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9月18日 · 為什麼會建議即使沒有症狀也該抽血檢查呢? 鄭畬方醫師提醒道,糖尿病其實很傷身體,這些問題可以是急性發作,也可能慢性侵襲、破壞身體各個器官。 當血糖值超過600mg/dL,糖分、水分將隨著尿液排到體外,患者會表現出多尿、脫水、呼吸急促,嚴重甚至會昏迷、死亡,這是所謂的「糖尿病滲透壓症候群」。 當血糖值超標,全身器官都會受影響,無論大血管或小血管都遭殃 。 因為,處於血糖的狀態下,身體就像泡在糖水裡,血管壁會慢性發炎、變得脆弱。 當血管不健康,血流減少,就無法順利輸送足夠的氧氣、養分到各器官去,器官的功能就會愈來愈差,諸如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臟功能惡化、傷口不容易癒合等狀況會一一浮現。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患者可能抱怨眼前出現黑影,這是視網膜病變。

  3. 2022年3月1日 · 世界好讀 健康運動. 生物學家的「血糖革命」計畫:用對方法,不用戒甜食也能控制血糖. 周彥均 2022-03-01. 隨著年紀漸長,你可能會開始感受到身體的狀況稍微有些變化,或許是代謝的速度變慢,或許是在健康檢查時被醫生告知出現了血糖的問題,進而需要改變一些日常生活的習慣來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聽起來不困難,但要能夠克服巧克力、蛋糕等甜點的誘惑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真希望能夠有一種比較容易執行的方式,讓人們既可以好好地控制血糖,又能滿足想吃甜食的慾望。

  4. 2016年8月11日 · 一般吃的蓬萊米直鏈性澱粉值大約在在16-21所以一吃很快就轉成糖份然後我們血糖就標高而秈米直鏈性澱粉值在26-32且纖維質比較多含糖量低熱量低所以吃下去血糖緩慢上升 ,比較適合糖尿病人吃的原因就是這幾點。 剛說,秈米看起來對糖尿病患者確實比較好,但我自己也說了,難吃阿,那怎辦? 現在最新的秈米品種應該是秈米十號,他口感很不錯喔,他不需要特別多加水與浸泡(若可以泡半小時當然比較好)我自己個人非常喜歡,現在全家人也跟我一起吃,相當好。 各位糖友們,讓我們一起互相鼓勵加油吧。 責任編輯:吳玲瑄. (本文經合作夥伴 486 先生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秈米,最適合糖尿病人吃的米。 〉;圖片來源: Ruocaled, CC licensed) 台灣. 美食.

    • 體脂肪囤積的來源是「醣類」
    • 攝取「脂肪」不等於會增加體脂
    • 第一要務是減下「內臟脂肪」!
    • 剷除內臟脂肪不是靠少吃脂肪,而是靠減醣
    • 延伸閱讀

    本書的主題是瘦肚子(減去內臟脂肪),為何要減掉內臟脂肪呢?這要回歸到內臟脂肪的形成原因,了解這件事有助於堅持減肥與增進健康。 減醣能瘦身的關鍵,在於抑制「肥胖荷爾蒙」胰島素運作。胰島素是胰臟在身體攝取醣類時分泌的荷爾蒙,用來降血糖。 一旦吃了米飯、麵包、麵類、糕點餅乾、冷飲等含醣食物,身體就需要分解與吸收醣類,因而導致血糖上升(醣類進入血液就變成血糖,血糖值反映了血液中醣類的多寡)。 胰島素平常分泌不多,但若吃了醣類含量高的食物就會大量分泌,這正是內臟脂肪囤積的起點。身體在攝取醣類後血糖急遽上升,胰臟便會大量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於是,肌肉與脂肪細胞吸收了血糖,使血糖值下降。在肌肉細胞中,做為能量使用後剩下的葡萄糖以肝醣的形式儲存下來。胰島素也同樣影響肝臟,將葡萄糖儲存為肝醣。 雖然人各有異,...

    體脂肪的真面目是中性脂肪,中性脂肪由三個脂肪酸與一個甘油組成。其中,代謝甘油的酵素並不存在於脂肪細胞內。聽起來有點複雜,白話地說就是即使攝取脂肪也不會直接形成體脂。甘油不會進入脂肪細胞,而是運送到肝臟成為糖質新生的原料葡萄糖胰島素的作用就是這樣,不僅讓細胞吸收血糖,抑制體脂肪分解,還會促進體脂肪合成,所以又被稱為肥胖荷爾蒙。 我說了很多次,體脂肪的囤積並非因為脂肪,而是大量攝取醣類。尤其日本人平常的飲食習慣中百分之六十是醣類(熱量比),一定要減醣。減少醣類攝取能抑制飯後高血糖,避免大量分泌胰島素。不讓肥胖荷爾蒙胰島素做壞事,就能避免囤積內臟脂肪。不僅如此,減醣還能促進內臟脂肪開始分解(包括吃東西的當下!)並且持續下去,解決早期的肥胖與代謝症候群問題。

    我在前言提過,體脂肪依囤積部位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 皮下脂肪=皮膚下方囤積的脂肪 內臟脂肪=囤積在固定腸道等消化管外膜層上的脂肪 皮下脂肪容易囤積在腹部、臀部與腰際,囤積過多就會導致下半身肥胖。外顯特徵和西洋梨很像,也被稱為「西洋梨型肥胖」。 另一方面,內臟脂肪囤積過多,腹部周圍就會隆起,外顯特徵和蘋果很像,因此稱為「蘋果型肥胖」。一旦變胖,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也會囤積,因此最該優先減掉的是內臟脂肪。 而適度的皮下脂肪對身體是必要的。

    確診為代謝症候群之後,我馬上就接受了減少內臟脂肪及瘦身的飲食指導。當時採用的飲食法是「節食」及「少吃脂肪」。然而,實際執行後卻發現內臟脂肪不如預期減少,而且方法難以持續。 相信各位讀到這裡都知道了,內臟脂肪增加的原因不是脂肪,是過多的醣類,所以這種飲食方針自然無法剷除內臟脂肪,即便瘦了,也會因為強烈的空腹感而難以持續。要減脂,還是減醣效果最好。 長年以來大家都以為肥胖的主因是脂肪攝取過多。支持這個想法的根據來自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醣類)的轉換熱量,蛋白質與醣類每一克可換為四大卡,但脂肪每一克是九大卡,熱量比蛋白質、醣類高達兩倍以上。這個「看似有理的論點」,支持著「攝取脂肪就會胖」的這個想法。然而,這論點已被完全顛覆。超越日本的「肥胖大國」美國,因肥胖死亡的風險遙遙領先其他先進國家,完全...

    【日本醫師親身實驗】間歇性斷食法:大口吃肉、日日小酌也能在半年內瘦 10 公斤 【讓凸起的小腹消失】日本物理治療師:只要鍛鍊腰的「偷懶肌」 【明明沒吃什麼,體重卻一直增加?】精神科醫師:壓力,現代人最常見的肥胖原因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快速瘦肚!間歇性斷食減醣全書》,由 三采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5. 2020年9月15日 · 血糖和情緒就在攝取甜食之中一下飆高,一下陡降,分泌不穩定。 不僅如此,這些糖分是不帶有其他營養素的「空熱量」,在攪亂內分泌後,還會轉成脂肪存在體內。 所以,添加了精緻糖的甜食就真的是「包著糖衣的毒藥」,還是種成癮物質,讓你有種來得快、去得快的愉悅感,而這眼前的快樂持續不了多久,下次又想再來一點、多來一點,需求量愈來愈。 假使我們現在對甜食已經開始成癮,覺得大杯飲料全糖都不夠甜的話,就要非常小心啊。 我們曾討論過「 戒糖的方式 」,這次,就來說說戒糖之後對身體的變化。 戒糖之後對身體的變化. 戒糖後,你大概會想得到,剛開始會有點痛苦的。 原本點綠茶時至少要半糖,現在變成不加糖,可能有點喝不下。

  6. 2017年5月11日 · 所謂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食物分解產生葡萄糖之後會先送到血液中,所以用餐後三十分鐘血糖值會達到最高峰。 胰島素的功能是將血糖轉存到肝臟、肌肉、脂肪細胞中,這樣可以降低血糖值,所以人一分泌胰島素就會覺得餓。 其實人體就是這樣,消化吸收完成之後血糖降低,肚子就餓,而如果我們 吃太多糖,或者在消化吸收還沒完成又亂吃導致血糖降低,就會變得更容易餓。 有人早上吃了豐盛的早餐,結果上午十點又想吃點心,或者喝了酒之後特別想吃碗拉麵。 這就是因為早餐和酒菜吃了太多糖,血糖驟升驟降才會容易餓。 可以說上午肚子餓是因為前天晚上吃太多糖造成的異常狀況,也就是 吃太多反而讓人肚子餓。

  7. 2020年11月3日 · 2020-11-03.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則新聞】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佔糖尿病患者中 90% 左右,經研究顯示,透過飲食、運動、藥物和生活型態的調整,就能讓血糖維持良好且穩定的狀態。 日前,穿戴性裝置 Fitbit和糖尿病管理平台智抗糖 Health2Sync 聯合發布研究結果,證實透過兩者的結合,能有效協助糖尿病患自我監測血糖,同時也讓院方能輕鬆進行衛教,明顯改善病患的健康生活。 (責任編輯:賴佩萱) 穿戴式裝置品牌 Fitbit(NYSE:FIT)與亞洲第一大糖尿病管理平台智抗糖 Health2Sync [1],近期聯合發佈與台灣四間專精於糖尿病照護的診所進行的臨床研究結果,結果證實智抗糖 App 結合 Fitbit 智慧穿戴式裝置 [2],可以有效幫助糖尿病控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