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27日 · 廣論181-3 日常法師開示 行即是業。 行即是業,十二緣起的第二支,是「行」支。「行」,就是「造業」。 【此有非福業能引惡趣及能引善趣業。】 造那些業是能引生惡趣的非福業,以及引生善趣的業。 【後復有二,謂能引欲界善趣之福業及能引上界善趣

  2. 此教授中諸大善巧先覺尊長隨授何等應時所緣為令於其所緣法類起定解故由師教授引諸經論應時之義更以先覺語錄莊嚴環繞其心圓滿講說傳授道次第非常善巧的祖師先輩們都是相應修學者不同的機緣講授其所相應的法類內容主要為使弟子對所聽聞學習的佛法能生起確切的認知。 他們在教導義理時,會旁徵博引很多相應的經論作說明,也會引述祖師大德們的語錄,以上師的口訣環繞內心,莊嚴而圓滿的講說。 又如說云,「若善說者為善聽者宣講演說,如法會中所變心力,暗中獨思難得生起。 」善哉,誠然。 故不應謂此是修時方略策勵。 以此所說「聞思之時,修行時者。 」即是計執說眾多法與正修持,二時相違之邪分別故。

  3. 2020年12月30日 · 《本生論》云:“無我易壞無堅身,眾苦無恩恒不淨,此身若能饒利他,不生歡喜非聰睿。 這個五蘊和合的身體,容易壞滅,毫無堅實可言。 “無我易壞無堅身,眾苦無恩恒不淨”:這兩句是揭示身體純具過患的自性。 “無我”:此身沒有主宰,完全隨業力支配,只是業力的幻化。 “易壞”:剎那剎那壞滅。 從粗無常觀察,此身數十年後便會朽壞,與泡沫無異。 “無堅”:若層層剖析此五蘊身,則得不到一點實義,完全是空花夢影。 “眾苦”:身體是眾苦之源,源源不斷地生、老、病、死等苦痛,貪、嗔、癡、慢等煩惱,所以身是眾苦的容器、百病的巢穴、煩惱的依處。 “無恩”:即使給它飲食,為它沐浴、裝飾,對它百般愛護,它也不會報恩,反而將你送入惡趣。

  4. 廣論消文 56 如是修道有思擇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消文56 P55L3~P57L1. 【如是修道有思擇修,及不思擇止修二種。. 然如何者思擇修耶,及如何者止住修耶,謹當解釋。. 所以,真正的修行有兩種:一種是需要觀察思擇的觀察修;一種是安住於一境而修 ...

  5. 2020年12月4日 · 廣論消文239 《釋論》中說,同梵行者正住學處,以諂誑心令於學處而生蒙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239 239頁8行-240頁7行. 第二,修學餘生不離發心之因分二:. ① 斷除能失四種黑法; ② 受行不失四種白法。. 今初。. 因為菩提心的誓願是從 ...

  6. 2020年12月25日 · 若於此理獲勝定解,則執六度修持為勝教授故,當得定解。其中分六。 如果對 “ 六度數量決定之理 ” 獲得了殊勝定解就會將修持六度執為殊勝教授因此必須力求取得此定解

  7. 心未趣向聖言及釋諸大教典,現教授者】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的第二部分,是解說「破除此中邪妄分別」,就是破除對修行時一些錯誤的邪執和邪分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