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坑舞火龍 | 香港旅遊發展局. 關於我們. 新聞資料庫. 每逢中秋節平時寧靜的大坑都會熱鬧起來——300多名健兒一連三晚舞動熠熠生輝的火龍穿梭於大坑的大街小巷這項引人入勝的香港傳統節慶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這一客家小村落爆發瘟疫村民以躍動火龍及喧天鑼鼓以求去病消災時至今日大坑舞火龍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吸引大批觀眾前來感受其獨特魅力。 日期. 2024年9月16日至18日. 地點. 香港島銅鑼灣大坑(最佳觀看點:浣紗街) 免費觀賞. 主辦機構. 大坑坊眾福利會. 網址. http://www.taihangfiredragon.hk/home.html. 熱門精選. 趣味知識及活動推薦. 舞火龍如何代代相傳?

  2. 大坑舞火龍 是 香港 大坑傳統 舞火龍 習俗 ,最早於19世紀末出現,實際上由何時開始則無從稽考。 2011年5月23日大坑舞火龍被列入第三批 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錄 [1] [2] 。 2017年,列入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9年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 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肯定香港對大坑舞火龍的保護和宣傳工作。 [3] 歷史. 據說於光緒六年 中秋節 (1880年9月19日、星期日)前夕的一晚, 颱風 吹襲 大坑村 ,有一條 蟒蛇 吞食村裏 家畜 ,被村民合力打死於破屋內。 翌日,颱風過後,大蟒蛇 屍體 失蹤,後來大坑村發生瘟疫,多名村民病亡。

  3. 舞火龍 (又稱 燒龍 、 燒火龍 、 遊火龍 、 遊草龍 、 游香龍 ) 客家 傳統民俗,是 舞龍 的一種,多在 傳統節日 或其它喜慶場合舉行。 其最基本的 火龍 是以 稻草 紮成龍的形狀再插上點燃的 香 ,因而又稱 草龍 、 香火龍 ,各地演變出各具特色的舞火龍。 客家族群的舞火龍見於多個客家人聚居地。 在 中國大陸 , 廣東 梅州 豐順縣 埔寨 有 元宵節 舉行的 埔寨火龍 [1] , 四川 成都市 黃龍溪 春節 期間的的 黃龍溪燒火龍 (又稱 火龍燈舞 ) [2] [3] 及 洛帶 的 劉家龍 [4] , 福建 閩西 有 游香龍 , 江西 婺源 有中秋節的 婺源遊火龍 (又稱 婺源舞草龍 ) [5] 。 湖南 汝城 有 汝城香火龍 。

  4. 舞火龍 由農曆八月十四起連續三晚舞火龍儀式由地方官員在安庶庇街主持起龍儀式總指揮手持寶帛在火龍前參拜後,「舞火龍便開始巡遊路線包括蓮花宮浣紗街安庶庇街新村街布朗街和華倫街巡遊完畢後火龍會前往浣紗街表演

  5. 2024年1月10日 · 舞火龍的傳統由19世紀開始至今已有過百年歷史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大坑每年一度的火龍盛會中,火龍會在大坑蓮花宮點睛開光,再「插香起龍」,之後會按傳統遊街。 舞火龍最佳觀賞位置是浣紗街建議大家早點去霸位影相GOtrip為大家整合大坑舞火龍2023時間地點路線等即睇詳情

  6. 香港作家及歷史研究者陳天權. 相片提供: 陳天權. 香港作家及歷史研究者陳天權說:「這些活動是否能持續下去很重要的是看年輕人是否願意繼承上一代一直遵從的傳統……社會關注也對文化傳承起了重大的作用。 」大坑舞火龍於2011年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他獲此殊榮的香港傳統習俗還包括長洲太平清醮天后誕、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及盂蘭勝會。 2019年,大坑舞火龍更成為「國家級非遺保護實踐案例」。 陳天權說,在國家層面受到認可,確實有助推廣活動,鼓勵更多人參與盛事。 無論社區面貌如何改變,舞火龍仍然深受歡迎,大坑人的鄰里情懷實是功不可沒。 「首先要有居民,才會有社區。 」陳家俊說 。 「 大多數人都很愛自己的家。 當你在家裡發現一個有上百年歷史、很有特色的東西,相信每個人都會想要保護它。

  7. www.taihangfiredragon.hk › homeTaiHangFireDragon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坑舞火龍已由地區性活動成為全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節慶活動之一大坑舞火龍活動已有百多年歷史昔日大坑是一條客家村據說曾受瘟疫之苦因此村民會在每年農曆八月中秋節前後進行三日舞火龍活動以祈求合境平安

  8. 香港村落. 香港習俗. 分享. 薄扶林村中秋節舞火龍至今已有過百年歷史每年農曆八月十四及十五日薄扶林村居民會舉行舞火龍活動舞火龍的習俗源於十九世紀末在薄扶林村的一場瘟疫當時居民以禾草紮成龍的形態龍身插滿燃點的香枝巡遊全村祈求袪災除病淨化村落。 後來瘟疫消退,但舞火龍習俗卻被保留下來。 舞火龍隊伍會先在村前薄扶林道作「蟠龍出洞」,即「打龍餅」。 然後前往拜祭村中的李靈仙姐和西國大王,之後便進村巡遊,在每家每戶門前鞠躬送上祝福。 最後隊伍向華富邨出發,於瀑布灣進行「龍歸滄海」的儀式。 完成儀式後再合力打撈火龍上岸,整個舞火龍活動便圓滿結束。 薄扶林村舞火龍歷史悠久,與大坑舞火龍同樣馳名香江,於2017年被列入首批《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9. 舞火龍 (又稱 燒龍 、 燒火龍 、 遊火龍 、 遊草龍 、 游香龍 ) 客家 傳統民俗,是 舞龍 的一種,多在 傳統節日 或其它喜慶場合舉行。 其最基本的 火龍 是以 稻草 紮成龍的形狀再插上点燃的 香 ,因而又稱 草龍 、 香火龍 ,各地演變出各具特色的舞火龍。 客家族群的舞火龍見於多個客家人聚居地。 在 中國大陸 , 廣東 梅州 豐順縣 埔寨 有 元宵節 舉行的 埔寨火龍 [1] , 四川 成都市 黃龍溪 春節 期間的的 黃龍溪燒火龍 (又稱 火龍燈舞 ) [2] [3] 及 洛帶 的 劉家龍 [4] , 福建 闽西 有 游香龙 , 江西 婺源 有中秋節的 婺源遊火龍 (又稱 婺源舞草龍 ) [5] 。 湖南 汝城 有 汝城香火龍 。

  10. 舞火龍儀式大致可分為火龍過橋」、「火龍纏雙柱」、「綵燈火龍結團圓三部分。 節目完畢後,傳統火龍會拋入銅鑼灣避風塘,象徵「龍歸滄海」。 近年因倡議環保,故轉為焚龍,變作「飛龍在天」。 整個儀式歷時大約三至四小時無論是否大坑居民皆可參與大坑舞火龍舉辦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極具文化意義。 2011年,大坑舞火龍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舞龍健兒們正在揮舞龍身(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2006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生效後,政府便委聘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進行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最終有480個主及次項目納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2017年,政府選取其中20項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代表作名錄甄選準則如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