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日 · 產壽險整合式銷售帶來3大優勢. 透過產險與壽險的結合,除了增進成交機會外,還可以從諸多層面幫助業務員達到更好的發展。. 1.轉介紹: 透過產險服務多次拜訪,協助業務員得到更多轉介紹機會。. 一般來說,壽險的成交節奏較長,如果每成交一次才要求轉 ...

  2. 2024年1月1日 ·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任教學副院長.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在過去低利率環境,利差損主要因為是銷售利率保證過高的商品,保險公司策略就是透過更多海外長期投資收益,弭補高利保單所造成的利差損失,但是這樣的經營脈絡是奠基在低利率持續且利率相對在比較穩定的環境假設下。

  3. 2021年5月1日 · 1. 對保險公司的影響. 保險公司有3個利潤來源,也就是3差:死差、利差、差。 這3差保障著保險公司的利潤。 此次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將會使臺灣保險公司的「死差益」產生變動。 死差益是實際死亡率低於預定死亡率,按預定死亡率收取的純保費支付實際死亡成本後有盈餘而產生的利益。 保險公司過去計算保費時,高估了未來的利率,營運上有「利差損」,因為臺灣過去的死亡率被高估,許多保險公司是採用「死差益」來填補「利差損」,對此,逢甲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彥志博士表示:「這就像損害了A的利益,來填補B的缺口,但保險公司應銷售公平定價的產品,保精算本來就應該精算正確的價值。

  4. 2023年3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現行保險公司的資產部分,已按照國際財報編製準則IFRS 9執行,簡單來說,目前保險公司將資產投資在市場上,除了一些特殊的考量外,理論上都會用「公允價值」來評估,因此資產便會隨著市價價值的起伏而波動。 而在負債層面,理論上也應該與資產一樣有相同的衡量標準,如此保險公司才能在資產與負債上進行更精準的匹配,但因為技術上的原因,負債部分無法與資產同時採用相同的標準,因此必須等到2026年,新的負債衡量制度IFRS 17上路,屆時保險業的負債與資產會採一致的評量基礎。 總體而言,接軌IFRS 17除了影響資產及負債面上的計算外,因為會有全新的負債、淨值與績效的計算方式,因此會間接影響未來的保險商品走向,以及業務通路的銷售與管理。

  5. 2019年9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根據資誠PwC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CSFI)所發布「全球保險業風險調查報告」,調查發現科技風險、網路風險、變革管理、監管風險及投資績效,為全球保險業受訪者點名的前5大風險。 至於臺灣保險業受訪者點名的前5大風險,依序為投資績效、利率、管理品質、總體經濟、有保證收益的產品。 低利率的環境及保險公司對投資績效、保證收益產品和產業整體獲利能力所帶來的影響,使臺灣保險業者不敢掉以輕心。 這樣的報告結果顯示一點也不令人意外,臺灣保險業早期所面臨的風險大多都是保險風險與作業風險,所謂保險風險即為誤判損失的發生率,而作業風險則是人為舞弊或失誤所造成的風險。 但現在隨著保險公司資產不斷累積,除了上述的保險風險、作業風險外,又加上了另一大風險,即為資金運用風險。

  6. 2022年8月1日 · 國泰人壽松江通訊處行銷總監方壯從業至今已31年,她的客戶中不乏認識10年以上的老朋友,感性的她在接到這些老朋友,或者其二的小朋友的理賠通知時,總是讓她默默流下眼淚。 本次採訪中,方壯提供了2個案例,分別是讓她最慶幸自己有堅持讓客戶加保,以及最讓她懊悔為什麼沒有成功堅持讓客戶加保的案例。 她帶著哽咽地說著故事,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從中瞭解到保險的價值,也期望業務人員能夠看見「堅持」的力量。 一點一點的加保,慶幸擁有充足保障. A小姐今年23歲,在家中3姊妹排行第2。 因為A媽媽是方壯的第1位客戶,所以方壯也是被A小姐從小喊著「方阿姨」長大的。 2020年方壯還與A小姐的家人一起前往參觀A小姐的畢業展,只等著隔年學分修完就可以開心畢業,走上夢想的道路。 但是天不從人願。

  7. 2024年5月1日 · 首先是風險評估(風險管理),臺灣民眾平均餘命不斷地延長,不健康餘命也隨之增加,目前粗估一般民眾的不健康餘命約落在8~9年左右。 由於醫療科技不斷進步,許多療法推陳出新,這段不健康期間所需要負擔的醫療支出相當難以估計,這直接影響了保險公司的保險商品定價策略以及獲利能力。 賴庭宇直言,醫療成本提升的速度,取決於使用程度的廣泛與否,當醫療資源使用得愈來愈廣泛,保險商品的損失率就會產生變化。 目前,實支實付類型的商品所碰到的衝擊最大,因為這樣類型的產品,只要醫療自費費用提高,就很可能會超過保險公司原先在做商品定價時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