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在2018年1月13日舉辦主題為挑選與機遇的第三屆災難防護應變周年會議旨在促進發展都會城市處理災難危機的創新及實際方案。 我們希望通過此網上節目,與公眾分享會議精華片段。 節目內容. 氣候變化是全球在二十一世紀主要面對的環境轉變,市區人口密集,依賴基建處理基本求生需要,容易受氣候引致的災難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CCOUC災害及人道救援研究所發表題為《 香港氣候變變帶來公共衞生影響的政策啟示 》的政策簡報,檢視和探討氣候變化為香港帶來的公共衞生影響,並提出建議支援建設社區抗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在在未來數十年帶來的挑戰,呼籲各界人士積極準備。 極端天氣及氣候災難導致的公共衞生威脅將日趨常見,嚴重度亦會增加。

  2. 此政策簡報屬香港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五年計劃的相關研究項目,概述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三層式緊急事故及災難應變系統,又指出雖然香港過去曾受流行病威脅,公眾防護意識仍見薄弱,基本急救訓練及災難防護工作的參與度亦有不足。 此政策報告作者提出多項建議,鞏固災難防護系統,培訓具專業能力及知識的災難管理人才,從而減少不能預計災難帶來的損失及傷痛。 這些建議包括增強相關持分者制訂突發事故應變方案的參與度、為他們提供災難預防的知識及技術、向社會向界提供相關資訊、舉行災難演習,以及提供心理社會相關服務。 如有建議或查詢,請電郵至 hkjcdpri@hkam.org.hk 。 Tags: policybriefs. 30/10/2019.

  3. 25 August, 2021 Wednesday. 天災人禍席捲全球 過半港人繼續零準備.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百年一遇的災害」,近年在香港及世界各地都有發生;可是過半港人面對災難時仍然缺乏準備,這將大大削弱社區應對災害的能力。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下稱教研中心) 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於2018年10月、2019年6月及2020年一月進行了三次民意調查,三次的調查均經隨機抽樣電話訪問了過千名18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以了解市民對於災難風險及防災的認知和意見,教研中心將以兩篇文章跟大家分享調查所見。

  4. 2021年4月8日 · 08 April, 2021 Thursday. 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不同形式幫助有需要的人. 陳婉玲. 2021年2月25日. 疫情已持續逾年,市民也儘量減少外出,你是否以為絕大部份的義工都暫停義務工作? 義務工作是指任何人士志願貢獻其個人時間及精神,不為任何回報,無償為改善社會或幫助有需要人士而提供的服務。 根據香港超過四千間服務機構的紀錄,2019年義工服務時數共錄得超過2,264萬小時 [1] ,這數字還未計算沒有登記義工的服務時間,以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數字實在驕人。 Photo by ray sangga kusuma on Unsplash.

  5. 30/10/2019. 早期預警系統對保護市民免受災難傷害極為重要剛發表的仙台減災綱領提出改善早期預警系統應為各地政府優先處理目標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地區皆已發展早期預警系統然而通訊科技不斷轉變資訊網絡繁多訊息發布頻率高為早期預警系統帶來機會與挑戰.

  6. Latest News. Check out the latest news of Hong Kong Jockey Club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Institute. 26 July, 2022 Tuesday. Hong Kong’s Connected Future Building a smarter and greener city. [本文只供英語版本] Full report from KPMG (2022) https://assets.kpmg/content/dam/kpmg/cn/pdf/en/2022/01/hong-kong-s-connnected-future.pdf.

  7. 框架名為EPIC Response,當中包含四項主要元素: E (Enable) 創造有利政策、法例、機構、策略性計劃及資訊運作、實施及流通的環境 P (Plan) 社會各階層作好準備,緩減風險 I (Invest) 投資用於流域及水資源相關的基建 C (Control) 管理土地及水資源的運用,以降低其風險和脆弱性 R (Response) 就水浸和乾旱進行監察、應對及復原相關的工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