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4日 · 熱點. 2021年4月4日星期日. 清明.二十四節氣|清明時節艾草繁茂 中藥師教艾草泡腳祛濕 綠色達人教自製錐驅蚊【短片】 (11:24) 圖9之1 - 清明採收艾草最合時 綠色達人教艾草應用法(拍攝及剪接:梁子豪) 清明時節艾草生長繁茂旺盛,採收後可入饌,曬乾後可入藥。 《明報》電子平台組近日走訪位於荃灣老圍村內,佔地約1萬平方呎的賽馬會老圍中藥園,園內種有逾300種中草藥。 中藥園的中藥師畢國釗建議,清明期間不妨以當造艾草解春困、助祛濕;綠人工作室創辦人陳佩貞即場示範搓揉陳年葉變艾絨,以及製作驅蚊蟲的艾草香錐。 清明前後春困 艾草祛濕2方法.

  2. 2021年5月11日 · 1.摘走其他葉,只留一至兩片,如枝莖底部乾燥亦可剪走,僅留少數結節。2.預備花盆及泥土,將艾草枝莖插入泥土約一吋半。3.插枝後首兩周保持泥土濕潤,忌曬太陽免因蒸騰作用令水分散失。兩周後葉回復生氣,或有新葉長出,代表艾草已活成。

    • 市民對中醫藥知識有偏差
    • 了解不足 影響使用中醫意欲
    • 政府醫療機構提供的資訊嚴重不足
    • 中醫藥普及教育 可3個層面入手

    我們獲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進行了一項名為「香港市民中醫藥使用情况:社經背景、選擇過程與政策面向」的研究,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透過電話訪問1502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了解他們的中醫藥使用習慣及態度。在自我評估的層面上,研究發現有高達73.4%受訪者認為自己對中醫藥知識有認識,亦對中醫藥制度有一定了解,如有63.6%受訪者知道醫療券可以用來求診中醫;但在問及實際有關中醫藥知識的問題時則有所偏差:有51.1%受訪者認為安宮牛黃丸不適合用作日常保健,其他則是回答不知道(34.4%)或答錯(14.5%)。 中醫藥業界有聲音認為,目前中成藥及中藥保健食品監管存在漏洞,市民對中醫藥的認知不足可能導致相關產品的誤用,進而影響自身健康。申訴專員公署於2018年發布的調...

    此外,市民對中醫藥知識了解的不足,也會影響他們對中醫的使用。研究發現,在處理一般疾病方面,受訪市民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有43.5%,認為差不多的有31.5%,認為中醫比較有效的有24.9%,可見香港市民對中醫治療一般疾病有若干信心。不過,在處理嚴重疾病方面,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是75.9%,但認為差不多的只有18.7%。 業界的看法則有所不同。我們受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支持,曾於2020年中訪問逾1500名中醫師,有近六成受訪中醫師認為中醫和西醫同樣擅長治療急性病。業界和市民對中醫治療範圍的認知有落差,故此政府應在網絡平台提供更多資訊,增加市民對中醫治療不同疾病的知識。 雖然目前衛生署網站有提供中醫資訊,但中西醫內容比例明顯失衡。以中風為例,預防或治療中風是中醫擅長的範疇,醫院管理局的中西醫協作...

    根據政府資料,「中醫醫院也會舉辦健康推廣及教育活動,讓市民加深認識中醫對促進健康的好處」。然而,中醫藥教育不應只在一個醫院裏進行,而應該普及到不同地區的市民生活裏。中醫藥文化本來就已融合香港市民的日常,他們對中醫藥的認知主要來自親戚朋友,只有極少數是來自醫療專業,尤其是政府資助的醫療場所。研究發現,44.9%受訪者最主要接觸中醫藥資訊的渠道是親戚朋友,其次是大眾傳媒的22.2%,有11.1%來自私家診所及醫院,只有5.1%來自政府診所及醫院,可見在政府醫療機構提供予市民的中醫藥資訊嚴重不足。親戚朋友可以增加市民了解中醫藥知識的意願,但透過這些途徑獲得的中醫藥知識未必全然正確。

    申訴專員公署的報告提出「衛生署應更積極推動宣傳和公眾教育」,我們的研究也發現高達86.9%受訪者有興趣認識中醫藥知識。掌握正確的醫療知識仍需中醫專業人員的指導,故此政府應該和業界合作,結合民間生活智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才能更有效促進市民健康。研究發現有80.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大眾媒體推廣中醫藥知識,以增加市民大眾對中醫藥的認知」,也有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中小學課程中加入中醫藥內容」。儘管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業界申請資金進行中醫藥教育,政府仍然應主動帶領承擔更多推動工作。 政府可從3個層面入手,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一是透過政府場所或公營機構,如各區民政事務​處、衛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的醫院或診所,以提供單張、短片或講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二是更積極在大眾媒體上推廣中醫藥知...

  3. 2024年3月20日 · 1.百會穴. 功效:平肝熄風、安神、醒腦、明目,亦能提升陽氣. 位置: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處. 方法:食指及中指輕敲打,或是揉搓穴位5分鐘,有發熱的感覺最好,每日做的次數不限。 注意:有腦出血或腦骨裂者不宜,2歲以下幼兒慎按. 2.大椎穴. 功效:升陽、益氣、補虛,可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 位置:低頭時,頸部中線第一個凸起處的凹陷處. 方法:低頭用食指及中指同時用力來回揉擦大椎穴,直至穴位有發熱感覺,可每日做一次。 注意:正處於妊娠期或有骨折狀況的人不宜. 3.神闕穴. 功效:健脾祛濕、強健身體,亦可治療肚瀉. 位置:腹中部臍窩中央. 方法:擦暖雙手,由右向上腹至左方向下,來回順時針揉搓腹部,可每日做一次。 注意:正處於妊娠期不宜. 春天養生貼士: 春天祛濕補脾紓緩春困 中醫湯水健脾活血.

  4. 2023年7月1日 · 小暑過後是三伏天,不少人會做天。註冊中醫胡玘君表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此時做天可以補益陽氣,改善陽虛狀態,有助減少在冬天發作的慢性疾病如哮喘、風濕痹、慢性氣管炎等,有「冬病夏治」的概念。天毋須用針和服藥,只需以中藥製成的藥貼敷貼在穴位上,透過藥物刺激 ...

  5. 2020年1月13日 · 2017年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指出中醫短期內會出現人手過剩,在內地修讀中醫本科課程的本港學生人數也會對中醫人手供應構成潛在影響。 上述報告在業界裏引起不少討論,業界人士紛紛對未來中醫人力資源過剩表示擔憂,認為會影響整體中醫行業發展。 過去10年中醫求診率開始放緩,可見私營市場對中醫師的需求,可能已經開始接近飽和,但潛在的中醫師供應卻可能繼續增加。 本港難以控制內地30所認可大學的中醫學收生名額,相對容易的方法是從考試評核來調整,成為合資格執業者的門檻。 對於如何保障行業健康發展,和怎樣控制供求比例的合理性,是要限制內地收生名額,還是調整執業試的難度以提高入行門檻,業界內出現了不同聲音。 再者,內地的中醫制度和香港大有不同,培訓內容也有一定差異。

  6. 2023年4月21日 · 功效健脾祛濕有助紓緩起痰及身體疲倦的徵狀。 一周最多飲2至3次,體質熱性的人不宜經常飲用。 材料:黨參10克、淮山10克、茨實10克、蓮子10克、生熟薏仁各10克、豬腱200克(可自行決定加入與否)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加水浸過材料,中細火煲30分鐘,煲淨1碗,即成。 梨乾南沙參麥冬湯 清肺潤喉紓緩咽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