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13日 · 明報專訊傳統直資名校英華書院昨日舉行中一收生簡介會逾1300人出席。 校長陳狄安會上宣布擬開辦國際課程,正與校董會商討,冀今年內完成程序,再待教育局審批。 他強調開辦國際課程並非為應對移民潮或為「賺錢」,旨在給學生多一個選擇。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2. 2020年11月3日 · 另一名校英華書院早於上學年期末流失約50名學生本學年有10多學生退學校長鄭鈞傑嘆道幾乎全香港的學校都面對緊同樣問題」。

    • 明報記者 魏綺婷
    • 澄清早擬退休 無關反修例風波
    • 校友家長各有立場 嘆兩面不是人

    鄭鈞傑1983年讀中一,其間除了大學及師訓4年多,他一直在英華,以學生、教師、校長身分,度過34年光景。他還記得教第一堂的Applied Maths課(應用數學),班房裏的中六生是他讀中六時的中一師弟,有代代傳承之感。

    去年鄭鈞傑宣布退休,惹人猜想是急流勇退,鄭鈞傑說無關社會狀况,早在2019年4月已決定退休。他說自己一直以英華為先,惟自完成200周年校慶工作後,希望抽多些時間照顧家人,而5年前通波仔手術亦令自己更珍惜健康,「到了某一個階段,是時候退下來」,他之後會到加拿大與家人相聚。 鄭鈞傑形容自己心境是《出師表》所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他說自己沒有諸葛亮的能力,「一直都是一個好普通的人」,做校長初心是因為當時學校需要他,而他希望可為守住英華核心價值及傳統而作出承擔。 2011年做校長,學校正值舊制過渡至新高中學制,而英華亦轉為直資不久,至近年「社會外在環境因素轉變」,他形容是「幾大挑戰」。2019反修例運動,學生在校園躁動,鄭鈞傑回想,學生的立心是想要他們所想更美好...

    如今反修例風波過去,校園回復平靜,鄭鈞傑感謝教師及社工背後默默工作,「希望同學明白,他們能夠做的事,就是做好自己本分,將來有需要在不同崗位貢獻社會」。他稱過去情緒比較大的同學「靜番落嚟」,專注學業,更有人考獲全班第一名。 英華是本港現存西式教育歷史最悠久的學校,1818年在馬六甲創立,宗旨包括培育華人傳道人才、廣傳福音,鄭鈞傑稱,時至今日,辦學理念不是純粹傳教,而是讓信仰核心價值具體實踐,如關懷、看顧弱勢社群。他稱,學校每年都有很多探訪、義工活動,縱然學校中產家庭比早年多,但希望同學不忘自己使命,要幫助有需要的人。

  3. 發表評論. 【明報專訊傳統名校英華書院昨公布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港青基信書院校長陳狄安9月1日起出任該校校長接替8月離任的鄭鈞傑。. 前年反修例運動英華書院學生多次發起校內行動惹關注陳狄安昨向本報稱上任後有些事要梳理但不會以高壓 ...

  4. 2023年12月1日 · 明報文章作為東亞近代史最早的新式學府英華書院在19世紀曾經是文化界的先驅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影響及於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和日本到了1856年書院學生急增至近百人遠多於其他學校但校長理雅各卻在同年決定結束這又是為什麼呢?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5. 2023年9月26日 · 2019年11月18日警方封鎖理大示威者發起圍魏救趙行動其中15人被控暴動罪一名男生認罪其餘14人被裁定罪成。. 案件今26日在區院求情辯方求情指有被告為英華書院及香港大學舊生獲英華校長撰寫求情信他當日因朋友被困理大才 ...

  6. 2023年11月17日 · 明報文章2023年11月11日是基督教在東亞的第一所校也是香港最古老的新教中學——英華書院現在的英文名稱是Ying Wa College往昔為The Anglo-Chinese College奠基205周年紀念。 該校在1818年創立於荷蘭殖民地馬六甲,其創辦人馬禮遜和首任校長米憐乃基督教最早來華的兩位傳教士,他們看中了馬六甲是歐亞貿易之重要口岸,又是華人聚居之地,有利傳教和辦學。 但為什麼在馬六甲成功運作了25年後,英華書院要在1843年再搬遷到香港呢?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