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5月30日 · 你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個最難得發起來,此「善男子,善女人」居然能發起這個,但是他還是個凡夫,外面五欲六塵的境界常要轉動他,一轉動「菩提」就失了,沒有「安住」是很苦惱的,因為好不容易發起此,又給打岔失掉了。

  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 4 P16 L7. 第二者【於法、法師發起事者。. 第二科、如何對佛法與法師,生起敬重之,承擔起侍奉之責。. 【《地藏經》云:「專信恭敬聽聞法,不應於彼起毀謗。. 於說法師供養者,謂於師起佛想。. 像《地藏經 ...

  3. 應當作意所見所聞,若諸尊重或友伴等,壽未究竟,忽由內外死緣,未滿心願而死。念我亦定是如是法,應數思惟,應令發生必死之。 我們可以把上師、朋友,雖未壽盡卻因內、外死緣而突然命終,不能圓滿心願的所見所聞牢記於

  4. 若非如此憶念愛重而修,則下中士道與上士道將成各各不相關涉,乃至未到達真實上士道之前,以對菩提未獲定解而成為發生此之障礙,此即由修唯中下二道易生自利是則成引生菩提之障礙,或於此期間失去大利益,故對此事應當殷重修習。

  5. 2020年7月17日 · 修者,應當了知,《波羅密多釋論明顯文句》中云:「所修者,謂令其意,成彼體分,或成彼事。」 譬如說云修信修悲,是須令意生為彼彼。以是諸大譯師,有譯修道,有譯串習。《現觀莊嚴論》云:「見習諸道中。」蓋修習二,同一義故。

  6. 2020年9月18日 · “ 不能隨順 ” :最細死心與善不善的行相不同,一般人最後的死心狀態極其微弱,而善不善的狀態卻很明顯,所以善不善不隨順最細死心。最後死時唯一許相應捨受,隨順無記心,因此最後死心是無記心。

  7. 2021年2月8日 · 如果必須安忍所生的苦惱,那麼應當忍受由哪些方面所產生的痛苦呢? 此分八處。 所應安忍的苦處分八個方面,即:一、依止處; ② 世法處; ③ 威儀處; ④ 攝法處; ⑤ 乞活處; ⑥ 勤劬處; ⑦ 利有情處;⑧ 現所作處。 以下解釋每一處。 首先顯示生苦之處,然後說明為了成辦修行應當忍苦。 戍一、依止處分二: ① 顯處 ② 明忍. 亥一、顯處. 依止處者,所謂衣服、飲食、坐具、臥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是能增長梵行之依。 1.依止處,指衣服、飲食、坐臥具、醫藥等日用資身物質,這些是能增長出家梵行的所依。 唐譯說,依靠這些衣食等,在佛的善說法毗奈耶中出家受具足戒,成為比丘身。 也就是說,必須依靠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這四種事,才能成就比丘的身份,因此稱為“依止處”。 亥二、明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