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3日 · 退化性關節炎是指膝關節在長期受力下導致膝蓋軟骨磨損退化少了軟骨緩衝骨頭與骨頭之間磨損恐形成骨刺關節變形等過度運動是原因之一。 李炫昇表示,但過度運動後遺症多。 膝關節由遠端股骨近端脛骨髕骨關節軟骨半月軟骨內外側副韌帶前後十字韌帶髕骨韌帶肌肉肌腱組合而成。 以負重訓練而言,最常傷害的就是膝關節周邊肌肉、肌腱、關節軟骨以及半月軟骨,姿勢不正確、過度使用易造成膝關節傷害。 李炫昇表示, 運動時膝蓋施力與受力須要呈現垂直狀態,此時才會呈現正向壓力 ;舉例而言,騎腳踏車時,椅墊必須要調整高度,踩下踏板的瞬間,腳與踏板必須垂直,有些選手站著騎腳踏車,對於膝蓋都是負擔。 力量擺錯 膝蓋負荷更重.

  2. 2020年12月10日 · 60多歲退休的李媽媽膝蓋內側痛親友說是退化性關節炎要開刀她自覺不能不運動每天努力走1萬步也做復健包括照紅外線電療並針對疼痛的肌腱做雷射治療。 半年後,疼痛稍減,但似乎沒有完全好,她不知道還要不要繼續復健下去……。 黃琳玲替李媽媽評估後發現膝蓋內側痛的問題根源是: 1、久坐看電視,臀肌與核心肌群無力。 2、慣性膝蓋併攏,微內八走路。 3、年長後,腹部脂肪增加,骨盆前傾、腹部凸出、腰椎前凹。 這些習慣都會造成膝蓋內側肌腱因膝蓋受力不當,反覆拉扯,造成發炎。 當她注意姿勢,再持續復健,膝蓋內側痛就減輕了。

  3. 2020年7月20日 · 原來這是延遲性肌肉痠痛」,英文為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縮寫成 DOMS。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延遲性肌肉痠痛一般發生在運動後 12 到 24 小時開始,大概運動後 1 到 3 天最明顯, 你會發現昨日運動到的那區塊變得不靈活,會痛還有僵硬感,雖然通常放著不使用那區肌肉時是不會痛的,但當開始要收縮、伸展肌肉時感到痛,直接壓那塊肌肉也會痛。 例如舉完啞鈴的隔天,走路沒事,但抱起小孩時似乎有點無力。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至於為什麼運動後會肌肉痛,相信大家很容易隨口回答「乳酸堆積」! 但這個已經是舊式理論了,研究認為運動後一小時乳酸就會降到正常值,所以並不會讓你隔天更痛,不是乳酸的問題大家誤會了。

  4. 2020年10月15日 · 退化過程中經過漫長的身體適應脊椎的穩定度被重新建立以往的背部痠痛會有所進步但是神經根症狀會開始發展有些病患會有下肢的疼痛及麻木感嚴重者會開始影響行動能力在開始行走後一陣子會有下肢疼痛無力的狀況此即所謂的 ...

  5. 2022年1月12日 · 最好的是,生活中可以不需要止痛藥。 這裡我們要訓練的最主要肌群,是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與大腿後側的火腿肌群。 針對這兩大肌群,你可以再看看 「膝蓋愈動愈痛 –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與 「後腿好緊快抽筋,你得認識『大腿後側火腿肉』」 這兩篇文章了解更多。 另外,也要加強小腿肌肉和髖部的肌群。 在過程中,不要趕著做任何動作,慢慢來,一樣一樣好好練習。 在這樣的訓練過後,肌肉和關節是會感到比較痠痛一些。 倘若你是在訓練的過程中,有尖刺般的不適,或是突然間的疼痛,情況就不對,最好先停下來,先找醫師診治評估膝蓋狀況。 坐姿抬腿.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這個動作可以鍛鍊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 請先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腳底踏平於地面。 以大腿前側發力,抬起整隻右腿,過程中維持膝蓋彎曲九十度。

  6. 2020年12月2日 ·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本文經 照護線上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下背痛有兩種,第二種別輕忽,醫師圖解懶人包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成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翁孟玉醫師指出,「發炎性背痛 ...

  7. 2019年11月14日 · 2019-11-14. 分享本文. 台灣即將在 2026 年後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類平均年齡上升人體膝關節間的軟骨組織日漸磨耗導致膝關節面直接產生磨損症狀輕則不舒服難以行動重則影響睡眠品質與生活自理能力為了解決問題骨科醫師通常建議患者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透過置換人工關節與耐磨墊片改善膝關節退化所引起的問題據台灣衛福部數據顯示2014 年至 2018 年間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數量呈現增加趨勢,其中以 50 歲至 80 歲年齡層為主,原因則多半是膝關節隨著年齡增長退化。 不過傳統手術方式中,膝關節置換多半是憑藉醫師本身經驗判斷,術後可能會因置換物擺放位置不當,影響關節活動範圍,甚至產生異物感、走路感覺異常或墊片耐久度下降,使得不少患者對於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感到恐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