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足底筋膜炎 病徵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15年1月11日 · 外敷方面足跟痛屬急性損傷者多配合外敷跌打膏藥治療藥用雙柏散合自擬方藥用黃柏側柏葉大黃澤蘭蘇木川烏透骨草乳香沒藥當歸桂枝麻黃等均磨成粉末加水煮熱調成膏狀暖敷足跟患處並以繃帶包紮固定每次外敷四至六小時。 而足跟痛屬慢性損傷者,可選擇中藥熱敷袋或中藥外洗,宜祛風通絡止痛,藥用川烏、草烏、透骨草、乳香、沒藥、當歸、紅花、桂枝、麻黃、威靈仙、艾葉等,每晚暖敷或外洗十至十五分鐘。 內服中藥方面,須透過四診合參,辨證用藥。 足跟痛臨床常見「肝腎不足、氣血瘀滯、風寒痺阻等型,治法方藥如下: 1.肝腎不足者,治宜補益肝腎,方用獨活寄生湯加減,藥用獨活、桑寄生、懷牛膝、杜仲、川續斷、防風、當歸、紅花、桂枝、川赤芍、雞血籐、補骨脂。

  2. 2015年1月11日 · 除年老體虛屬肝腎不足者易足跟不適外,久坐空調環境,缺乏運動,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痺阻的上班一族也常會足跟痛;而過度勞動,損傷肌肉筋骨的職業運動員及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亦是足跟痛高發人群;部分職業女性,由於穿鞋不當,導致足弓受力不均,因而加重勞損,形成足跟痛。 相關新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3. 2019年1月27日 · 2019-01-27. 文︰香港仲景堂中醫綜合診療中心主任中醫師 郭岳峰. 橋本氏病即橋本氏甲狀腺炎又名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中可以檢查化驗出效價很高的抗甲狀腺組織的自身抗體患者甲狀腺組織中有大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以及淋巴濾泡形成有的患者同時併發其他免疫性疾病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病症。 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橋本氏病)有發展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趨勢。 多見於30歲至50歲女性,起病隱匿,發展緩慢,病程較長,大部分病人在開始無症狀,最早症狀為乏力。 主要表現為甲狀腺腫大,多數為彌漫性,少數可為局限性,可呈結節狀,質地較硬。 部分以顏面、四肢腫脹感起病。 隨着病情的發展,可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及黏液性水腫表現。

  4. 2019年11月17日 · 2019-11-17.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養生之道要求人體要「寒頭暖足」,但現代人多是「熱頭寒足」(上熱下寒)。 其主要表現是熱證與寒證並存:常年上火,總是口腔潰瘍、舌瘡、慢性咽、失眠,同時又表現出很多體寒症狀,如舌體胖大、大魚際發青、下肢冰涼等。 中醫認為,上熱下寒其實有更確切的表述方式:「真寒假熱」,或「陽不歸位」。 《黃帝內經》裡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熱」。 體內寒邪過盛,就會把陽氣排斥在外,體寒是上火的根源! 有些人上火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敗火藥,卻常常陷入越吃越嚴重的怪圈,這種情況八九不離十都是上熱下寒。 因為上熱下寒是體寒所致,而敗火藥屬寒涼之物,服用它們只會讓你寒上加寒、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 中醫認為上火有實火、虛火之分。

  5. 2019年6月2日 · 2019-06-02. 湧泉穴位置.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腎經的第一大穴在足底,不在腰! 人體各器官在足底的定位就是這些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區。 在反射區出現的生理變化和病理變化的陽性反應物,就是治癒疾病的特效治療點。 春秋戰國時期醫聖扁鵲,精通足底治療術,刺激足底救活了死去三天的虢國太子;東漢神醫華佗編著了《華佗秘笈足心道》,從足底治療全身疾病,救人於分秒之中,治病在點撥之間。 腳雖然位於人體最低處,但它是人體的根本。 一個人的步調如果輕盈則反映這個人精神很好,如果步調沉重,則反映身體疲憊不堪。 一些生活中的小毛病,的確可以從足部來調節,足部反射區是「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理論依據。 腎經的第一個大穴,就是湧泉穴!

  6. 2014年1月12日 · 痛經是指凡在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面色蒼白、手足冰冷、噁心嘔吐。 痛經常持續數小時至兩天,一般經血暢流後腹痛緩解。 痛經是婦女常見之一,尤以年輕婦女較為常見。 現代醫學把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前者又稱功能性痛經,即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病程較短,後者多繼發於生殖器官某些器質性病變,病程較長,如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慢性盆腔等。 文:藍永豪(香港中醫學會副理事長) 痛經的病因機. 痛經的病因包括情志所傷、起居不慎、六淫侵襲等,並與體質因素有關。 痛經的機在於邪氣內伏或精血不足,於經期前後衝任二脈的氣血變化較大且急驟時,胞宮的氣血運行不暢,即「不通則痛,或胞宮失於濡養,即「不榮則痛」。

  7. 2016年5月8日 · 目前認為是在皮脂溢出過多的基礎上,繼發的真菌和細菌的寄生,或(和)由於皮膚表面游離脂肪酸的增加而引起的皮炎。 皮脂溢出過多,則可能與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調、代謝異常、神經精神障礙等有關。 此外,洗頭過勤、衛生習慣不良、化學刺激、汗液以及脂垢腐敗分解、飲食習慣、嗜酒等,對本的發生和發展均可能有一定的影響。 症狀特點. 中醫學則認為本主要因過食肥甘油膩、辛辣炙熱的食品,或情志化火,或平素陽盛之體,積熱在裡;外因為觸犯風濕熱邪,以致風濕熱邪蘊阻肌膚,或肌膚失於濡養所致。 風熱盛則偏乾,濕熱盛則偏油。 常見證型有三類,首次是濕熱型:皮損較紅,皮膚油膩不爽,覆有較多油膩性鱗屑,甚至糜爛、滲出、皮膚瘙癢,伴大便不爽、脘腹痞滿、口黏、小便短赤等,舌質紅、苔膩、脈濡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