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19日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同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師徒昨日18日在報章撰文稱台灣為中華民國」,又斥中國人的野味文化不過二人先修訂後撤稿袁國勇昨日接受內地傳媒專訪回應事件表示身為科學家最重要是先要面對真相更形容或許沒人比我更愛國」。 不過他亦再次批評,經歷沙士後,中國野味市場的衛生、檢疫,甚至整個制度仍未完善,野先動物互相交叉感染,可令基因「洗牌」重組,希望所有中國人都可改變飲食文化。 先修訂「中華民國」為台灣 再撤稿. 袁國勇及龍振邦昨日於《明報》發表文章,批評中國人進食野味為陋習,形容「病毒乃中國人劣質文化之產物」,更直指「中國人陋習劣根才是病毒之源」,認為病毒源自美國之說,毫無實證,自欺欺人。

  2. 2020年3月9日 · 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未平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早9日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中表示現時病毒已在全球大流行相信在北半球進入夏季時病毒很可能在南半球爆發再傳病例到本港。 他又稱,當70%人口有抗體,疫情才得以紓緩。 他建議港府,可考慮要求來自疫區的入境人士在抵港前,先在當地接受14天檢疫,並接受病毒測試後才來港;又或者要求他們甫抵港便接受病毒測試。 疫下香港 口罩、搶購、衝突、寒冬 . + 9. 袁國勇說,現時新型冠狀病毒已在全球擴散,各疫區有很大的傳鏈,難以切斷;當北半球進入夏季,南半球便會步入冬季,而澳洲等國家已出現病例,相信很大機會在冬天爆發,再傳病例到本港。

  3. 2020年1月25日 ·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年初一25日凌晨在社交網站引述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的訊息袁國勇提到新研究或顯示2019新型冠狀病毒有高度傳染性亦有人求診時未必有發燒徵狀令確診難度增加他坦言擔心或沙士重臨

  4. 2020年1月26日 · 袁國勇. 74. 0. 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國確診個案超過2,000宗本港亦錄得至少八宗確診個案但暫時仍未有明確的根治方法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說會嘗試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干擾素利巴韋林及雞尾酒療法但仍需作臨床測試。 另外,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成功在本港第一名確診病人的後胚胎細胞腺「種病毒」,用作研究病毒能生存多久,以及測試抗各種病毒方法和消毒藥水是否有效。

  5. 2020年1月9日 · 湖北省武漢市自去年12月31日爆發不明原因肺炎至本月5日有59宗病例內地專家組今晨9日公布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內地相關部門現時並未有向外公布新型病毒的基因圖譜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本港掌握的基因庫有逾4500種病毒的基因圖譜及排序因此可透過病毒的共通點設計PCR快速測試需時6至8小時找到答案。 誠然,他指內地如能提供新病毒的基因圖譜會令測試時間加快至2至3小時出結果,惟「嗰啲嘢係人哋架嘛,我哋做而家可以做嘅嘢,唔好迫人哋咁無禮貌。 他強調目前本港都可以做測試,故現時本港情況是安全。 左起:中大講座教授許樹昌、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港大講座教授袁國勇,解釋可利用快速測試找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 (歐嘉樂攝)

  6. 2020年1月29日 · 與武漢肺炎相關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香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警告未來14日是防疫的關鍵,「守住呢14日就會知病毒有無喺香港落地生根」,提醒市民期間應盡量避免外出以防被感染。 另外,不少醫護人員擔心防護裝備不足。 醫院管理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今日(29日)見記者時表示,醫管局保護衣存量可用3個月,並強調存量是作全個醫管局之用,不但是隔離病房。 他又指,醫管局已購買快速測試劑,第一批有8,000個,最快2月1日可使用,短時間內會採購,相信有快速測試後可騰空隔離病房。 常見口罩款式防疫效用 . + 4. 袁國勇稱,「要守住呢14日,就會知病毒有無喺香港落地生根。 」他又說,未來14日非常重要,雖然本港有部分口岸管制,但效果仍是未知之數,而未來會有20多萬人從內地返港。

  7. 2020年3月19日 · 312. 港大傳染病學教授袁國勇及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今日18日明報刊登一篇題為大流行緣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的文章斥2003年沙士以來中國人仍未停止食野味的習慣又指網傳病毒源自美國之說,「毫無實證自欺欺人」,呼籲市民勿再亂傳。 《明報》深夜發出聲明表示,袁國勇、龍振邦兩人晚上決定撤回文章,並表示歉意。 聲明引述袁國勇說,有關文章「表達不適當,用詞甚至有錯誤」,但並非原意,「希望外界不要把我們捲入政治」。 據悉,袁國勇撤稿致歉的原因,是他在文章中稱呼台灣為「中華民國」,而非關美國毒源論。 《明報》深夜發出聲明,指袁國勇、龍振邦要求撤回文章,並引述二人指,他們是科學家,終身追求科學真理,不了解政治,也從來無意捲入政治。 (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