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濕熱並盛型. 【治法】法宜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方藥】方用龍膽瀉肝湯,萆薢滲濕湯加減。 熱盛生石膏、白茅根,毒熱盛時加大青葉,大便燥結加大黃。 亦可服用龍膽瀉肝丸、防風通聖丸。 2.脾虛濕盛型. 【治法】法宜健脾燥濕、養血潤膚。 【方藥】方用除濕胃苓湯加減,濕盛滲出多時萆薢、車前子,有熱象舌苔黃、脈滑者去蒼朮、桂枝,茵陳、黃柏、滑石。 也可服除濕丸。 3.血虛風燥型. 【治法】法宜養血疏風、除濕潤燥。 【方藥】方用消風散或四物消風散加減,濕盛者車前子、澤瀉,癢甚者蒺藜、苦參。 亦可服養血安神丸配秦艽丸合用。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下壹篇 : 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 上壹篇 : 呃逆(別名:打嗝,膈肌痙攣,假性聲門肌陣攣,打呃)

  2. 過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腫病症狀. 本病是一種少見的系統性風濕病,常為發作性,可兩三個月至數年發作1次,急性發作期患者可有發熱,貧血,消瘦,全身不適和食慾不振,有時發熱可呈稽留熱或弛張熱,部分患者伴有關節炎或關節痛,但幾乎所有的患者均以肺部 ...

    • 叢集性頭痛症狀
    • 叢集性頭痛病因
    • 叢集性頭痛診斷
    • 叢集性頭痛治療

    本病多見於青年(20~40歲),男性為女性的4~5倍,一般無家族史。 CH分為發作性和慢性,發作性CH無先兆,頭痛固定於一側眼及眼眶周圍,發作多在晚間,初感一側眼及眼眶周圍脹感或壓迫感,數分鐘後迅速發展為劇烈脹痛或鑽痛,並向同側額顳部和頂枕部擴散,同時伴有疼痛側球結膜充血,流淚,流涕,出汗,眼瞼輕度水腫,少有嘔吐,60%~70%患者發作時病側出現Horner’s征,頭痛時患者十分痛苦,坐臥不寧,一般持續15~180min,此後症狀迅速消失,緩解後仍可從事原有活動,發作呈叢集性,即每天發作1次至數次,每天大約在相同時間發作,有的像定時鐘一樣,幾乎在恆定的時間發作,每次發作症狀和持續時間幾乎相同,叢集性發作可持續數周乃至數月後緩解,一般1年發作1~2次,有的患者發病有明顯季節性,以春秋季多見,C...

    藥物因素(45%):

    某些擴血管藥物,如硝酸甘油,組胺,乙醇等可誘發叢集性頭痛發作,而縮血管藥物,如麥角胺,去甲腎上腺等可使之緩解,有研究發現叢集性頭痛發作時痛側海綿竇段大腦中動脈管徑擴大,發作停止後變小,經顱多普勒檢查,叢集性頭痛發作時痛側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明顯高於對側,也高於緩解期,而痛側大腦前動脈流速低於對側,熱成像檢查發現痛側眶區散熱增加,有人發現叢集性頭痛叢集發作期眶上靜脈及海綿竇有炎性改變,導致眼靜脈回流障礙並激活疼痛神經纖維,引起眼痛,流淚,鼻塞,流涕等症狀。

    機體因素(40%):

    叢集性頭痛發作疼痛均發生在三叉神經第1,2支分佈區,提示與三叉神經有關,可能三叉神經受到逆行性刺激,誘發P物質和其他血管活性肽釋放,引起血管擴張而頭痛,疼痛發作側的自主神經症狀,提示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說明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在叢集性頭痛發病中起一定作用,實驗發現眶上靜脈及海綿竇炎症可能損害交感神經纖維,引起自主神經症狀,因此,可以認為血管因素和神經因素在頭痛發作中可能共同起作用。

    診斷 CH診斷主要依據其反覆叢集性發作的病史和典型的臨床症狀,緩解期無陽性神經體征,缺少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的依據。 鑒別診斷 (一)與偏頭痛鑒別 叢集性偏頭痛發作與典型偏頭痛容易鑒別,但是,與非典型性偏頭痛(如普通型偏頭痛,面部偏頭痛等)常不易鑒別,普通型偏頭痛發作時,有部分患者有視覺障礙或其它血管痙攣的表現,頭痛常是普遍性而不限於一側,也沒有連續和密集發作的特點,面部偏頭痛,有些患者頭痛的部位雖然也在面部或與叢集性頭痛的部位一樣,但疼痛一般較輕而持續時間較長,當然,有關組織胺的檢查可以幫助進一步診斷。 (二)與血管性頭痛鑒別 叢集性頭痛發病機制是患者頭痛時頭顱外動脈擴張現象,因此傳統上列為血管性偏頭痛特殊類型,但本頭痛與內分泌紊亂無明顯關係,更年期發作不見減少,發作時血漿中5-羥色胺並不...

    叢集性頭痛西醫治療 CH的治療基本與偏頭痛相同。發作時可口服麥角胺1~2mg,或者在每天發作前服。預防發作或減輕發作時的症狀,連服10~14天。舒馬普坦(舒馬坦))是5-HT受體激動藥,與5-HT受體結合,從而抑制5-HT的擴血管作用,使血管收縮達到治療目的,可以口服、滴鼻、皮下或靜脈注射,1~2mg/次,每天不超過6mg,用藥後如出現胸悶、胸部發緊應立即停用。叢集發作時口服潑尼松,20~40mg/d,或甲潑尼龍(甲基潑尼松龍)靜脈滴注,200mg/d,至叢集發作停止後停藥。 發作時面罩吸氧或高壓氧治療,對部分患者有效。鈣離子拮抗藥,如氟桂利秦(氟桂秦)每晚5~10mg口服。抗癲癇藥物,如丙戊酸鈉0.6~1.2/d口服,部分患者有效。非甾類固醇類止痛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雙氯酚...

  3. 1.食用發芽馬鈴薯史。 2.臨床表現及體征。 3.實驗室檢查:將剩餘的馬鈴薯切開,在芽的附近濃硝酸或濃硫酸,如呈玫瑰紅色即證明有龍葵鹼存在。 4.應與細菌性食物中毒相鑒別:有不潔飲食攝入史,往往有同席多人集體發病的流行病學特點,急性嘔吐與腹瀉是主要的臨床表現。 便培養可找到致病菌。 發芽馬鈴薯中毒治療. 發芽馬鈴薯中毒西醫治療. 1、早期應先行洗胃、催吐、導瀉,洗胃液可採用1%~2%鞣酸溶液或茶水以沉澱龍葵素,減輕中毒,或服用蛋清、活性炭。 2、飲用綠豆湯或食醋,加速龍葵素分解。 3、反覆出現劇烈吐瀉者可給予阿托品注射,並注意補充水分,喝些糖水、淡鹽水。 4、口唇青紫者,可用l%亞甲藍,按每千克體重1~2毫克於5%葡萄糖液200毫升中靜滴。

  4. 重複或延長激素的使用,給經常復發者或激素依賴者帶來明顯副作用,如生長延緩、骨質疏鬆、肥胖和白內障等。研究發現環磷酰胺(CTX)對經常復發的微小病變的兒童有效。以環磷酰胺(CTX)潑尼松(強的松)聯合應用又比單純潑尼松(強的松)治療有明顯的優越性。

  5. 瓜蔞的功效. 《本草綱目》卷十八載:瓜蔞「潤肺燥、降火、治咳嗽、滌痰結、止消渴、利大便、消癰腫瘡毒」。 瓜蔞籽炒用:「補虛勞口乾、潤心肺、治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手面皺」。 瓜蔞為藥食兼用產品,其根塊,全瓜蔞、蔞皮、蔞均可入藥,其中根塊、蔞又是營養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理想用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藥食瓜蔞入藥部分為全果(含瓜蔞)、天花粉(根塊)、蔞皮、蔞籽四部分。 對心血管系統具有擴張冠脈、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耐缺氧,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對消化系統有抗潰瘍、瀉下作用。 《本草綱目》記載:瓜蔞藥性、味甘、微苦、性寒、歸肺、胃、大腸徑,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痛瘡腫毒。 主治熱病口渴,消渴多飲,肺熱燥咳,瘡瘍腫毒。 (一)瓜蔞部位不同 功效有異. 全瓜蔞.

  6. 2、好發於胸背,腋下,面頸等汗腺豐富部位,亦可侵及頭部。. 3、皮損為點狀或小片狀的淡褐色,灰白色細鱗屑斑。. 4、自覺症狀缺乏,有時有輕微刺癢。.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直接鏡檢見典型花斑癬菌絲即可確診。. 1.直接鏡檢:刮取鱗屑10%KOH液直接鏡檢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