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25日 · 艾灸就是通過煙薰火灼把艾草的藥力通過穴位經絡帶到人體的病痛之處,祛除病邪的方法。 艾灸是中醫五大主流療法中,唯一具有物理和藥理綜合療效的學科。 艾灸過程中釋放的近紅外線,比遠紅外線的調節作用更強,能將艾煙中的有效成分輸送到臟腑和病灶之處。 所以艾灸是古今公認的補充陽氣最有效的方法。 有些賣艾貼的人為了多賣產品賺錢,恨不得顧客一次艾灸用上幾百柱艾貼。 某艾貼產品的微信宣傳,示範一次就用上幾十柱,其實使用艾貼過多或時間過長,會損耗陽氣,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施灸過量容易發生事故,施灸時局部穴位皮膚灼痛,可能是艾灸火力較大,此時應減少灸量。 艾灸時感覺疼痛也可能是取穴不準確造成的,此時需要再對穴位準確定位。 艾灸的取穴貴精不貴多,對症對穴效果才會好! 日常保健每次艾灸不宜取太多穴位。

  2. 2019年6月9日 · 艾灸是利用溫熱效應使毛孔張開令接近艾灸的血管擴張改善該處血液循環從而令該處起到行氣活血消腫止痛驅寒祛濕調經止痛補腎調經生子的作用。 不同症狀按壓不同穴位,醫師對症配穴,艾灸通過皮膚直接吸收,不傷腸胃,直接起效,更能提高療效。 適合人士: 一.怕針灸人士,外用艾灸不痛又安全。 二.不想長期服止痛藥人士,對長期服藥有腸胃刺激反應人士。 三.有肝功能或腎功能衰退人士。 四.各種痛症、各種風濕病、痛經、宮寒不孕、鼻病、頑固性頭痛、呼吸系統疾病、經常疲勞、頸肩綜合症引致手指麻痹、腰肌勞損引致下肢疼痛等。 用艾泡腳禁忌須知: 一.用艾泡腳時間不宜過長,每星期2至3次約15分鐘,太頻會導致頭部氣血不足,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

  3. 2020年9月24日 ·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深層的風寒濕毒瘀血灸出來。 艾灸膏肓穴的療效很明顯,也會讓人很願意去做:艾灸三兩天肚子會咕咕響,氣很足;體質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應,比如肚子或腿發涼。 還有的可能會發汗或嗝氣。 如果灸一個星期,一點動靜都沒用,說明身體很乾淨。 當然,打開膏肓穴的方法不只有艾灸,平時的自我鍛煉很重要。 一、雙肩旋轉法: 兩手自然下垂,中指貼住大腿兩側的「風市穴」,以肩為軸,雙肩一起往前轉動10次,這就是在「開膏肓」;然後,仍舊以肩為軸,兩肩往後轉動10次,這就是在「合膏肓」。 這個動作可以把膏肓活動開,充分鬆開肩背部,長期練習,能有效解決肩背痛的問題;而反覆的前後拉伸又能使胸腔得到擴張,這也能有效防治心、肺疾病。 二、擴胸後拉法:

  4. 2017年7月2日 · 根據指引部分在頭面部或重要臟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應盡量避免施灸或選擇適宜的灸法特別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孕婦少腹部禁灸作為一項專業醫療操作實施艾灸過程中可能出現胸悶心慌暈厥皮膚瘙癢刺痛水泡等不良反應。 因此,醫師會根據體質和病情作出診斷,選用合適的灸法,以受術者的病情、年齡、體質等決定施灸量的多少。 若要選用化膿灸時,醫師一定要徵得受術者的知情同意,並在病歷上記錄、簽字。 凡高熱、大量吐血、中風閉證及肝陽上亢頭痛,醫師會根據實際情況,不建議施行灸法。 對於過飽、過勞、過飢、醉酒、大渴、大驚、大恐、大怒者,也會慎用灸法。

  5. 2020年7月26日 · 至於艾灸,是通過在人體經絡上燒灼艾條、艾絨,從而溫經通絡、行氣活血。 氣血的運行通暢,代表身體代謝機能增加,這樣能令濕氣,也就是身體內病理性的水液更有效地排出體外。 而艾灸中的艾絨,其實就是中藥「艾葉」,它性辛質溫,本來就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的作用。 因此,需要注意的要點,剛好與拔罐相反:身體氣血充足、或有熱氣的人士,艾灸反而容易加重體內的熱,致代謝機能亢奮失常,濕就更難袪除,因而這項療法反而較適合偏寒偏虛的人士了。 總而言之,不論何種方法,只要能順應個體差異就是妙法,順應天氣、順應自然,濕氣必然可去。 讀文匯報PDF版面. 相關新聞.

  6. 2020年7月26日 · 2020-07-26. 香港位處沿海地帶,易受潮濕天氣影響,令到濕氣似乎成為了都巿的一個永恒話題。 有人說,吃辛辣的食物可以祛濕﹔也有人說,拔火罐可以祛濕;更有不少人會自行煎服坊間流傳的祛濕茶。 但若一問起「濕」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怎麼來? 怎麼走? 這就難倒不少人了。 文︰蔡梓銘中醫師. 圖︰新華社、資料圖片. 「濕」,其實是中醫哲學中的一種形象化的體現,泛指身體裏的任何一部分停留不去的病理性水液。 經常有人會問醫師,「體內的濕很重的話,會令我水腫嗎? 」可以,但不只如此。 以上身而言,咳嗽的痰不論濃稠或稀薄,都是濕;身體中間而言,中央的肥胖或經常腹瀉黏溏大便,都是濕;下身而言,水腫、下肢重等,都是濕。 濕氣的自我檢測.

  7. 2018年3月18日 · 近年來的中醫研究指出,「安全簡便有效是天灸療法的特點具疏通經脈行氣活血的作用調節臟腑功能及調整陰陽平衡從而起到防病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