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5日 · 連花清瘟 [註 1] ,按劑型稱為 連花清瘟膠囊 、 連花清瘟顆粒 、 連花清瘟片 [註 2] ,是治療 SARS 期間研究的一種 科學中藥 [5] 。 該藥的主要成份為 連翹 、 金銀花 、 炙麻黃 、 炒苦杏仁 、 石膏 、 板藍根 、 棉馬貫眾 、 魚腥草 、 廣藿香 、 大黃 、 紅景天 、 薄荷腦 、 甘草 [1] 。 以嶺藥業 擁有此藥的諸多發明專利和用途專利 [6] [7] ,2011年其製造工藝獲中國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8] 。 沿革 [ 編輯] 研發 [ 編輯] 連花清瘟膠囊將《 傷寒論 》 麻杏石甘湯 和《 溫病條辨 》 銀翹散 結合,又加入 大黃 等藥物,能清熱解毒,宣肺泄熱,主治屬熱毒襲肺證的外感病 [9] [10] [11] 。

  2. 連花清瘟膠囊功效. 連花清瘟膠囊成分之一大黃潘醫師:「上述中藥以清熱解毒藥為主搭配麻杏石甘湯清肺泄熱用大黄通大便防止病邪傳入臟腑其次使用紅景天益氣養陰做到扶正祛邪之餘又可以防止使用大黃出現過度通下對人體造成損害因此連花清瘟膠囊對感染新冠肺炎的輕症和普通症有效。 在不同藥材的配合下,連花清瘟膠囊達到了清瘟解毒,宣肺泄熱的作用。 適用於感染新冠肺炎後出現的咽喉腫痛、發熱或高熱、肌肉酸痛、頭痛、鼻塞流黃鼻涕,咳嗽黃色痰、大便結及舌偏紅的情況。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連花清瘟膠囊副作用. 雖然每一款藥材屬「對症下藥」,但潘醫師指出,因連花清瘟膠囊藥性比較寒涼,以下7類人士及有以下7種症狀的人,均應避免服用連花清瘟膠囊。

  3. 2022年3月9日 · 9th March, 2022| In Medical. 早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推薦了連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可有助舒緩新冠肺炎引起的早期症狀但因為每個人體質也不同我們應因應病因和病情徵詢中醫師的意見才服用。 疫情再次爆發,人人自危,有甚麼湯水可增強免疫力,抵抗病毒侵襲? 今次請到葉碧群註冊中醫師推薦3款湯水從祛濕清熱補益肺氣潤肺止咳角度去保護身體。 疫情期間,要多喝水提升免疫力、補水潤燥湯水,增強體質,除了注重個人衛生外,飲食要均衡,每天多吃水果,吃5份以上 (1份約150g),少吃生冷、煎炸食物。 連花清瘟膠囊. 成分: 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 禁用人士: 風寒感冒.

  4. 连花清瘟 [註 1],按剂型称为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瘟颗粒连花清瘟片 [註 2],是治疗SARS期间研究的一种中成药 [5]。 该药的主要成份为 连翘 、 金银花 、 炙麻黄 、 炒苦杏仁 、 石膏 、 板蓝根 、 棉马贯众 、 鱼腥草 、 广藿香 、 大黄 、 红景天 、 薄荷脑 ...

    • 粉劑裝填膠囊 0.35g/粒(每次四粒), 片剂 0.35g/粒(每次四粒), 水溶性颗粒 6g/袋(每次一袋)
    • 255毫克
    • 255毫克[來源請求]
    • 255毫克
  5. 2022年3月4日 · 字幕第5波疫情在香港肆虐近日更錄得過五萬宗確診個案網傳連花清瘟膠囊能更快紓緩病毒帶來的症狀,“連花清瘟膠囊在香港掀起搶購潮多間藥房或個人護理用品連鎖店網站均已缺貨。 【字幕連花清瘟膠囊真的是抗疫神藥

  6. 2022年2月17日 · 連花清瘟膠囊. 此藥作用為疏風清熱解毒適用症狀包括瘟熱毒邪外襲肺衛不固所致的時行感冒可緩解發熱甚或高熱惡寒肌肉酸痛頭痛噴嚏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感受風熱毒邪熱毒蘊結於咽喉所致的急喉痹緩解咽痛咽乾咳嗽發熱等症狀。 不適用於風寒症狀。 醫師又提醒市民須注意: 1. 用藥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食物,忌煙酒、濃茶。 2. 膠囊中含有苦杏仁,因此不宜與利多卡因、普魯卡因等局部麻醉藥合用;也不可與磷酸可待因、噴托維林(維靜寧、咳必清)合用,以免抑制呼吸,造成藥物性的呼吸困難。 3. 藥中含有麻黃,所以不宜與氨茶鹼合用,否則會發生嚴重頭痛、失眠等不良反應; 4. 不宜與異丙腎上腺素(喘息定)合用,否則會引起心悸、血壓上升、甚至出現高血壓危象。 5.

  7. 2022年3月3日 · 中醫藥企業德善醫療創辦人註冊中醫師張琛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訪問時表示,「連花清瘟膠囊應在出現發燒喉嚨痛有黃痰或咳嗽等適應症狀時服用張琛指出,「連花清瘟的配方中主要是清熱解毒藥和抗病毒藥都是一些適合溫病的藥物。 如果一些人不清楚自己體質,在沒有發炎症狀時服用,就有機會因太寒涼而引致不適。 她建議,當確診且有症狀出現時,才服用「連花清瘟膠囊」。 若為了預防而服用,應把劑量減半,而且不能每天吃。 提提你,因應不同人的體質、病因和病情,適合使用的中藥亦有所不同,為保障健康和用藥安全,市民在服用中藥前應先徵詢中醫師的專業意見。 責任編輯: 張岩.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8.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