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大約 2,740 個搜尋結果

  1. 2016年9月14日 · 19世紀時香港有瘟疫,村民為了消除瘟疫及祈求平安,火龍由此而起,如今成為香港獨特的風俗,而薄扶林村每年中秋的舞火龍活動,亦有「靠山食山」的見證。 那些火龍的材料從何得來? 紮龍主要利用竹定型、禾草為成型的主要物料,用鐵線鞏固,最後於中秋節當日上香便成活靈活現的火龍。 以前村民所用的竹是上山砍,禾草剛是取自旁的牛奶公司牛房,物料盡量取之天然;如今竹是訂回來,禾草便與社福機構合作,取自合作的農場;龍鬚則是榕樹根、龍尾是葵葉。

  2. 2022年8月30日 · 國家文化遺產火龍承傳人、大坑舞火龍總指揮陳德輝今早(30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大坑舞火龍不獲政府批准,即疫情下連續第3年停辦;而薄扶林村舞火龍活動同樣受影響,薄扶林村火龍會總監蕭崑崙指至今仍未收到政府的正式回覆,今晚會開會討論 ...

  3. 2018年9月23日 · 歷時3小時的舞火龍,至晚上約10時結束,期間火龍薄扶林村中四圍穿梭,又走進屋與居民見面。 明天(24日)中秋節正日,薄扶林村將繼續有舞火龍表演,與市民同渡中秋。

  4. 2017年10月4日 · 今晚中秋賞月夜,港島南薄扶林村將響徹鑼鼓聲,數十村民會合力舞動長達 30米的火龍,穿梭大街小巷,凝聚村民及祈福消災,好奇的小朋友不禁從窗戶觀看火龍。 村民在昨晚(10月3日)迎月夜預演舞龍。 試陣的火龍,較中秋正日上陣的小一半。 火龍身上插滿香枝,實由竹枝及禾稈草綑綁紮成。 攝影:李澤彤 撰文: 鄧麗婷 01影像 稻米 薄扶林村 民間習俗 搶先表達 村民在昨晚(10月3日)迎月夜預演舞龍,港島南薄扶林村將響徹鑼鼓聲,好奇的小朋友不禁從窗戶觀看火龍

  5. 2016年9月14日 · 薄扶林村火龍 足跡 源於19世紀的舞火龍傳統因內的糾紛而停辦多年,1997年復辦至今;火龍師傅吳江乾每年也為薄扶林村的中秋佳節紮出栩栩如生的火龍薄扶林村自17世紀開始便已存在,2013年10月9日世界文物建築基金會公佈2014年監察名單,香港薄扶林村成為唯一入選的中國文化遺產,亦是首次有香港歷史遺跡入選。 火龍師傅吳江乾以竹建成一個火龍工作室,這便是每年舞火龍的誕生之地。 開始舞火龍時,火龍會放於工作室對出的薄扶林道,讓村民上香,做「起龍拜神」的「起龍」儀式。 「起龍拜神」會前往李靈仙姐塔,此前會經過一個火龍壁畫。 這是2014年初,由來自倫敦的公眾藝術家pAKAL及另一個本地街頭藝術家朋友合力完成。

  6. 2017年10月4日 · 今晚中秋賞月夜,港島南薄扶林村將響徹鑼鼓聲,數十村民會合力舞動長達 30米的火龍,穿梭大街小巷,凝聚村民及祈福消災。 村民在昨晚(10月3日)迎月夜預演舞龍。 試陣的火龍,較中秋正日上陣的小一半。 火龍身上插滿香枝,實由竹枝及禾稈草綑綁紮成。 火龍上的禾稈草從何而來? 就在香港的稻田。 長春社在塱原復耕稻米約十年,前年起,種米得來的稻草有了終極使命。 收成後,長春社將稻草贈予薄扶林村的村民紮火龍。 離開了土地,稻草背負起文化傳承,教種米的小學員慨嘆天然之物變化之多,讓傳統舞火龍文化可發揚光大。 人稱「龍的傳人」的吳江乾堅持傳授紮火龍的技巧,只望將舞火龍文化傳承下去。 塱原種米的禾草用作紮火龍,離開大自然後也可承載文化。 (鄧麗婷攝) 稻草化火龍,兩種老香港傳統交匯,傳承文化。 (黃偉民攝)

  7. 2022年8月30日 · 多個中秋傳統活動已無法倖免,港府近日以疫情嚴峻為由,正式否決薄扶林村中秋火龍盛會及大坑中秋舞火龍申請,兩項觸目中秋盛事連續三年停辦。 大澳水鄉花燈節經商議後今年停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