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繁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赫伯特·博耶 (英語: Herbert W. Boyer ,1936年7月10日 — ),美國生物學家。 生平 [ 編輯] 1958年於 賓夕法尼亞州 聖文森特學院 獲生物學及化學學士學位。 1963年於 匹茨堡大學 獲博士學位。 1976至1991年任 三藩市加州大學 生物化學教授,在那兒他發現 細菌 的基因可與 真核生物 基因結合。 1977年他的實驗室及其合作者率先合成並表達了 肽編碼基因 。 [1] 1978年8月,他用轉基因細菌人工合成了 胰島素 ,隨後在1979年合成了 生長激素 。 1976年與 羅伯特·斯旺森 建立了 基因泰克 公司。 1980年獲 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1990年獲 國家科學獎章 ,2004年獲 邵逸夫獎 。

  2. 赫伯特·博耶 (英語: Herbert W. Boyer ,1936年7月10日 — ),美国生物学家。 生平. 1958年于 宾夕法尼亚州 圣文森特学院 获生物学及化学学士学位。 1963年于 匹茨堡大学 获博士学位。 1976至1991年任 旧金山加州大学 生物化学教授,在那儿他发现 细菌 的基因可与 真核生物 基因结合。 1977年他的实验室及其合作者率先合成并表达了 肽编码基因 。 [1] 1978年8月,他用转基因细菌人工合成了 胰岛素 ,随后在1979年合成了 生长激素 。 1976年与 罗伯特·斯旺森 建立了 基因泰克 公司。 1980年获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1990年获 国家科学奖章 ,2004年获 邵逸夫奖 。 参考资料.

  3. 1968年赫伯特·韦恩·伯耶 (Herbert Wayne Boyer)( 图4 )分离得到了一种 限制性内切酶-EcoRI ,发现其可以在特定位置将DNA切开,并获得具有粘性末端的DNA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未即将到来的基因工程时代奠定了基础。 (有趣的是,伯耶在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后,决定从医学转向DNA研究,并把他的两只宠物猫起名为沃森和克里克。 1970年, 科兰纳 (H. Gobind Khorana)首次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有77个核苷酸对的酵母丙氨酸的结构基因。 这是人类首次合成真核生物基因。 图5--H. Gobind Khorana.

  4. wikipredia.net › zh › Herbert_Boyer赫伯特·博耶

    赫伯特·韦恩 ·赫伯· 博耶 (Herbert Wayne " Herb " Boyer,1936 年 7 月 10 日出生)是一位美国生物技术学家、生物技术研究员和企业家。 他与 斯坦利·科恩(Stanley N. Cohen) 和保罗· 伯格(Paul Berg)一起发现了一种诱导细菌产生外源蛋白质的方法,这有助于推动 基因工程 领域的发展 。 到 1969 年,Boyer 对大肠杆菌的几种限制性酶进行了研究,这些酶具有特别有用的特性。 他是 1990 年 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1996 年 莱梅尔森-麻省理工学院奖 的共同获得者以及 基因泰克公司 的联合创始人 。

    • 概览
    • 主要荣誉
    • 主要成就
    • 参考文献

    基因工程之父

    1936年7月1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匹兹堡,1954年进入宾夕法尼亚圣文森特学院医学预科班学习,1958年获得生物学和化学学士学位,专业是细菌遗传学并于1963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博士学位,随后来到耶鲁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73年同美国人Stanley Norman Cohen一道将外源基因拼接在质粒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揭开基因工程的序幕。1979年当选美国科学和艺术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1980年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the Albert Lasker Award fo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

    1989年 国家技术奖章 the 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 .

    1990年 国家科学奖章 the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1993年 赫尔穆特霍尔滕研究奖Helmut Horten Research Award.

    2004年 奥尔巴尼医学中心奖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

    2004年 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基因工程之父----赫伯特·韦恩·伯耶

    基因工程是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今天,基因工程已经大大改变了人类生活,甚至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进程,而现代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生命科学的基础领域在1973年也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出现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是由两位被成为基因工程之父的科学家实现的,其中之一就是赫伯特·韦恩·伯耶(Herbert Wayne Boyer)博士。

    1936年7月10日,伯耶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匹兹堡的一个贫穷小镇,父亲是一位煤矿和铁路工人。童年期间,伯耶对橄榄球表现出极大的爱好,12岁时就向往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橄榄球四分卫。然而入学后伯耶的理想却发生了根本改变。他的橄榄球教练还是一位理科教师,非常擅长自然科学,在他的影响下伯耶逐渐对化学和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做科学实验和打橄榄球一样具有吸引力。1954年,伯耶进入到宾夕法尼亚的圣文森特学院,一所教会开办的艺术学校,伯耶开始了医学预科班的学习。一件科学界的大事又一次改变了伯耶的选择。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在伦敦突破性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伯耶被这个神秘并且充满了美感的分子深深吸引,甚至将自己的宠物猫命名为沃森和克里克。他放弃医学学习而转向DNA,选择了当时的细菌遗传学。

    1958年伯耶毕业并获得生物学和化学学士学位,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又进入到宾夕法尼亚州进行研究生学习,专业是细菌遗传学,并于1963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来到耶鲁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这次选择的内容是酶学和蛋白质化学,因为他对当时预测的一种重要的酶——限制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该酶成为终身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正是对该酶的研究而开创了基因工程时代。1966年,由于政治原因,伯耶离开东海岸来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并成为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系的助理教授,在这里伯耶获得一个实验室,继续进行限制酶方面的工作。1968年伯耶最终锁定了大肠杆菌作为研究目标,从中分离限制酶。在一位年轻生物化学家古德曼(HowardGoodman)的帮助下,伯耶研究小组最终分离得到了一种限制性内切酶,根据命名原则称为EcoRI,该酶的性质深入研究发现其可以在特定位置将DNA切开,并且还可以获得具有粘性末端的DNA片段[1],这个性质使伯耶意识到EcoRI可能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而他与另一位科学家斯坦利·诺曼·科恩(Stanley Norman Cohen)的相识使这个想法得到了实现。

    科恩,1935年2月17日出生于美国新则西州的佩思安博伊。1956年在拉特格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60年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随后在纽约西奈医院、密歇根大学医院、马里兰州的国立关节炎和代谢疾病研究所和杜克大学医院等多家单位工作,并于1967年在位于纽约布郎克斯的爱因斯坦医学院完成了博士后研究。1968年,科恩加入到斯坦福大学,并于1975年成为教授。在斯坦福大学,科恩开始研究一种细菌内特殊形式的DNA——质粒,他想知道质粒上携带的信息与细菌抗生素耐性之间的关系。

    1972年11月,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联合在夏威夷举办了一次关于细菌质粒会议,这次会议促使了伯耶和科恩的合作,开创了基因工程的时代,因此此次会议也被看作是一个传奇。在会上伯耶和科恩都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伯耶提到自己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将DNA在特定位置实现了切割,并获得了粘性末端。科恩则报告了自己分离获得了携带对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质粒,并将其重新整合到大肠杆菌内,从而实现了质粒的克隆。两位科学家都对对方的工作充满了兴趣,会后又在当地的一家熟食店继续讨论科学问题。他们都意识到伯耶的酶可以为科恩的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工具,而科恩的质粒是进行DNA片段克隆的理想载体。互相欣赏使伯耶和科恩决定进行合作,共同完成这个目标。四个月后两家实验室正式开始合作,不久就完成生命科学史上一个极为重大的发现。

    [1] Hedgpeth J,Goodman HM,Boyer HW. DNA nucleotide sequence restricted by the RI endonuclease.Proc Natl Acad Sci USA,1972,69(11):3448-3452.

    [2] Cohen SN,Chang Boyer HW,et al.Construction of biologically functional bacterial plasmids in vitro.Proc Natl Acad Sci USA,1973,70(11):3240-3244.

    [3] Morrow JF,Cohen SN,Chang AC,et al.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of eukaryotic DNA in Escherichia coli.Proc Natl Acad Sci USA,1974,71(5):1743-1747.

    [4] Itakura K,Hirose T,Crea R,et al.Expression in Escherichia coli of a chemically synthesized gene for the hormone somatostatin.Science,1977,198(4321):1056- 1063.

    Herbert W. Boyer (born July 10, 1936) is a recipient of the 1990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and co-recipient of the 1996 Lemelson-MIT Prize and a co-founder of Genentech. He served as Vice President of Genentech from 1976 through his retirement in 1991.[1]

    Boyer was born in Derry, Pennsylvania. He received his bachelor's degree in biology and chemistry from Saint Vincent College in the Latrobe suburb of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in 1958. He married his wife Grace the following year. He received his PhD at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in 1963 and participated as an activist in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He spent three years in post-graduate work at Yale University in the laboratories of Professors Edward Adelberg and Bruce Carlton, then became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and a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from 1976 to 1991, where he discovered that genes from bacteria could be combined with genes from eukaryotes. In 1977, Boyer's laboratory and collaborators at City of Hope National Medical Center described the first-ever synthesis and expression of a peptide-coding gene.[2] In August 1978, he produced synthetic insulin using his new transgenic genetically modified bacteria, followed in 1979 by a growth hormone.

  5.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赫伯特·博耶 (英語: Herbert W. Boyer ,1936年7月10日 — ),美國生物學家。 生平. 1958年於 賓夕法尼亞州 聖文森特學院 獲生物學及化學學士學位。 1963年於 匹茨堡大學 獲博士學位。 1976至1991年任 舊金山加州大學 生物化學教授,在那兒他發現 細菌 的基因可與 真核生物 基因結合。 1977年他的實驗室及其合作者率先合成並表現了 肽編碼基因 。 [1] 1978年8月,他用基因轉移細菌人工合成了 胰島素 ,隨後在1979年合成了 生長激素 。 1976年與 羅伯特·斯旺森 建立了 基因泰克 公司。 1980年獲 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1990年獲 國家科學獎章 ,2004年獲 邵逸夫獎 。 參考資料

  6.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赫伯特·博耶 ( 英語: , 1936年7月10日— ),美国生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