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在2018年1月13日舉辦主題為挑選與機遇的第三屆災難防護應變周年會議旨在促進發展都會城市處理災難危機的創新及實際方案。 我們希望通過此網上節目,與公眾分享會議精華片段。 節目內容. 氣候變化是全球在二十一世紀主要面對的環境轉變,市區人口密集,依賴基建處理基本求生需要,容易受氣候引致的災難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CCOUC災害及人道救援研究所發表題為《 香港氣候變變帶來公共衞生影響的政策啟示 》的政策簡報,檢視和探討氣候變化為香港帶來的公共衞生影響,並提出建議支援建設社區抗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在在未來數十年帶來的挑戰,呼籲各界人士積極準備。 極端天氣及氣候災難導致的公共衞生威脅將日趨常見,嚴重度亦會增加。

  2. 25 August, 2021 Wednesday. 天災人禍席捲全球 過半港人繼續零準備.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百年一遇的災害」,近年在香港及世界各地都有發生;可是過半港人面對災難時仍然缺乏準備,這將大大削弱社區應對災害的能力。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下稱教研中心) 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於2018年10月、2019年6月及2020年一月進行了三次民意調查,三次的調查均經隨機抽樣電話訪問了過千名18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以了解市民對於災難風險及防災的認知和意見,教研中心將以兩篇文章跟大家分享調查所見。

  3. 2018年11月22日 · 預備好「颱風緊急包」是香港鄰近面對相近颱風風險的國家的恆常颱風措施,例如在電力中斷的情況下,收音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風暴訊息的來源,同時市民亦應作好準備如預備電筒照明加上備用電池、儲備適用食糧和飲用水等等。 綜觀調查結果及整體山竹經驗,以及可預計愈來愈頻密的極端天氣情況,教研中心建議,香港應該檢視社會的整體防災備災體系,改善現時「兩點一線」的防災應變方式,建立社區防災協作,即個人、社群和社會三方面的協作。 公眾教育在香港仍然貧乏,社區資源亦未能系統化加以持久發揮。 在個人層面上,防災教育需要加強;社群層面上,我們需要社區不同界別如學校、企業、或民間團體的參與;社會方面,我們需要政府的支持、技術支援和推動。 總括而言,教研中心有以下建議: 市民應該有足夠針對大城市的颱風防備:如停電停水情況.

  4. policybriefs. 30/10/2019. 早期預警系統對保護市民免受災難傷害極為重要剛發表的仙台減災綱領提出改善早期預警系統應為各地政府優先處理目標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地區皆已發展早期預警系統然而通訊科技不斷轉變資訊網絡繁多訊息發布頻率高為早期預警系統帶來機會與挑戰.

  5. 2021年除了仍舊是疫症之年,但世界各地的水災與旱災卻不會因此而絕跡,災情之嚴重性更不容忽視。 氣候危機帶來不少破壞性後果,在過去二十年來中最具破壞性的要數水災與旱災,全球30億人受影響,造成的苦難和經濟損失非常深遠。 全球溫度上升提升了大氣中的濕度,致使風暴及雷雨頻生。

  6. 我們優先照顧弱勢社群的需要,包括長者、兒童、婦女、少數族裔及殘疾人士,並期望最終能達致全民防災。 殘疾人士 災難風險較高地區 高危居住環境. 恆康互助社 (Amity Mutual Support Society) 精神病康復者抗災能力建設計劃. 有部分精神病康復者因接受藥物治療,在知識接收方面可能稍為遲緩,一般教學模式未必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 教研中心與「 恆康互助社 」合作,按他們在防災學習上的需要,配合合適教學方法,為他們提供急救訓練及常見緊急事故工作坊,並透過流動教育攤位製作等職業訓練,提升他們在災難防護和應變的知識和能力。 過程中我們更鼓勵家人、朋友及公眾的參與,攜手建設安全社區,同時推廣傷健共融。 龍耳 (Silence Limited)

  7. 2019年8月29日 · NGO_Vulnerable. "More Knowledge, Less Risk"Community Education Campaign by the Hong Kong Sheng Kung Hui Lady MacLehose Centre (HKSKHLMC) Group and Community Work Unit In 2017, HKJCDPRI collaborated with HKSKHLMC to launch a half-year “Community Education Campaign on Disaster Resilience and Housing Risks for Sub-divided Flat Residents”.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