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經濟背景. 圖1: 本地生產總值增長及其組成部分的貢獻. 資料來源: CEIC,中國銀行香港金融研究院. 隨着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取消和恢復全面通關,香港經濟於2023 年迎來復甦,《財政預算案》確認GDP 最終錄得3.2%的實質增長。 惟不同產業的復甦動力並不平衡,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差異較大( 圖1)。 經濟增長主要由佔本地生產總值近七成的私人消費推動(+7.3%),這受惠於疫後消費氣氛和勞工市場改善、市民收入上升,以及政府繼續推出各項紓困措施,包括向合資格市民發放5,000港元消費券。 按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判斷,不反映所在機構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 我們預計香港經濟將在2024年繼續維持正增長,打破新冠疫情以來香港經濟衰退和復甦交替的循環。 1. 經濟呈現不均衡復甦. 2023香港於年年初實現與外界的全通關,海內外訪港旅客迅速上升,帶動了本地酒店、餐飲、零售等行業的復甦。 雖然高利率環境下歐美經濟弱對香港經濟形成不利影響,但得益於前. 圖1:香港經濟增速與失業率(%) 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香港金融研究院.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判斷,不反映所在機構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期基數較低和疫情影響大幅減弱,2023 年香港經濟維持擴張態勢,首三季度GDP合計同比增長2.8% 。 我們預計香港經濟在2023 年有望實現超3%的增速。 不過,就總量而言,可能較疫情前2018 年經濟總量仍低2.5% 左右。

  3. 北部都會區擴大香港未來經濟發展容量. 自2021年底政府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迄今已逾兩年,一直聚焦於發展藍圖和概念今年施政報告對於北部都會區發展提供更多細節,代表項目的發展進入具體的規劃階段,新進展主要可以歸納為三方面第一,北部都會區在地理上有較清楚的分工,根據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規劃成不同用途都會區將分為四大區域,由西至東分別為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以及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 不同的定位將會吸引相關產業領域的企業集中一起,形成產業集群效應,促進行業發展和提升競爭力。 第二,北部都會區將以產業發展為導向,利用產業政策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本港經濟多元化,有助促成香港「南金融、北創科」的產業布局,從根本上改變以往以中環為中心的發展格局。

  4. 2021年新年伊始香港經濟再次走到十字路口新冠疫情發酵與此前的中美 大國博弈及社會事件衝擊裏應外合導致香港經濟面臨下行之痛,而有紀錄以來的 最大幅度經濟衰退使香港經濟中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再度顯性化。與此同時,

  5. 陳述或擔保。在本文表達的預測及意見只作為一般的市場評論 ,並非獨立研究報告及不構成投資意見或保證回報。所有意見、預測及估計乃中銀香港於本文刊發日期前之判斷,任何修改將不作另行通知。中銀香港及有關資料 ...

  6. 進入2022年,本地新一波疫情嚴重打擊經濟活動和氣氛,使得原本正在復蘇的經濟再受重創,疊加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和世界主要央行急劇收緊貨幣政策,全年將再現負增長,跌幅或在3%左右。 2. 失業率呈現M型走勢. 新冠疫情下百業蕭條,失業率大幅上升。 香港失業率曾在2021年2 月攀升至7.2% ,就業不足率亦上升至4.0% ,均刷新SARS以來新高。 而且,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還不能完全反映疫情對香港勞動就業的整體影響,因為許多勞工受到疫情影響而退出本地勞動市場,致使香港總勞動人口有所減少。 隨着疫情管控措施的有效推行實施,連同特區政府的一系列穩經濟和保就業政策的相繼出台,失業率開始下降,到2022 年1 月降至3.9%。

  7. 新發展階段有新使命、新要求。 國家積極構建以內循環爲主的“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意味著將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進一步打通生産、交換、分配、消費各環節的堵點,暢通國內大循環,亦將深化要素市場、産業政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 在新發展階段,香港仍具有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仍可扮演關鍵角色、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香港將繼續帶頭幷帶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參與“ 雙循環”,過去發揮的六大功能作用不會褪色,在此基礎上,香港有望扮演新角色, 發揮新作用,作出新貢獻。 一是可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 建議》强調“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