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8月1日 · 它的意義與功能就像是天使對人們的一種關懷與照顧,解決人們在生活上的各種風險,保險在每一個階段當中成為人們的風險庇護所,發揮了無可取代的意義與價值。 保險對個人、家庭、社會與國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保險之於個人、家庭、社會與國家等,彼此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對於 個人 而言,保險涵蓋了每個人的人生階段所面臨的風險與需求,無論是風險規劃、醫療保障、退休養老或是財富傳承等,保險都在這當中貫串人生每一個階段,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2. 2018年7月1日 · 2839. 辜千蓉. 現職:中國人壽昕立通訊處處經理. 入行年資:十六年. 個人座右銘:面向陽光,陰影就在背後. 個人成功關鍵:樂觀正面. 闡述保險價值的一句話:保險或許不能改變你的生活,但卻能讓你的生活不被改變. 雖然每個人有不同的風險承擔能力,以及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經濟狀況,只要透過適切的工具及早開始規劃,都能擁有安心無憂的老年,退休後依然保持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 人們每天努力工作都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很多人忙著累積資產,卻忘了考慮自己的老退生活及疾病或意外帶來的影響。 一輩子努力累積的財富,可能在 老年時所剩無幾,抑或是因為治療疾病而耗盡。

  3. 2019年1月1日 · 1317. 現職:國泰人壽總經理. 入行年資:二十七年. 學歷:台灣大學財務金融所. 經歷:曾擔任國泰人壽財投部門主管,並擔任副總經理及資深副總經理,經管過財務投資系統、不動產、業務系統、多元通路、作業系統、營運企劃等單位;國泰人壽董事. 保險業除提供民眾完整保障外,更要「永續經營」,期望結合保險「以人為本」的核心職能和永續「利人利己」的共生思維,發揮企業公民的力量,成為產業盡責機制的主要推手。 回顧二 一八年,全球金融市場經歷了倍增的波動性與不明朗因素,美國Fed連續升息、美中貿易衝突升高等,保險市場同樣風起雲湧,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從國際聚焦至臺灣,從不同面向來談二 一八年的保險業。 面向1IFRS 17即將實行,產業資產負債管理面臨挑戰.

  4. 2020年9月1日 · 一、金融保險知識能力。 保險從業人員因為業務需要,舉凡保險、儲蓄、外匯、基金、經濟、投資、理財、稅法等,都必須涉獵,也自然具備了相關資訊與知識,而這些都是人們一輩子生活中總會與其有所關聯的,無形之中也練就了金融財務的專業與運用能力。 二、人際關係互動能力。 業務工作是跟「人」密切相關的行業,保險業務人員在市場上面對各種不同屬性的客戶,在職場裡與各式各樣的同事相處共事,人際互動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待人接物、謙恭有禮、不卑不亢、舉止得體、進退應對、包容體諒,這些形形色色的經驗,皆會成為珍貴的人際互動能力資產。 三、團隊共好能力。 保險業務團隊常見大家對共同目標一起努力,如業績目標、團隊榮譽、競賽表揚等,而在這過程中常透過彼此激勵、分享、學習追求成功。

  5. 2018年4月1日 · 香港友邦保險資深區域總監李霽在入行前一直在家相夫教子,婚後住在深圳,直到兒子要上小學了才又搬回香港,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雨,搬家第三天李霽的丈夫就忽然過世,又沒有買保險,家庭一下子就失去了收入。 一開始,為了撫養兒子,李霽在某間貿易公司找了個文職工作,但是微薄薪水想要支付母子2人的日常開銷實在是太過吃力,於是在她的保險顧問邀請之下投身保險事業,人生就此轉變。 年年都在進步的李霽除了開頭三年還沒找到方向、掌握方法以外,從二 九年開始就不斷拿獎,從IDA銅龍獎與MDRT開始,年年蟬聯,次次進步,如今已經是IDA雙白金獎與美國百萬圓桌MDRT頂尖會員TOT,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從銅龍到白金,主動追求進步. 李霽自認為是個強勢的人,這個特點體現在她工作的態度上,轉化成了年年都要求自己更加進步。

  6. 2018年3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金融科技趨勢模糊了原本劃分明確的金融業務界線,也將各種新技術帶入法遵、監理的領域。 讓金融業者為了達成法遵要求,不得不提高法遵人員、治理、風險管理的成本,各種因素催生出監理科技(Regtech)一詞。 隨著監理沙盒機制的通過,很多人都把重心關注在——誰會進入沙盒? 多少人會進入沙盒? 進入沙盒要有什麼樣的條件? 這些問題可以明顯讓我們感受到金融業確實已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過往談發展金融科技,想要怎麼做全憑公司意志,但接下來就與監理官有關係了,因為不管業者有多少的創意與想法,只要主管機關不點頭,創新也無法進行。 也就是說,不管金融科技如何發展,監理科技 (Regtech)勢必也得跟上腳步。

  7. 2018年4月1日 · 富邦人壽LIFE STAR聯盟團隊的團隊長梁國榕,他為保險業界樹立了一個新的高標,運用各項資源產生的力量與經營智慧,讓人看到「大者恆大」的成功局面。 我真的要做這件事情嗎? 不要談業績,我們談你的夢想. 連續七年完成大目標,仍然在壯大的團隊. 充分整合資源、借力使力. 獎勵策略的引導. 1. 打破迷思. 有經驗、夠資深的業務人員才能夠達標? 靠追業績達成目標? IDA是高標的業務水平? 先有百人再談IDA百人? 成功非團隊長不可? 2. 擁抱變化. 意願比努力重要, 「相信」也是一種專業, 只有夢想是自己的, 挑戰沒有年齡限制, 3. 塑造更大的團隊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