滅的谷底,一次登上差不多全取議席的山頂,在刊出之日,應該能得到驗證。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 新自由主義的後遺症
    • 產業結構失衡加深貧富懸殊
    • 公平與可持續的「持份者為本經濟」

    過去20多年,特別是兩次金融危機後,世人對放任資本主義及新自由主義的憂慮和批評一直增加。香港的政治風波與新冠疫情令更多人反思其對政經制度的衝擊,也使我們看到現存體制的諸多病徵。事實上,系統性危機早已存在多年,但新冠疫情促使我們更急切去檢視現有經濟結構。 今天某種形式的資本主義制度漸為多國人民所普遍接受。但這並不表示資本主義制度完善,相反它存在多個缺陷。誠然,就算企業遵德守法,資本主義實際上並不代表自由公平市場競爭,因為市場總是會失靈的。多位歐美學者指出資本主義主要是促進資本流通與不斷積累集中、對財團傾斜、容易造成壟斷,並傾向壓制勞工權益。既得利益結構限制了社會民生與民主的發展,資本主義經常被視為去弱留強和適者生存的制度,往往是個「勝者全取」的不公平遊戲。因此資本主義需要不斷改革修正找回平衡,...

    由於政府缺乏明確與積極產業政策,過去30多年香港經濟及產業結構被單一化,製造業遷移外地,很多財富轉移到金融及地產領域,並主要倚賴大陸資金與市場。香港發展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斷擴展金融市場,並未有視投機性資本為一些要警惕的事物。不斷膨脹的金融市場及更多的金融工具創新,令金融業在香港經濟中更具支配地位。政府過去強調的四大產業,近年主要由金融和地產兩塊推動經濟增長,導致財富嚴重不均。 香港其他傳統主要產業(如旅遊、貿易與物流、零售及餐飲)以低技能低增值為主,單位人力生產效率偏低,長期以來勞工薪金上升緩慢。香港靠作為中介人和貿易中心,未能找到持續發展的能量。連同金融和地產,這個狹窄的產業結構雖然能提供經濟規模,但未能提升生產效率及廣大市民收入。 當財富累積愈來愈依賴資產增值(即所謂「錢搵錢」),資產...

    面對新冠疫情,我們不單要重視香港的短期經濟復蘇與紓困措施,更要作未來長遠政經制度的規劃,不要再讓既得利益集團阻礙改革。政府要下定決心大刀闊斧推動大重整(Great Reset),這些包括新的產業政策、控制金融擴張與風險、修改再分配制度、大幅提升勞工權益、增地建屋改善住房條件、縮減公營醫療輪候時間、增加對弱勢社群的支援,及利用創新科技提升整個經濟生態與市場透明度等。 我們要共同建立一個更強韌更抗風險的政經體系,以應付下一次或更多危機。唯有如此,社會不再懼怕大企業裁員所帶來的衝擊,再出現嚴重社會風波的機會也會大為減少。政治與經濟是互動的,現時的先決條件之一是團結不同政治取向的港人,放下對立點求同存異,溝通共商改變管治思維,為香港開拓一條新路,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 要拯救香港放任式資本主義,人們...

  5. 2022年4月21日 · 2022年4月21日星期四. 「新特首.新篇章? 」系列李凱平香港中醫藥發展3個基本策略 (09:00) 圖1之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在4月3日記者會表示,早在2018年《施政報告》已把香港的中醫藥納入公營醫療體系,惟由於歷史因素,中醫發展受到法律制度上許多掣肘,離期望相差很遠,需拆牆鬆綁。 據政府文件顯示(註1及2),2019/20年度政府向醫管局撥款共699億元,其中1.47億元發展中醫服務、提供資助予18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和毒理參考化驗室,佔整體撥款的0.21%,西醫則佔99.79%。 2020年初新冠病毒開始肆虐香港,相較內地,香港中醫的參與度一直偏低,今年1月爆發第五波疫情,到2月下旬,確診人數呈幾何式增長,香港公營醫療體系完全不勝負荷。

  6. 2024年4月1日 · 1. 簽署「不作心肺復蘇法」文件後,是否等於醫護人員放棄病人? 很多家人和照顧者,當聽到醫生說不做心肺復蘇,都會擔心醫護人員是否放棄病人。 要明白不作心肺復蘇是指病人心臟不能自動跳動肺部不能呼吸時不作心外壓或人工呼吸並不代表放棄其他治療。 不作心肺復蘇≠放棄治療. 心肺復蘇術是一種入侵性搶救治療,若癌症已到末期,器官衰竭,心肺復蘇術成功率非常低,有效救治機會極微。 而且,心肺復蘇術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例如肋骨斷裂、氣胸等,所以向臨死病人施行心肺復蘇術,可能只會延長死亡過程,增加痛苦。 2.病人若可選擇「安樂死」,問題是否就解決呢? 首先,安樂死在香港是不合法。 安樂死是指病人或家人向醫護人員提出死亡訴求;不單是拒絕接受基本護理、紓緩治療,還期望醫生用主動或藥物方法來結束患者生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