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21日 · 2020-09-21. 分享本文. 上周輝達以 400 億美元的價格 買下 安謀,促成半導體史上最大收購案,引來科技界討論,《華爾街日報》近日以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作為主角,刊登了一篇「黃仁勳定律」生效的文章,更指這一項新的定律,將會正式取代摩爾定律(Moore’s law)。 該篇報導指出,「黃仁勳定律」指的是 AI 晶片的效能每 2 年可提高一倍,其成長速度歸功於軟體以及硬體的升級。 輝達高級研究副總裁 Bill Dally 指出,自 2012 年 11 月至今年 5 月,輝達的晶片效能在 AI 方面提升了 317 倍,換句話說,其 AI 晶片的效能成長速度,維持在每年增加 1 倍以上的水準。 黃仁勳:摩爾定律結束了.

  2. 2024年3月19日 · 2024-03-19. 分享本文. 根據 Forbes 的報導,2025 年時全球將有 75% 的工作人口屬於千禧世代,且 47% 的千禧世代追求重視多元共融 DEI (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的工作環境。 隨著社會快速變化,薪酬對求職者很重要,但不再是選擇工作的唯一考量標準,「人才的工作環境、工作中的成就感與人才發展空間」已成為千禧世代求職者選擇工作的三大考量因素。 而身處在金融業的資訊工程師,除了開發銀行或證券業的營業用程式,還可以追求哪些職涯發展可能? 辦公室位於台北 101 的優式資本,就打破了傳統金融業工程師的定位,廣為招募「策略程式開發工程師(以下簡稱工程師)」,讓工程師也能參與「交易策略」的擬定與賺錢賠錢的過程。

  3. 2016年5月25日 · 分享本文. Fintech 顧名思義就是金融 (Financial) 與科技 (Technology) 的結合 ,fintech 對國內很多人還很新奇,但在國外科技圈 fintech 已經火紅了好幾年。 當今世界市值最高的企業非科技界 Alphabet 莫屬,而科技與金融兩個行業激烈碰撞無不在刺激著人們的神經。 目前已有 48 家 fintech 企業進入獨角獸行列。 CB Insights 的數據顯示,全球在 Fintech 領域的融資規模在迅速擴大:2013 年 為 40.5 億美元 ;2014 年 為 122.1 億美元,較上年翻了 3 倍,其中 11% 的資金為 A 輪投資 ;2015 年預計超過 200 億美元,增速達到 66%。

    • 只要一款 App,就能進行跨金融機構身分識別
    • 金融 Fido 機制有這 3 大優勢:隱私、便利、高效
    • 延伸閱讀

    為解決此痛點,金管會參考國際標準,推動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金融 FIDO)。預計將採集中式開發一款手機身分識別App,導入FIDO標準,未來用戶下載此 App,只要首次綁定一張晶片金融卡並進行身分驗證程序,未來就能以指紋、生物辨識進行跨機構身分識別。 林志憲說明,未來擬讓用戶透過一次性綁定行動裝置、實體卡片與生物特徵,即可在合作的金融機構中,跨業別、跨機構使用綁定過的裝置與生物特徵進行身分識別,辦理金融交易,不必再使用現行的實體卡片或帳號密碼進行識別。

    金融 FIDO 機制可望帶來三大優勢,第一,FIDO 伺服器上只保有公鑰,不保存密碼、私鑰或個人生物特徵,可避免隱私洩露;第二,可解決消費者忘記帳號、密碼等問題,提高使用便利性與安全性;第三,可免除金融機構向客戶重複驗證身分作業,並可透過跨機構傳輸資料,提高客戶的服務效率並降低相關營運成本。 為推動金融 FIDO,金管會、聯徵中心、財金公司上月成立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截至 5 月底為止,共有 121 家金融機構加入,其中共有 6 家金控、35 家銀行、28 家券商、9 家期貨商、17 家壽險、14 家產險、2 家基層金融機構與其他 10 家業者,預計今年第 4 季啟動試辦。 目前包含中信金、國泰金、富邦金、玉山金都已加入聯盟。林志憲表示,目前加入的 6 家金控中,有公股金控、也有民營金控,...

  4. 2022年7月13日 · 金管會 12 日宣布推出「金融科技能力認證機制」,只要是從事金融科技相關職務、工作資歷滿 3 年以上,或是已經通過基礎能力認證者,可以再上課後考取包含資料分析、保險科技行銷等 7 張與金融科技有關的執照,最快今年底就能考取相關照。

  5. 2021年11月18日 · 2021-11-18.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本書】儘管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也需要參考,但熟稔股票市場的老手更看重公司寫給股東的股東信。 本書作者勞倫斯‧康寧漢(Lawrence A. Cunningham),集結 16 家績優企業、包含包含巴菲特、貝佐斯在內的 22 位領導人的思想精華,撰寫成《親愛的股東》一書。 我們將從下文了解這些企業所撰寫的股東信,如何成為投資人信賴的參考來源? 而一封好的股東信,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呢? (責任編輯:莊彙翌) 我從 1987 年開始研究企業寫給股東的信。 讀得愈多之後就愈發現,寫得很好的股東信都是在述說公司的歷史和故事。 一年又一年的看下來,很像是在看一本很會講故事的好書。

  6. 2017年7月12日 · 股王大立光股價創新高7月11日收盤價來到5285元外資目標價喊到六千元成為台股萬點指標。 很多人好奇,當年200元買到大立光的投資人,現在都在做什麼? 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追蹤大立光創業初的四大家族,並分析他們的財務變化,統計發現 若緊抱大立光不放,至少獲利140倍以上 。 《財訊》報導指出,攤開大立光上市當年度的董事名單,有人獲利兩倍,在大立光股價站上500元就出場,但卻錯過後面暴漲十倍的大成長;有人卻不斷加碼,做為期15年的長線投資。 大立光林耀英家族,過去15年資產至少大增140倍。 大立光的前身是1980年創立的大根精密,大立光林家投資光學事業37年,他們的心法又是什麼? 有幸早期投資大立光的股東,挑戰又在哪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