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英國生活費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立即預訂英國酒店,今日最抵優惠萬勿錯過!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14日 · 最近因為經濟景氣低迷生活費竄升在維持四十年的增加趨勢後 九年英國的旅遊人數海外旅遊人數終於呈現負成長。 根據英國衛報(Gadeian)的報導,二 八年的旅行人次為五億八千五百萬次,一年之間衰退一五%。

    • 每 20 位英國人就有 1 位在 NHS 工作
    • 「最像宗教信仰的英國信仰」
    • 從出生到手術都免費
    • 台灣先保障工作人 vs 英國全民一視同仁
    • 美國:看病是有錢人的權利
    • 10 個英國 NHS 真相

    哪一國的醫療勞動力強大到僅次於美國國防部和中國軍隊?答案是:英國。 《衛報》指出,英國公醫制度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 雇用的勞動力驚人,過去統計就指出 NHS 在英國是最大的雇主,約每 20 位英國勞工中就有 1 位在 NHS 體制下工作。 更厲害的是,英國公醫制涵蓋的勞動力可排上世界第五,僅次於中國軍隊、印度鐵路、沃爾瑪超商和美國國防部;究竟,勞動力這麼驚人的英國公醫制度是什麼? #2想了解英國社會文化,別忘了當地全民共享的 NHS 體制。

    英國公醫制,簡單地說是由政府負擔花費,讓全民都可享有醫療服務的制度。《衛報》製作的介紹影片中,描述公醫制堪稱「最靠近宗教信仰的英國信仰」,它從 1948 年正式上路後,已然成為英國人最重要的一部分,時至今日,世界各國都有醫護人員投身到英國公醫制度中服務大眾。

    對外國人來說,公醫制最有名的就是「免費」這件事情,從看診、動手術、住院、社區保健、家醫師再到生孩子通通都是免費的,然而看似免費的背後,其實是相當大的國家財政支出,而這些支出又來自納稅人的稅金。過去,公醫制度的預算、醫護薪資、患者看診權益等種種爭議就常躍上英國媒體版面。

    目前,世界主要開發國的社會保險精神可分成兩種:俾斯麥 (Bismarck) 模式與貝佛里奇 (Beveridge) 模式,前者是台灣健保體制的靈感所在,後者則主導了英國公醫制度。《老人福利國際借鑑》一書中談到,俾斯麥提出的社會保險模式是以「勞工」為主要投保對象,具有強制性;貝佛里奇模式則強調「普及式」的福利。 亦有研究指出,台灣的健保因為是遵循俾斯麥模式,所以是將勞工人口為保障對象並發展職域社會保險,進一步再擴展到全民性保障,這樣的設計能兼具歐洲國家常用的貝佛里奇模式的精神,但台灣薪資給付水準較歐美福利國家為低。

    看到這,或許會覺得台灣與英國的醫療體制差異很大,但其實與英國醫療差異大的應是美國,例如報導談到,貝佛里奇精神的英國公醫制度屬於社會主義,主要透過稅收來負擔人民的健康照護需求,但美國的保險制度走商業市場取向,看病費用大多由民眾自行負擔,是標準的資本主義。 #3 圖為美國commonwealthfund最新調查內容,當中可以見到英國的醫療照護在十一個國家中排名第一。

    除了信仰精神和其他國家不同外,英國公醫制還有哪些特別的地方?《衛報》簡述了英國公醫制的 10 大真相。 一、醫療服務世界第一 「註冊」等待成常態 根據 2014 年美國新出爐的調查,英國公醫制度在 11 國醫療服務上被評為世界第一。但談到康復以及整體死亡率時,英國在 11 國中僅排上第 10。 過去有不少批評指出,英國患者往往得面對漫長的等待,《每日電報》曾在 2008 年時報導一間 NHS 信託基金每年要支出 1.2 萬英鎊給醫療人員去私營診所看病,原因是醫院等待名單實在太長了。 會有這種「漫長等待」現象,是因為英國看病採「註冊制」,也就是你必須先登記到指定的家醫診所下預約看病,碰到想轉診大醫院時,也要先經過所屬家醫師 (GP) 的看診後才能進一步轉診,就算是癌症患者也可能沒辦法及時得到幫...

  2. 其他人也問了

  3. 2024年3月22日 · 最近因為經濟景氣低迷生活費竄升在維持四十年的增加趨勢後 九年英國的旅遊人數海外旅遊人數終於呈現負成長根據英國衛報Gadeian的報導,二 八年的旅行人次為五億八千五百萬次,一年之間衰退一五%。

  4. 2019年3月20日 · 大城市的房地產昂貴無論是買房還是租房都不便宜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更大的空間以及呼吸乾淨的空氣再加上鄉村地區改善寬頻上網工作制度變得靈活人們逐漸選擇搬到鄉下。 他們雖然生活在倫敦外圍,但仍可以在城裏工作,每天大約有 80 萬人從郊縣搭車到倫敦上班,下班後再坐車回到外地的家。 這一現象不僅僅只侷限在倫敦,它也在全球各地的大城市蔓延,包括美國紐約、芝加哥、中國的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 《BBC》特地提到中國的「北漂族」,他們是北上到大城市求學、謀生和發展的年輕人。 除了短期回家過年,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北漂族選擇離開北京,回歸到家鄉或是二、三線城市打造自己的家園,因為北京的高房價和高房租實在令人負擔不起。

  5. 2018年8月20日 · 英國生活道地英語6 個英國旅遊必備超短單字Loo 是廁所、Cuppa 是想來杯茶. 張傑 2018-08-20. VO 導讀:張傑旅居倫敦,一位善用文字及影像捕捉旅程中風景的男子;在文藝性格外,也摻雜狂愛購物,瘋搶特價的世俗氣質。 混搭人格,讓生活更有趣味! 應該有不少人覺得自己在台灣學英文,成績還不錯,但一來到英國旅遊、打工渡假或留學,卻聽不太懂英國人的英文。 會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除了因為在台灣學習英文,多半是以美國英文為主,所以耳朵一開始聽英國腔調會比較抓不到;再者是英文和美國英文在字彙的用法上有蠻多差異,所以有時就算是聽懂英國人所說的話,但卻會理解成不同的意思。

  6. 2020年1月14日 · 根據比較世界各地物價的網站 Expatistan ,住在倫敦比住在台北市貴上六成八,其中最貴的是交通費,整整貴上 158%;其次就是居住,倫敦租屋價格貴了 117%,是台北市的兩倍多。 根據 Expatistan,在倫敦昂貴地段租房,25 坪房子月租約 2,459 英鎊(約新台幣 9.8 萬元),普通地段也要 2,110 英鎊(約新台幣 8.4 萬元),若再加上水電瓦斯、網路、稅金等費用,每個月新台幣 10 萬元跑不掉。 就算不和台北比較,倫敦的房租在歐洲也是數一數二。 根據 2018 年調查,倫敦的房租連續第三年登上全歐洲最貴榜首,三房公寓一個月的平均房租要價 6,648 美元(約新台幣 19.6 萬元),是巴黎(3,383 美元,約新台幣 10 萬元)的近兩倍。

  7. 2017年2月27日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不知道大家對英國的印象是什麼但是我到了英國真的愛上了在公園曬太陽還有習慣爭論一些社會問題跟台灣比起來沒有說誰好誰壞就是一種不同的層面終於自我的感覺。 責任編輯:吳玲瑄. 文/阿彬. 在台灣這個競爭味濃厚的社群,無論怎麼提醒自己不要有跟人的比較之心,不知怎麼地,總還是不免落入了較勁、攀比的局中。 從日常生活中的化妝打扮到衣食住行:最近吃了什麼豪華大餐、住了頂級的旅館、又去了哪個國家……看著 Facebook 上很多美其名的「經驗分享」,實質上卻是放閃文或炫耀文滿天飛到恨不得把一幫友人都給封鎖。 自己六七年前那個跟朋友分享生活經驗的初衷,無形中也產生了質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