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香港達德學院 (英語: Ta Teh Institute)是1940年代末 中國共產黨 廣東區委在 香港 建立的大專院校,由 周恩來 和 董必武 指導創辦,校名取自《禮記 · 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經 港英政府 的 教育司 批准下立案招生,於1946年10月10日開學。 由於該校專門教導學生 共產主義 及社會活動的知識、從事共產主義活動,因此至1949年2月23日被政府撤銷註冊資格,充公校園,前後辦學只有兩年多。 校舍為抗日名將 蔡廷鍇 將軍的芳園別墅,芳園於抗日時期曾借予 廣東的國民大學 作臨時校舍。 校舍本部為一座二層高灰色洋樓,底層為辦公室、閱覽室和醫務室,二樓為校長辦公室、大會場和教室。 校舍背靠山坡面對青山灣,內有草地涼亭。
香港達德學院 (英語: Ta Teh Institute)是1940年代末 中國共產黨 廣東區委在 香港 建立的大專院校,由 周恩來 和 董必武 指導創辦,校名取自《禮記 · 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經 港英政府 的 教育司 批准下立案招生,於1946年10月10日開學。 由於該校專門教導學生 共产主义 及社会活动的知識、從事共产主义活动,因此至1949年2月23日被政府撤銷註冊資格,充公校园,前後辦學只有兩年多。 校舍為抗日名將 蔡廷鍇 將軍的芳園別墅,芳園於抗日時期曾借予 廣東的國民大學 作臨時校舍。 校舍本部為一座二層高灰色洋樓,底層為辦公室、閱覽室和醫務室,二樓為校長辦公室、大會場和教室。 校舍背靠山坡面對青山灣,內有草地涼亭。
2024年10月30日 · 達德學院於1949年停辦後,芳園別墅易手,現時為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的何福堂中心;中心的何福堂會所,便是當年達德學院的女生宿舍,俗稱「紅樓」。
2019年9月24日 · 達德學院可說是戰後產物,是國共兩黨加上港英殖民地政府的博奕場所。 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表示,1946年初國共兩黨開始談判失敗,兩邊都準備內戰,在這段時間,不少在國民黨勢力範圍的共產黨員、國民黨的左派,紛紛離開內地南下香港避難。 在這時勢下,香港匯聚了一批學者、作家、政治家、科學家、教授等;同時因為抗戰結束,年輕人要讀書自強,於是一班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人士便打算辦一間大學,撮合教授和年輕人。 馬禮遜樓是達德學院的主樓,內裏是校長室、教務處辦公室,亦有幾個主要課室,附近建築群亦成為學生或教職員宿舍。 劉智鵬表示,達德原本採取美國式的120個學分四年制方式,但港英政府只批准辦三年制課程,於是120個學分要三年完成。 貴為一所大學,達德學院的上課模式是着重小組討論,自由發言和互相尊重。
2022年8月22日 · 香港達德學院是在國共內戰期間,由中共廣東區委和愛國人士狂港合辦的一所全日制文科大學。 達德學院座落於新界的屯門區,校名取材自《禮記》的〈中庸〉篇:「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2011年11月24日 · 60多年前屯門山邊一角,出現香港史上第二間大學「達德學院」,短短2年半的辦學孕育了千名學生,邀得多位名人教師參與講學,香港歷史專家劉 ...
香港達德學院 (英語: Ta Teh Institute)是1940年代末 中國共產黨 廣東區委在 香港 建立的大專院校,由 周恩來 和 董必武 指導創辦,校名取自《禮記 · 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經 港英政府 的 教育司 批准下立案招生,於1946年10月10日開學。 由於該校專門教導學生 共產主義 及社會活動的知識、從事共產主義活動,因此至1949年2月23日被政府撤銷註冊資格,充公校園,前後辦學只有兩年多。 Quick Facts 成立於, 註冊資格撤銷於 ... 校舍為抗日名將 蔡廷鍇 將軍的芳園別墅,芳園於抗日時期曾借予 廣東的國民大學 作臨時校舍。 校舍本部為一座二層高灰色洋樓,底層為辦公室、閱覽室和醫務室,二樓為校長辦公室、大會場和教室。
2005年6月28日 · 香港達德學院是在國共內戰期間,由中共廣東區委和愛國人士在港合辦的全日制文科大學,由抗日將領蔡廷鍇借出屯門青山的瀧江別墅為校舍。 校名取材自《禮記》的<中庸>篇,「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該校經香港政府的教育司批准下立案招生,於1946年10月10日開學,至1949年2月23日被撤銷註冊資格,雖然只有兩年多,卻吸收了40年代後期大批來港避居的文化學人。 這些文化學人為達德學院提供了優良的師資,培育了超過800名優秀青年,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發揚達德的無私精神。 當時曾在達德學院擔任教席或客席講者的著名文化學人,包括何香凝、喬冠華、茅盾、曹禺、郭沫若、侯外廬及千家駒等,輝煌一時無兩。 達德學院關閉後,倫敦傳道會(今世界傳道會)在1952年購入該校,作為何福堂會所教學及學生住宿之用。
香港達德學院(英語: Ta Teh Institute )是194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在香港建立的大專院校,由周恩來和董必武指導創辦,校名取自《禮記·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達德學院是在中國內戰的背景下由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合作在香港的屯門建立的一所大學。 學院的教育理想是以自由研究的精神,建立一所新型民主大學。 學院羅致了不少知名學者到來任教,例如鄧初民、侯外廬、沈志遠、千家駒、許滌新、黃藥眠、胡繩、鍾敬文、翦伯贊等。 又經常邀請名人作專題講座,包括李濟深、何香凝、蔡廷鍇、柳亞子、沈鈞儒、喬冠華、郭沫若、茅盾、夏衍、曹禺、臧克家、黃谷柳等。 這所高等院校從1946年10月創立到1949年2月結束,只有短短的兩年零四個月,培育了約一千名學生。 很多學生其後都在不同領域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以至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達德學院在中國當代革命史、香港教育史以及中國教育史上佔有不可低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