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我們應以各種角度策勵自心集福淨罪,隨其所宜將七支行願和皈依等,這些內涵都是修發菩提心的前行(準備工作),也是調伏、淨治我們身心相續的方便,所以應當知道這些都是發心的方便。 此中下中法類,即是發無上菩提心支分之道理,尊重亦當善為曉喻,弟子於此應獲定解。 有關共下、共中士道的所有法類內容,就是發無上菩提心的支分之道理,上師應善加開導,弟子也應對此生起確切的認知。 每次修時當念此義,修菩提心發生支分,極應愛重。 若不爾者,則此諸道與上士道別別無關。 每次修習時,應反覆憶念共中、共下士法類,對此應極為珍惜。 如果不這樣做,就會把此二道與上士道成為互不相關, 乃至未至實上士道,於菩提心未得定解,而成此心發生障礙,或於此間失大利義,故於此事應殷重修。

  2. 2019年7月6日 · 我們現階段的利益即是獲得增上生,包括自己的身體、受用、眷屬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圓滿,而這些是從布施、持戒及忍辱等功德而來的,這種種果報的因,如果能藉此暇滿人身來修的話,就容易成辦。 這些道理我們應該好好去思惟。 【 如是觀待若增上生,若決定勝,義大之身,若不晝夜殷勤勵力此二之因,而令失壞,如至寶洲空手而返,後世亦當匱乏安樂,莫得暇身。 所以從獲得增上生與決定勝(究竟成佛)的角度來思惟觀察,都必需有這難得的暇滿人身來成辦,可見人身多麼意義重大。 如果不能晝夜勤修增上生與決定勝的因,而令其虛擲,就像到了寶洲卻空手而回,後世也會缺乏安樂,無法獲得寶貴的暇身。 【若不得此,眾苦續生,更有何事較此欺誑,應勤思惟。

  3. 2021年1月24日 · “是具力者妙莊嚴,是難行者最勝力。 ” “能息害心野火雨,現後眾害由忍除。 安忍是大力者的最佳嚴飾,是修苦行者的最大力量,是能息滅害心野火的水流。 安忍能去除現世和後世的多種損害。 “諸勝丈夫堪忍鎧,惡人粗語箭難透,反成讚歎微妙華,名稱花鬘極悅意。 粗暴者的惡言利箭不但不能射穿勝士的安忍甲胄,反而像獻上由讚頌鮮花做成,令人賞心悅目的榮譽花鬘。 又云:「忍為巧處成色身,功德端嚴相好飾。

  4. 2020年9月27日 · 以下具體解釋這個比喻。. 此亦如說怨敵、虛誑,非惟遮無親友、諦實,及異親、實,是說親友、實語相違所對治品。. 所謂「怨敵」,是指親友的對立法,並不是遮除親友之後的餘法,. 也不是與親友不同的法,比如,陌生人是親友之外的法,但不是怨 ...

  5. 如前所說佈施之理,當先了知現在進修開遮之處而勤學習,特於慳吝財善根而修對治,力增廣能捨之心。 能如是修,應自慶喜,心若未能如是薰修,應生憂惱。

  6. 2020年10月18日 · 真實抉擇道的體性包括和道兩方面,先抉擇能使生死滅除的,也就是能滅除煩惱的身。 丑一、以何等身滅除生 廣論消文191 “行法失家業,顧家法豈成。

  7. 」謂即獲得佛子之名,或菩薩名,其身即入大乘之數。若退此心,亦從大乘還退出故。是故諸欲入大乘者,須以眾多方便勵力令發。 什麼叫做入大乘門呢?如果在自己的身心相續上,真實的生起殊勝的菩提心,那就是真正進入了大乘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