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综合性科学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快捷权威的科学新闻报道、丰富实用的科学信息服务以及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目标是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2. 2018年12月5日 · 41岁的Joshua Pearce是位于休斯顿的密歇根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教授,属于X一代(Generation X,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出生的美国人)的一员。 他领导着该大学的密歇根技术开放持续性技术实验室,团队由跨年龄层的人员组成,包括工业界的访问学者 (他们的孩子比Pearce年纪还要大)、婴儿潮时代(Baby Boomer,1946-1964年出生的美国人)研究人员、以及千禧一代(Millennial)或Y一代(Generation Y,1970年代末到2000年初出生的人)的实习生。 经过多年的工作,Pearce对如何为每个人创造一个更有生产力与更有创造性的生态系统有了深入的了解——这要从认可每一年龄段的人给团队带来的价值开始。

  3. 中国科学院院士永瑞: 殚精竭虑 为国授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永瑞是天体测量和时间频率领域专家,曾担任陕西天文台(现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名誉台长。 他是我国授时工作的开拓者之一,为我国天体测量学,特别是星表和授时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领导建成我国BPL长波授时台,把我国授时精度提高了1000倍,使我国授时工作步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少年立志 潜心科研矢志报国. 1930年12月3日,永瑞出生在山东济南知名的民族工业实业家“氏家族”。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在山东进行军事行动、政治渗透和经济掠夺的同时,大力推行奴化教育措施。 永瑞的父亲为了不让他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聘请家庭老师为永瑞及其兄弟授课。

  4. 2017年1月3日 · 从德国科学家最初发现核裂变现象,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从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先后投下两颗原子弹,到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 随着核能的神秘面纱被一层一层揭开,人类开始将其广泛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 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在内的国家,也相继展开核能应用研究,并纷纷将其作为战略制高点。 在美国爱达荷州广袤的沙漠中,有这样一座特殊的实验室。 它因“核”而生,围绕“核”而发展壮大,它堪称美国乃至全球核能研究与开发的领导者,开创了数不清的“第一”。 它就是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INL)。 为“核”而生.

  5. 2019年7月12日 · 此后,邹德编著的《中国农业文化》《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史》《区域贫困与贫困地区发展》《500年科技文明与人文思潮》等相继出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波的《西北农牧史》是我国第一部地区农史拓荒性著作,开创了我国地区农史研究的先河,获评“中国图书奖”。

  6. 2018年9月4日 · 1997年,科研团队发展了第一代催化剂技术,即稀土三元催化剂技术。 为让技术更快落地生根,加快产业化进程,2001年,长春应化所与内蒙古蒙西集团合作,历经3年的研发攻关,建成世界上首条千吨级二氧化碳共聚物中试线,完成了第一代催化剂的中试,实现了二氧化碳基塑料工业化从不可能到可能的突破,从而确立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 不满足于已有成绩,继续迎接挑战,一直是这支科研团队的主旋律。 2004年10月,长春应化所承担并实施了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项目——二氧化碳共聚物及其产品产业化推进项目。

  7. “基因组育种是未来育种的主流发展方向”,这是张国范一直认定的。 2008年,他邀请郭希明教授共同发起了国际牡蛎基因组计划(OGP)。 牡蛎基因组有着高多态性和高重复序列的特点,也没有近缘物种基因组信息供参考,难度巨大,他们备受质疑。 但张国范抱着“争取第一,作出原创”的信念,与团队成员日夜奋战,整理实验数据和论文时更是“全面闭关”近一年。 终于,2012年9月19日,他们向全球公布了世界上首个贝类全基因组序列精细图谱,揭示了基因家族的特异性扩张是牡蛎适应环境异质性的组学机制,《自然》杂志以长文形式在线刊发。 中国贝类适应进化研究步入国际前沿。 国际牡蛎研究泰斗Bayne评价称,该研究为“牡蛎生物学研究的分水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