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大約 144,000 個搜尋結果

  1. 中風」即是「腦血管意外」,是由於腦部血管「阻塞」或「爆裂」,令腦組織不能得到充份的養料和氧氣,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而壞死,產生各種神經症狀。 中風的徵狀包括 半身不遂 言語不清 嘴歪 眼斜 嚴重者甚至昏迷或死亡 吞嚥困難 大小便失禁 感覺麻木 流口水 導致中風的危險因素 吸煙 年齡 - 年紀越大,中風機會越大 高血壓 血內膽固醇過高 過重 缺乏運動 先天性腦血管腫瘤或血管壁過薄 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風濕性心臟病等會令中風危險倍增 中風後常見的併發症 褥瘡 半身不遂的病人整天躺在床上,臀部、腳跟及肩膀等部位因長期和床褥接觸,受到壓力,皮膚便會潰爛,甚至發炎。 最重要的預防及治療方法,是常替病人翻身,使他不會長期壓迫同一部位。 另外,使用空氣墊及羊皮墊等亦有幫助。 呼吸道感染

  2. 2021年3月6日 · 中風就是腦部供血中斷引致一系列的異樣,原因主要是因為血凝塊阻塞腦血管(缺血性中風),或腦內血管破裂(出血性中風)。 中風成因包括先天條件或後天因素影響,年齡及生活習慣都是重要因素。

  3. 2021年6月21日 · 腦中風的正式名稱為『腦血管意外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病理過程通常是導因於急性的血管梗塞使得腦部缺血性病變或因腦血管破裂出血導致腦組織損傷 (4) 。 腦中風簡單分成兩大類: 缺血性腦中風 (Ischemic stroke,俗稱腦梗塞) 腦血栓:腦血管本身硬化、狹窄所導致的阻塞 腦栓塞:腦外的血栓因隨血液循環而引起腦動脈血管的阻塞。 出血性腦中風 (Hemorrhagic stroke,俗稱腦溢血) 腦實質出血:腦內實質的出血型態。 非創傷性蜘蛛膜下腔出血:常見為腦血管動脈瘤破裂所造成。 腦中風原因? 根據臨床研究歸類出腦中風主因和次要因素有以下幾類原因 (5) : 主要因素:

  4. 認識中風中風成因、症狀、急救措施、治療方案、復康過程、預防、中風治療費用、中風醫療保險等。資料經由神經外科醫生覆核。

  5. 2021年12月25日 · 出現小中風症狀別輕忽 1周內可能引發中風. 小中風的成因是由於大腦特定部位的血液供應暫時受到阻礙,導致產生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發作時類似中風症狀,可能突發性出現頭痛、頭暈、想吐,產生複視、視力模糊或暫時性失明等,部分會有耳鳴 ...

  6. 2021年10月6日 · 中風是由於供應腦部的血液中斷而造成的腦損傷,中風成因可大致分成兩種,分別為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是由動脈堵塞形成。 在人體的動脈血管,膽固醇和脂肪沈澱物隨著時間慢慢堆積,導致血管逐漸變窄,形作血栓,最終並完全阻塞 ...

  7. 腦中風總是蟬連國人10大死因的前幾名,一旦錯過黃金急救時間,往往帶給病人和家庭巨大的衝擊。. 所以當發現中風徵兆,要盡速把握 「黃金急救3小時」 ,立即送醫醫治。. 出現小中風徵兆,未來罹患腦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 但在腦中風之前,許多病人便已 ...

  8. 中風 (stroke) 屬腦血管疾病,成因是腦部供血中斷,導致腦細胞因缺氧而壞死,或會令病人即時失去知覺或身體一側感覺軟弱無力。 中風可導致嚴重殘障,什至死亡。 雖然逾50歲的人會較容易中風,但其實任何人也有中風的風險,包括嬰兒、兒童及年青人。 中風種類比較:缺血性中風 VS 出血性中風 VS 小中風 中風症狀 身體一側突然軟弱無力 口齒不清或理解有困難 吞嚥困難、面部左右不對稱 視力突然變得模糊 無故頭暈昏厥、失去平衡 突然原因不明的頭痛欲裂 中風成因 近年來香港中風的人數越來越多,主因如下: 年長 中風風險隨住年紀漸長而上升 吸煙 缺乏運動 酗酒 服用違禁藥物 e.g. 可卡因 肥胖 高血壓 高膽固醇 糖尿病 心臟病 e.g. 心房纖顫、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等 血友病

  9. 2016年4月21日 · 短暫性腦缺血,俗稱「小中風」,是由於腦血管被短暫堵塞所致。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兼中風服務部主管蘇藹欣指出,小中風的病徵與典型中風類似,包括四肢乏力或麻痺、言語不清、視野缺失等等,但有關徵狀只會維持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其後會自然消失。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黃家星(左)、陳女士(中)、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兼中風服務部主管蘇藹欣醫生(右)。 62歲的陳女士患有高血壓及高膽固醇,6年前確診小中風。 陳女士憶述: 6年前的一個早上,她起床時覺得乏力,欲把牙膏放進口腔,卻沾到面部;欲塗眼霜,卻塗到面腮;當時只覺諸事不順,但絕對沒有想過是中風徵兆。

  10. 2019年1月4日 · 中風」 (Stroke),是種腦血管意外,當腦部血管因為某原因而受阻塞或爆裂,氧氣和養料便不能有效輸送到腦組織,受影響的神經細胞便會因此損壞,導致各種神經徵狀,包括言語不清、嘴歪、眼斜、流口水、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甚至半身不遂,嚴重者或會昏迷或死亡。 中風是嚴重的內科急症,三個月內死亡率大概百分之三十,是本港第4號殺手,而在生存者中,有超過一半能夠完全回復自理能力,少於兩成病人會有嚴重殘障。 腦部受損的嚴重程度 (包括中風類型,範圍及位置) 、併發症以及中風前病人的自理能力都是復原的關鍵元素,不過病人、家屬和照顧者的支持,配合適當的康復治療都有決定性作用。 中風成因

  11. 2020年5月13日 · 概括而言,中風是指腦部缺血導致腦細胞死亡,可以分為 1)血管阻塞造成的缺血性腦中風 和 2)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性腦中風。 當中以缺血性腦中風較為常見,佔全部腦中風的80%以上。

  12. 中風發生後三個小時內到達醫院是最理想的,越早抵達康復的機會就越大。美國中風協會也指出,許多女性根本不知道這些徵兆和症狀,因此沒有及時尋求幫助。【WH專家說】指甲變黃怎麼辦?皮膚科醫列出「指甲變黃」4大原因,再告訴你如何預防改善

  13. 中風正名為「暫時性腦缺血發 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並不是小型或輕微中風。 小中風源於腦 部血液供應受阻而引起的暫時性神經功能異常,因而引起中風徵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