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日 · 科学新闻-用科学新范式破解生命科学领域难题. 作者:丛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1-6-1 16:34:40. 用科学新范式破解生命科学领域难题. 当今世界科技处于重大变革前夜,对物质本质、宇宙本源、生命活动本质的探索是基础研究取得革命性突破的前兆。 因此,科学研究范式亟需深刻变革。 而科学范式转移的前提是,原有的范式已不能实现科学理论的实质性突破,甚至是理论之间多有冲突。 2007年,图灵奖得主吉姆•格雷曾提出,信息爆炸迫使科学家必须将实验、理论和计算机计算统一起来,建立起一种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第四范式”。 研究内容由局部走向系统,方法由单一学科走向学科交叉,范畴由多层分科走向探索共性。 的确,任何洗心革面的突破,都需要以科学研究新范式为前提。

  2. 2018年6月26日 · 奇点本是天体物理学术语,是指“时空中的一个普通物理规则不适用的点”。 而著名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的“奇点理论”则认为,奇点是机器超越人类的临界点,在这以后,人类甚至将与机器融为一体。 2045年则被库兹韦尔预测为“奇点年”。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在网络报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不仅普通公众,就连许多知名人物也被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所震撼,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恐惧。 比如,已故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曾在不同公开场合多次表达“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担忧。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坚持认为:“人类要万分警惕人工智能,它们比核武器更加危险! 有观点认为,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可以用“恐怖谷”理论来解释。

  3. 2019年1月8日 · 科学新闻-国外科研伦理面面观. 作者:林落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8 14:55:2. 国外科研伦理面面观.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爱因斯坦的这段话,勾勒出了因科技迅速发展而被迫站在抉择“十字路口”的人类的踌躇:善用科技,将推动人类文明进入“快车道”;恶用科技,则很可能为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正是因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科研伦理的规范力度,旨在通过规约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向,使之造福于人类。 美国:方针定量 制度规范. 在美国职业伦理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导下,美国政府以法律法规或政策指南等形式对科研人员的具体行为做出了规定。

  4. 2018年9月4日 · 热缩材料:用“记忆”铸造强国之盾.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简称长春应化所)科技馆内,有一份特殊的手稿。. 那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注意到国际上刚刚开始高分子辐射化学这一交叉学科研究之际,老一辈科学家钱保功先生向国家率先建议开展这 ...

  5. 2016年9月14日 · 他是科学史上一位罕见的奇才,在医学的几乎每个领域都留下了他的光辉足迹。 在组织和细胞的化学染色方面,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作为白喉抗毒素标准化的权威,他提出了著名的抗体形成的“侧链”理论,而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发明的驱“梅”特效药“606”及其改进剂“914”,让千万梅毒患者摆脱痛苦,是当之无愧的化学疗法先驱。 由于其对化学疗法的贡献,他于1912年和1913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提名。 他一生荣誉等身。 1903年,获普鲁士金质科学奖章;1911年,获李比希奖章;一生共获得10个荣誉博士学位;191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外藉会员;甚至在法兰克福他所居住的那条街道,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就是化学疗法之父——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 寻找“魔弹”

  6. 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综合性科学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快捷权威的科学新闻报道、丰富实用的科学信息服务以及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目标是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7.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药学部主任段树民: 预防及诊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未来可期.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疾病逐渐成为危害健康和带来沉重社会负担的重大问题。 而老年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疾病就是脑疾病,也是我国负担最大的疾病,如脑中风及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在内的各类神经退行性疾病。 打造中国人脑库,助力脑研究计划. 近年来,科学家关于脑科学和脑疾病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 不过,虽然动物研究是脑科学基础和疾病研究的重要手段,但人脑研究仍是不可替代的。 例如,很多脑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等,在动物身上并不自然发生,有些甚至没有理想的动物造模模型。 另外,很多脑疾病的最终诊断,脑组织的病理检查往往是一个金标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