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4年10月5日 · 2003年5月2日, 壹傳媒 更進入 台灣 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 。. 在香港媒體界中,其敢言且報道鮮明,引入 狗仔隊 、色情血腥的撰寫手法及世俗選材,儘管社論引發的爭議不斷 [4] [5] ,但較開放的撰寫風格也因此被 民主派 支持者普遍認為是香港唯一 ...

  2. 蘋果日報 》(英語: Apple Daily )曾經是 香港 上市公司 壹傳媒 旗下的 繁體中文 報紙 ,由 黎智英 于1995年6月創立,是香港的主要中文報章。 2021年6月24日,由於 香港特區政府 以《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 》拘捕多名高層並凍結蘋果日報资金流導致其資金斷鏈已被迫停刊。 《蘋果日報》自創立以來,即以 八卦新聞 聳動吸睛的標題、赤裸寫實的圖片和極具爭議性的新聞報道等闖出名氣,並全港首創全份全彩色印刷,在當時屬劃時代創舉。

  3. 壹蘋新聞網 是 臺灣 一個由前蘋果新聞網 》團隊組成的 網路媒體 ,位於 臺灣 臺北市 。 [1] 由新加坡籍商人、 17LIVE 共同創辦人 潘杰賢 (Joseph Phua創立壹週刊蘋果新聞網命名並宣布堅守完全不用台蘋品牌完全不用台蘋網址完全不接觸台蘋個資數據完全不使用台蘋資產完全不介入壹蘋新聞中立性絕對遵守台灣法律規範五不一絕對原則 [2] 。 歷史 [ 編輯] 2020年6月《 港版國安法 》立法後,以香港為基地的 壹傳媒 陷入經營危機,其屬下的台灣《蘋果新聞網》也不斷傳出將被併購的消息。 2022年6月,潘杰賢100%持有的「新海環球有限公司」預計收購台灣《蘋果日報》 [3] [4] 。

    • 創辦口號與推銷
    • 歷史
    • 特色
    • 銷售量
    • 爭議
    • 轶事
    • 創造紀錄
    • 媒體得獎紀錄
    • 外部連結

    台灣行銷策略

    台灣《蘋果日報》創刊時宣傳口號為「一咬上癮」,最初的廣告代言人為香港女藝人鍾麗緹。鍾麗緹全裸俯臥在一堆紅蘋果上的「一咬上癮」系列廣告,打響台灣《蘋果日報》的知名度。後來,台灣《蘋果日報》創刊時與培生集團合作,每週日隨報附贈雙方合製的VCD《蘋果派生活美語》、全38輯,主持人為孟廣美。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自由時報》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

    2003年5月2日,台灣《蘋果日報》創刊,首日零售量超越了當時台灣所有報紙零售總和,以全彩印刷和低於其他報紙的售價快速搶下市場。台灣《蘋果日報》甫上市時以新臺幣5元促銷,至6月1日調整至新臺幣10元,每日實銷量約42萬份;為了與之競爭,《聯合報》、《中國時報》分別於5月1日及5月2日將售價由新臺幣15元降價至10元。因《中時》、《聯合》兩報跟進降價,台灣《蘋果日報》直至2005年9月才將售價...
    2009年,台灣《蘋果日報》取消在娛樂版上刊登〈電視節目表〉。
    2010年12月22日,台灣《蘋果日報》網站大幅改版,新版面採响应式网页设计,回應行動瀏覽需求。
    2012年9月29日,台灣《蘋果日報》員工成立企業工會,通過工會章程,選出理事7人、監事2人,政治中心副主任兼工會籌備會召集人蔡日雲當選第一屆理事長,訴求與資方簽訂編輯室公約與簽訂保障媒體勞工權益的團體協約。

    政治立場

    《蘋果日報》在敏感政治議題上都有詳細的報導及尖銳的評論[註 1][註 2]。在兩岸關係報導上,《蘋果日報》設有「大陸新聞中心」,稱呼中國大陸時以「中國」稱呼為主,但也會間中使用「大陸」或「中國大陸」,经常使用「中共」之稱。 目前於《蘋果日報》的「論壇」版中,同時有泛藍及泛綠人士為該報撰寫政論文章,例如趙少康的〈趙少康傳真〉專欄和林濁水的〈非典型論述〉專欄。《蘋果日報》創刊至今曾經連載的其他專欄,有陳文茜的〈我的陳文茜〉專欄、殷乃平等經濟學研究者(尚有許啟智、葉家興、杜震華等人)輪流執筆的〈經濟人語〉專欄、柯翰默(Charles Krauthammer,《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的〈美國與世界〉專欄(內文經過翻譯)、陳水扁執政時擔任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卸任後轉任該報顧問的江春男的〈司馬觀點〉專欄、該報社長杜念中的〈Google地球〉專欄、作家張大春的〈果然有話〉專欄、經濟學研究者熊秉元的〈熊出沒注意〉專欄、作家王尚智等12人(其他11人為劉靜怡、謝金河、何飛鵬、張鐵志、殷乃平、柯文哲、郭正亮、米果、胡晴舫、馬維敏、杜震華)輪流執筆的〈蘋中信〉專欄。

    娛樂性

    由於《蘋果日報》由香港壹傳媒管理,故帶有非常濃厚的壹傳媒風格,也就是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之報導方式,且常以大版面之圖或照片置於頭版,吸引讀者;另外,《蘋果日報》亦相當重視八卦新聞,常以頭版或大篇幅報導之,此一特色常引起台灣社會上對該報紙的爭議。

    其他

    1. 台灣其他全國性報紙,在農曆新年期間大多會暫停出刊或派送報紙,或是以春節前就編撰好內容出刊。《蘋果日報》為台灣首創全年365日皆出刊的報紙。 2. 台灣大多數的報紙都會推出訂閱優惠,長期訂購會比零售價格便宜;但《蘋果日報》是第一家訂閱費用比零售價格高的報紙,之前每份售價為新台幣10元時,訂閱卻是每份15元,多出的5元是送報到府的費用。(過年期間停止送報到府服務)因此《蘋果日報》是以零售為主。 3. 《蘋果日報》的〈暖流〉及〈投訴〉二版皆為其首創,之前台灣報紙皆無此二版。之後《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紛紛跟進,讀者的媒介近用權獲得一定程度保障,各報正面新聞亦開始增多。 4. 新聞內文中出現之非中文人名、地名會有英文標注。 5. 分類廣告因對廣告格式有規範,故分類廣告版面較他報清爽。 6. 《蘋果日報》每日刊出之《昨日蘋果被發現的錯與批評》專欄,使其得以隨時修正自己的錯別字與報導不當之處。除《國語日報》外,台灣其他各報皆無類似專欄。 7. 「壹傳媒倫理委員會」邀請外部學者專家出任委員,會同內部委員定期開會討論包括蘋果日報在內之壹傳媒台灣媒體是否符合新聞倫理、媒體道德規...

    《蘋果日報》為臺灣首家接受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ROC-ABC)稽核發行量的報社(其最大競爭對手《自由時報》亦於2007年加入)。由於ROC-ABC在稽核發行量時不列計「免費報」(即免費供自由取閱的報紙),所以台灣各大報紙之中過去僅有《蘋果日報》在其報頭強調「本報為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唯一報紙稽核會員」,後來已在《自由時報》接受稽核發行量之後去除「唯一」二字,暗諷台灣其他報社只敢宣傳閱報率有多高,卻不敢接受ROC-ABC的稽核發行量。蘋果日報自2009年之後已非ROC-ABC會員, 目前銷售量已不接受ROC-ABC稽核。 《自由時報》加入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後,結果稽核報告證明於2007年3月期間每日平均實銷量超過72萬份,大幅領先同時期的《蘋果日報》約21萬5千份,並由公信會正式認證為「稽核期內...

    花邊消息

    一般的報紙多以政治、經濟、國際等議題作為頭版新聞,但是蘋果日報的頭版則是以本地的八卦新聞、社會新聞為主,且往往以大篇幅報導此類新聞。此特色使許多公眾人物對蘋果日報抱持反感態度,也使該報多次與被報導人進行法律訴訟。 有讀者與民眾認為,《蘋果日報》的內容有過多無關緊要的花邊、八卦新聞,不但與公眾利益不相符、也傷害人權。並可能助長社會跟拍風氣,引進香港「狗仔隊」文化。 《蘋果日報》經常獨家揭露各種弊端,以及社會的不公平事件,因此也有人認為蘋果能勇於揭弊、不畏強權,並能破除偶像崇拜(尤其是對政治明星的崇拜)。而對於招致負面評價的八卦內容,也有人認為這樣的新聞正滿足社會大眾需求,反應時代風氣。

    煽色腥報導

    《蘋果日報》常將傳統上認定為「煽色腥」(或作「腥煽色」,煽情、色情、血腥。譬如:清涼照、走光照、偷拍照、屍體照、血肉糢糊的照片等)之圖片刊出,甚至以大版面刊登在頭版。發生社會事件時,《蘋果日報》常以逼真的連環插圖(示意圖),鉅細靡遺地描繪事件流程,自殺、犯罪及殘暴行為也不例外(近幾年已顯著收斂)。例如台中市長胡志強及其妻邵曉鈴車禍受傷,《蘋果日報》頭版刊載邵曉鈴送醫照片,已侵犯當事人隱私權及人格權。《蘋果日報》於2006年11月23日在報上刊登聲明道歉,表示將來在車禍照片的選擇及處理上會更加謹慎。 對於《蘋果日報》過度報導社會事件,有人認為可能因此對下一代造成不良影響,或妨礙善良風俗,而且直接刊登此類照片並不尊重被攝影者,也傷害不少人的人權。「蘋果化」更成為「媒體品質向下沉淪」的同義詞。也有意見認為「煽色腥」的定義見仁見智,不該強以傳統觀念限制。而且社會大眾也有所需求,反應時代風氣。 2010年2月27日,《蘋果日報》報導,台北市大同區華陰街一棟公寓2樓到4樓外牆懸掛「拒閱蘋果爛報,救救青少年」布條號召民眾拒閱《蘋果日報》;該文也報導,《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表示,《蘋果日報》有...

    動新聞

    蘋果日報常為其新聞製作動新聞影片,特色是內容涵蓋照片、影片以及動畫,有別於其他台灣電視臺或網路影音新聞。

    由于台湾媒体习惯将「马来西亚」简称「马国」,因此引起了轶事。例如2016年马来西亚羽毛球首要超级赛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夺得男单冠军时,台湾《苹果日报》发了一篇〈大马羽球赛李宗伟夺冠 马国明放假1天〉报导(尽管是误报),导致香港艺人马国明成为网络迷因的恶搞对像。

    台灣《蘋果日報》上市後所創的紀錄:㈠首創全年出報,㈡提供全日無休的讀者爆料投訴及服務電話,㈢報界唯一接受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稽核銷售量、而且每日銷售量超過50萬份;㈣常居AC尼爾森媒體調查的閱讀率排行榜第一名。

    2010年金芭樂奬有1038名閱聽人參與投票,有816位網友(投票率為78.6%)投下蘋果日報奪得冠軍,而2013年有2075名閱聽人參與投票,結果有近七成網民投下蘋果日報奪得冠軍。2014年蘋果日報連續五年得到金芭樂獎,投票率為69.2%,原因內容太暴力、太色情、犯罪內容細莭露骨,兒童有可能模仿,因而不適合兒童閱讀。
    壹蘋新聞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
    蘋果新聞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
    • 寬板
    • 壹傳媒, (2003–2022)
  4. 2020年8月10日 · 多名警員進入蘋果日報大樓編採部後翻閱記者辦公桌上的新聞材料. 警方在蘋果日報大樓外設封鎖線. 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搜查壹傳媒大樓事件 (英語: Next Digital raid and arrests )是 810大搜捕 的一部份,事發於2020年8月10日, 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 (下簡稱警方國安處)以涉嫌觸犯《 港區國安法 》中 勾結外部勢力危害國家安全 相關罪名所採取的執法行動。 警方在行動中總共拘捕10人,包括 壹傳媒 創辦人 黎智英 及其兩名兒子、四名壹傳媒高級管理人員及三名社運人士 周庭 、 李宗澤 、 李宇軒 的事件。 期間警方曾到壹傳媒位於 將軍澳創新園 的總部大樓進行搜查,引起國際社會廣泛爭議。

  5. 其他人也問了

  6. 蘋果新聞 ( Apple News )是 蘋果公司 發布的一款新聞閱讀 應用程式 。 它隨 iOS 9 作業系統在 蘋果WWDC 2015開發者大會 上發布。 該應用隨後在 iOS 10 中被完全重新設計並在WWDC 2018上推出 macOS 版本。 至2018年10月,蘋果新聞月活躍用戶已經達到9000萬。 [1] 2019年3月,蘋果發布 Apple News+ 新聞付費訂閱服務,涵蓋三百餘份雜誌和 華爾街日報 等報紙。 [2] 蘋果新聞現在可用於 美國 、 英國 、 加拿大 和 澳洲 。 [3] 歷史[編輯] 2015年6月,蘋果在WWDC 2015上隨 iOS 9 正式推出「新聞」app。 [4]

  7. 蘋果新聞 ( Apple News )是 蘋果公司 發佈的一款新聞閱讀 應用程式 。 它隨 iOS 9 作業系統在 蘋果WWDC 2015開發者大會 上發佈。 該應用隨後在 iOS 10 中被完全重新設計並在WWDC 2018上推出 macOS 版本。 至2018年10月,蘋果新聞月活躍用戶已經達到9000萬。 [1] 2019年3月,蘋果發佈 Apple News+ 新聞付費訂閱服務,涵蓋三百餘份雜誌和 華爾街日報 等報紙。 [2] 蘋果新聞現在可用於 美國 、 英國 、 加拿大 和 澳洲 。 [3] 歷史 [ 編輯] 2015年6月,蘋果在WWDC 2015上隨 iOS 9 正式推出「新聞」app。 [4]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