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4日 · A Flourish chart.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反彈Omicron傳播力極強源頭不明個案連日創新高政府專家袁國勇早前建議市民戴兩個外科口罩增保護力及過濾能力而衛生防護中心今午於記者會中講述戴口罩須知亦建議可以嘗試加多一個布口罩但要視乎自己是否 ...

  2. 2022年3月25日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今日合共確診10,405宗確診個案當中核酸陽性個案佔4,578宗另有5,827宗是快測陽性個案當中只得4宗是輸入性個案。 他又透露,本港再多一間安老院舍出現個案,涉及6名院友。 歐稱,累計第五波疫情已有109.89萬宗個案,其中核酸檢測陽性佔70.28萬宗,快速測試陽性則有39.61萬宗。 3.25 政府宣布向全港300萬家庭派發防疫包 . 未來走勢仍難預測. 對於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今日指出,若疫情逐漸回落,估計直至6、7月時市民在室外無須再戴口罩。 歐回應指,本港疫情仍然較嚴峻,未來難預測走勢,故呼籲市民必須要遵守社交距離措施,當在戶外或接觸他人時,都應配戴口罩以防傳播。 3.24 元朗潭尾方艙醫院竣工交付政府使用 .

  3. 2020年3月21日 ·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當社區有傳染病散播時恆常量體溫有助及有發現發燒及有呼吸道病徵者以便將他們與其他人士分隔開以防範病情擴散中心早於2009年已發資料指出紅外線額探溫度計雖然方便使用常用作體溫篩檢惟有研究報告指該類儀器未能提供可靠的體溫讀數因此如市民對讀數有懷疑應使用其他探熱器如紅外線耳溫計再次量度以作確定。 中心又列出不同體溫計的參考發燒度數標準,分為口探(攝氏37.5度)、肛探(攝氏38度)、腋探(攝氏37.3度)、耳探(攝氏38度),建議市民使用體溫計前,應先仔細閱讀說明書,了解正確使用方法及讀數的參考值。 選擇體溫計時,亦應考慮準確性、合適、方便及用家的接受程度。 最重要的是,體溫會隨年齡、時間及身體活動而變化,市民如懷疑發燒或出現病徵時,應及時求醫。

  4. 2021年8月20日 · 香港01今年1月底率先報道協助港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突然調職出任新開設的職位公共衞生服務總監」,坊間懷疑是否因抗疫不力而被問責該職位於7月底完結後黃加慶更被調任到公共衞生服務處轄下的特別預防計劃部門主責愛滋病策略愛滋病研究是其專長可謂重返老本行」。 不過,衞生署回覆查詢時形容,這項人事變動是「平調」,在《香港01》追問下,署方稱黃加慶的新職位與原職位一樣同屬首長級第4級,而黃加慶亦即將同時出任公共衞生服務處主任一職。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早前被平調任公共衞生服務總監。 (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黃加慶近日被調任到公共衞生服務處轄下的「特別預防計劃」部門,擔任「顧問醫生」。 (政府網站截圖) 黃加慶近日轉住公共衞生服務處「顧問醫生」

  5. 2022年3月6日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3月4日指出再發風險通知是不切實際現階段作用不大」,惟掃描紀錄可幫助衛生署進行追蹤工作一旦有重點或不尋常爆發可以幫助衛生署發出強制檢測令。 創新及科技局長薛永恒則強調,暫停安心出行通知是非常時期非常手段,政府會有序發放防疫抗疫資訊,呼籲市民在困難時期要齊心,配合當局建議及要求,減少質疑。 言論一出即引來網民熱議,紛紛質疑若安心出行不發出風險通知,為何進入處所時仍要掃描,「咁安心出行有何意義? 仲叫安心? 咁每日嘟係為咩? 」、「咁大件事都唔公布嘅? 」,亦有網民認為,即使毋須強制檢測,亦應該發出風險通知,讓市民知悉風險,「咁都要同人講同確診者同場過,唔使強檢一件事,人哋可以返屋企(自己)檢吖嘛!

  6. 2020年12月23日 · 衛生防護中心12月22日在 Facebook發文,指度體溫測量不同部位略有差別,並出圖建議教用紅外線測溫儀應用手腕量度。 「手掌溫度比較容易受天氣溫度影響,特別係天氣冷時,建議測量有衣物覆蓋嘅部位,例如手腕。

  7. 2022年3月17日 · 衛生防護中心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早前建議一般康復者若染疫前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康復後毋須再接種第三針但未接種疫苗康復者卻不一定能為得到豁免證明書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自2月中推出疫苗通行證起都有收到求助但有部份私家醫院不願為康復者發出證明書或食肆等處所等職員亦未必會讓市民進內促請當中指引涵蓋康復者。 + 18. 彭鴻昌今早(17日)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提到,當局向私家醫生提供的指引,只包括因健康情況等原因不能接種疫苗,但並無涵蓋康復患者的情況,私家醫生亦要負上一定責任,故不一定會為康服者發出證明書,促請當中指引涵蓋康復者。 另外,彭鴻昌又提到康復者去到場所職員會否豁免亦是另一個問題,認為更便利的情況應該有官方確認證明,可以放上安心出行,出入場所時用安心向職員證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