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10日 · 1. 飲食治療:維持均衡飲食,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避免進食糖或含有添加糖的食物、避免過量飲酒等,均有助穩定血糖. 2. 口服降血糖藥:醫生會根據病人身體狀況,處方不同功效的藥物,例如刺激胰臟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或減慢小腸吸收葡萄糖等。 3. 胰島素注射:模仿正常人胰島素分泌,以控制血糖。 這種治療方法會用於1型糖尿病病人,以及已用口服藥但仍未能控制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病人。

  2. 2021年10月14日 · 1. 選擇健康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人一定要少吃糖,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會影響血糖水平。 因此,重要一點是需要了解哪些食品含有碳水化合物,然後從中揀選相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並注意食物分量。 較健康碳水化合物包括全麥食品、蔬菜和水果、豆類和奶製品。 同時,少吃白麵包、白米飯和高度加工食品等這些精緻碳水化合物。 2. 鹽多必失. 吃鹽過多增加高血壓風險,它反過來又會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風險;而糖尿病患者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本來已經比一般人。 每天最多不要超過6克鹽(大約一小茶匙),但留意很多成品和半成品食品中已經含鹽,所以要盡量減少吃加工食品,如果不確定含鹽量,仔細查看食物標籤是上策。 3. 多吃豆類和魚類. 各種豆類蔬菜、豌豆、扁豆富含纖維,對血糖影響不大,可以作為肉的替代品。

  3. 2019年7月27日 · 控制血糖 由飲食入手. 香港糖尿聯會主席、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胡裕初表示,要每日控制飲食確實頗困難。 有些病人更以為服了藥物便可隨意飲食常見例子是病人的篤手指紀錄全部十多二十度覆診時又聲稱有戒口惟當血糖太高而需要入院治療飲食受到較大的限制再服用平日的藥物劑量時竟然出現低血糖便知道其日常沒有正確戒口。 【延伸閱讀】 冠心病4大病因 你有無份? 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伍英偉亦稱,若飲食習慣不改變,不戒口又放肆進食,控制血糖便十分困難,而血糖控制較好的患者,通常也少在外出用膳。 他指,餐廳食物很多時也有太多調味品,影響食物的熱量和糖份,即使已經小心選擇和分量,效果始終比在家裏準備食物為差。

  4. 2023年12月30日 · 避免食用會使血糖升高的食物. 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寫GI)是一項衡量食物影響血糖值的速度指標。 精製小麥粉白米和其他澱粉等又甜又肥的高升糖指數high-GI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血糖升高令人經歷能量爆棚後迎來暴瀉

  5. 2021年1月30日 · 糖尿病服務中央委員會主席梁彥欣表示糖化血紅蛋白達9%或以上超出國際標準的7%而每超出標準1%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便高出20%至30%而65歲以下患者的風險控制和患上併發症的風險更較65歲以上長者高。 醫管局糖尿病服務中央委員會質素保證小組委員會主席蔡祥熙表示,疫情下部分病人平時食量高,但因「禁堂食」措施,進食分量減少,病情反而有改善;相反,較年輕的患者平日有運動習慣,但因疫情運動減少,病情反而惡化。 他強調,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十分影響病情的發展。 蔡祥熙解釋,年輕患者生活忙碌,難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飲食習慣、增加運動、預約求診等控制糖尿病加劇的因素不足,故血糖表現較長者差。 作者:陳麗娜. 責任編輯:劉子瑜. (節錄) 【 57%糖尿病新症 僅40至64歲 】 ====.

  6. 2021年12月26日 · 陳醫生重申要預防心血管病重來第一項上血壓不超過140mmHg下血壓不超過90mmHg如上壓保持130mmHg下壓保持80mmHg更理想第二項血糖水平重點是糖化血紅素HbA1c能反映過去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理想數值是7%或以下

  7. 2022年4月9日 · 點擊圖片放大. 毋須半夜起床測血糖. 這創新科技能夠讓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和日常生活完全改變,在英國已有約900名一型糖尿病患者,部分為一型糖尿的兒童病人參與是項試驗。 有患者媽媽指這套系統改變了全家的生活,因為一直以來,年幼病人晚上睡覺時都必須設置提醒,每2個小時做一次「拮手指」檢測,根據血糖水平的變化調節胰島素。 有了自動監測,終於能一覺睡到天明。 一型患者生活重拾正軌. 今年適逢世界首宗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島素注射100周年,人造胰腺的出現,為治療糖尿病邁進新里程。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糖尿病專家Partha Kar教授說:「由機械裝置檢測、自動為患者給藥,這聽起來很科幻,但技術和機器確實已經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