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蔣先生認為新儒學用內在的心性無法開出新外,即使用道德主體曲通、坎陷,仍無法解決問題。故他說「新儒學又要堅持心性儒學本內聖開外王的思想,認為『理性架構』與『對列之局』最終都必須統於心性,道德主體仍具有優先之統攝性。

  2. 聖賢言:一念一輪迴。. 然咱白陽弟子在家修是不斷煩惱,故六祖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在每一個起心動念之後要能馬上有所覺悟,明白什麼是善念?. 什麼是惡念?. 什麼是應該做的?. 如此便能知道罪源出處,冤債起因,適時拿出真心,撐起智慧劍 ...

  3. 2021年1月16日 · 戰國 韓非《韓非子 第44篇 說疑》:. 「聖明君則不然,內舉 不避親,外舉 不避仇。. 是在焉,從而舉之;非在焉,從而罰之。. 是以賢良遂進,而姦邪並退,故一舉而能服諸侯。. 韓非 (西元前280年~西元前233年),人稱 韓非子。. 他是 戰國時期 韓國的 ...

  4. 2020年10月22日 · 逸對治者,謂於取捨所緣行相不忘憶念,及以正知,率爾率爾觀察三門,了知轉趣若善若惡。 放逸的對治有二方面: 一、不忘記、憶念取捨的所緣行相,時時銘記於心;

  5. 一、觀察修:如我們修習對善知識的淨信心、暇滿義大、念死無常、業果法則、輪迴的過患、以及菩提心等道理,都必須靠觀察修。 因為只有經過思惟抉擇之後的法義,才能使信心增強,變得非常猛利,長時間的改變心意(能持續長久的根除惡習)。 因為若不如此,就無法去除修行的種種障礙,譬如不恭敬等。 而生起猛烈、恆常與法相應的心念,唯有依賴修行時不斷的思惟觀察。 【如於貪境,若多增益可愛之相,則能生起猛利之貪,及於怨敵,若多思惟不悅意相,則能生起猛利瞋恚,是故修習此諸道者,境相明顯不明皆可,然須心力猛利恆常,故應觀修。 就好比對著貪境,如果內心不斷思惟、強化它(悅意)可愛的一面,就會引發強烈的貪欲;對於怨敵,若持續思惟他令人(不悅意)厭惡之處,就會對之生起強烈的瞋恨。

  6. 這是一本「斷代選家」散文集,收錄二次大戰後出生的散文家作品。. 戰前世代的散文家當然不少,他們的寫作成績有目共睹,其中許多作品如今已成經典,不因時代改變而減損影響力。. 例如張秀亞、琦君....等,作品依然廣受新世代年輕人喜愛。. 他們努力耕耘 ...

  7. 2022年7月22日 · 中國歷史上 有 一個短命朝代,它就是 王莽篡漢 建立的 「新」朝。 「新」朝 皇帝是 靠 偽裝 「禮賢下士」, 騙取 民心 而得天下。 但是「詐騙」終究是「詐騙」, 王莽 篡位之後,治國無能 ,害慘了 蒼生百姓 ,最終 「騙子」皇帝 死無全屍。

  1. 相關搜尋

    賢學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