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6日 · 肝癌是本港第3號癌症殺手,因患病初期沒有明顯病徵,逾7成人確診時已不能做手術,其中4成屬晚期,過往存活率僅3個月至半年,故有「King of Cancer」之稱。. 國際肝癌權威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接受本報專訪時指本港肝癌每年新症數目平穩 ...

  2. 2018年12月15日 · 癌症治療的四大謬誤.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18/12/15 21:00. 分享: 網絡資訊發達,不少癌症病人在確診後,因為不盡信醫生的治療方案,往往拖延一、兩個月才就診,錯過治療黃金時期。 不少人對癌症的治療方法存在誤解,你有否曾相信以下謬誤? 根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的經驗分享,指一般人平日較少接觸癌症資訊,一旦被確診未必有充分知識向醫生發問,反而會倒過來質疑醫生,甚至錯過了治療黃金時期。 謬誤一:化療或標靶藥的效果欠佳? 肺癌及肝癌病人,一般首選是接受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不少人一聽到化療已很抗拒,希望改為接受免疫治療,有些中產人士會doctor-shopping,期望有醫生「說出」符合他想要的治療方案,結果拖延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才進行治療,最終影響治療效果。

  3. 2021年5月30日 ·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趙頴欣醫生指香港的癌症病人普遍對免疫治療存有3大迷思認為藥物好新覺得自己是白老鼠懷疑免疫治療的成效。 在種種疑慮的影響下,病人有機會延誤治療黃金期,錯過最適切的治療時間和方法。 她提醒,釐清對治療方案的誤解、加強認知,有助病人了解和選擇療法。 「其實免疫治療早在2011年已獲FDA(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核,而免疫治療5年前已於香港臨床應用,香港的醫護人員已累積應用經驗。 臨床研究顯示,經免疫治療後,部分患者的病情能完全緩解,也可延長其存活期,大部分病人的生活質素亦未有受到副作用嚴重影響。 有研究更發現,大部分免疫相關的副作用,此療法的緩解比率為70%或以上。

  4. 2019年11月23日 ·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今年接受採訪時表示,疑病症患者對自己及別人缺乏信任,但非常希望引人關注自己,建議先別指出問題,多關心安慰及轉移其注意力,引導其接受身心評估。 健康意識增強雖是好事,但過猶不及反而可損身心健康,與其盲目求助於「Dr Google」,更應努力扭轉負面思維,在身體不適時最好先求醫。 (節錄) 【原文: 多疑自己生病 虛驚一場反傷身 】 撰文 : 沈帥青. 欄 : 知多啲. 相關文章.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職場貼士 健康養生 健康問題 治療 行為治療. 不少人會在網上自我診病,容易產生所謂網絡疑病症,沒病變有病,澳洲近日有學者發現可在網上為此類人士提供支援。 本港約1成人常懷疑自己有病,身邊人應予以開導。 【延伸閱讀】 自行Google症狀 惹不必要焦.

  5. 2018年12月17日 · 大腸癌. 參考各大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一般有70%以上的危疾索償是來自癌症,其中大腸癌個案近年不斷上升,近年已成為香港最常見的癌症的第一名。 根據醫管局數字顯示,確診大腸癌的新症數字,由2006年的3918宗躍升至2016年的5437宗,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為16.6%及14.7%。 大腸癌四大醫療開支. 【 檢查 】 大腸內窺鏡檢查.

  6. 2019年8月3日 · 眼科醫生提醒3件事. 白內障幾乎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有些人到七、八十歲才看不清,亦有些人可能早於三、四十歲已視力模糊。 現在白內障摘取手術通常是只需十數分鐘便可完成的微創手術,但有時可能需要再做手術。 白內障通常發生在年老人士身上,但眼科專科醫生羅智峯指,年輕人亦有機會患上,如頭部受撞擊而導致白內障提早出現。 另一個常見情況是,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如濕疹患者使用藥膏處理面上的濕疹時,藥物透過皮膚滲入眼而引起白內障,以往在急症室不時遇到這些眼科病人。 1. 小心選擇晶體. 他說,現時白內障手術多以微創方式進行,毋須注射麻醉針,醫生只需要在眼睛抹上麻醉啫喱,切開細小的傷口,再割開包裹晶體、如保鮮紙一樣的囊膜,然後利用超聲波乳化晶體,吸走後再放入人工晶體即可,過程大約只需10分鐘。

  7. 2019年7月1日 · 【原文: 中醫淺談皮膚病 】 撰文 : 張琛 註冊中醫師. 欄 : 知多啲. 踏入夏季,香港潮濕的天氣容易助長各種病原體的繁殖速度,當侵襲人體時,中醫稱為外邪,內在的體質如因稟賦、天氣變化、飲食失調、情緒,導致氣血失衡,形成寒濕或濕熱的話,就會容易引發各種皮膚問題。 內在調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