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選擇性不語症是一種精神科診斷,患者具有同年齡者之一般口語表達能力,但是在某種場 合或某些社會情境中長期(超過一個月)持續不說話,但在其他場合又可以說話,以致嚴重影響其學習生活,或工作的成就,或是有明顯的社會溝通障礙有自閉症嚴重語言障礙中度智能不足程度以下精神分裂病不習慣某種語言口吃等的個案,則不能診斷為選擇性不語症選擇性不語症的臨床特徵. 選擇性不語症發生的過程大多是和緩漸進的形式,較少為急性發作的型態,症狀多始於幼稚園或小學低年級之年齡層,極少數是青春期才發生,患者長期不說話的情境,大多是家裡以外的地方,例如:學校、商店、公共場合等。

  2. 2019年6月13日 · 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又稱為選擇性不語症」,是一種受情境影響的溝通焦慮障礙這種病症會在特別場合無法說話他們無法開口縱然很想講話但是一個字都擠不出來!...

  3. 選擇性緘默症 (英語: Selective mutism )是一種 社交焦慮症 ,情緒行為障礙,患者有正常 説話 的能力,但在特定情境下就是說不出口。 《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把選擇性緘默症描述為兒童的罕見心理失調。 患有這種症狀的兒童和成人能正常說話和理解語言,但在某些社交場合卻無法說話。 他們其他的行為和學習能力都正常。 但是症狀的程度與保持時間顯然與害羞相異,譬如一個小孩在學校裡完全靜默,在家中卻能自由說話,如有陌生人在場可能又會令小孩靜默,不過如果小孩在跟朋友語音聊天的話他可能不會那麼安靜。 語言治療師會在醫院或診所診治選擇性緘默症,而有時候選擇性緘默症是 廣泛性發展障礙 或情緒障礙的症狀。

  4. 2020年1月1日 · 選擇性緘默症在臨床上較為少見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指患者在獲得正常語言功能後在某個或某些特定的社交場合因極度焦慮而表現沉默不語此沉默不語並非為一種隨意性行為。 起病後患者主要表現為在某些場合(如學校)拒絕講話,而在另外一些場合則能進行正常的言語交流。 但也可有其他(包括與此典型表現相反的)表現形式,如不能與陌生人進行交流,而和熟悉的人則可交流自如;或者離家之後不與成年人進行言語交流,而可與其他兒童進行言語交流。 本病起病年齡男性早於女性,但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常於 3~5 歲隱襲起病,但症狀通常較晚發現,往往開始上學後才被發現。 患者的神經系統檢查和智慧一般是正常的(僅有個別案例被報道為智慧偏低)。 病前已獲得了語言的發展,有正常的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

  5. 2013年4月1日 · 選擇性緘默症的治療方式. 管道1:尋求「臨床心理師」或學校系統的「駐校諮商心理師」 行為治療: 行為學派認為,孩子不說話,乃是因為不說話可以得到更多好處,或者說話會得到不好的結果,所以應該加以「反制約」。 比如,增強孩子的嘴部動作,使嘴巴動作趨近說話的動作,直到孩子可以真正說話為止,或者讓孩子觀看自己成功說話或與人互動的錄影帶。 藝術或遊戲治療: 心理動力學派主張這樣的孩子是因為內在心理衝突,所以治療目標就是確認並且解開心理內在衝突,可以利用藝術或遊戲做為媒介,幫助溝通。 管道2:從醫療體系尋求「兒童心智科醫師」開藥. 兒童心智科研究發現,阻斷血清素再吸收的藥物,對於治療社交恐懼很有效,後來也發現對於選擇性緘默也有幫助。

  6. 2020年10月2日 · 選擇性不語症是一個相對罕見的障礙症盛行率在兒童時期是1/140在男女生的比例上女生略多於男生選擇性不語症比較容易出現在兒童身上其症狀初起的年齡多在5歲以前惟常被疏忽或誤解直到孩子入學後發現在溝通互動及課業上有明顯問題才引起老師及家長的注意父母如何初步判斷孩子可能有選擇性不語不妨從以下4種情形看看孩子的反應是什麼? 反應退縮、不會回應他人. 1.孩子是否於某些社交場合或學校經常不開口說話,但在家裡通常可以流暢對答? 這樣的行為即使經過很多示範、鼓勵與引導,或者已經增加孩子的社交經驗,仍然沒有明顯改善呢? 通常社交經驗不足、害羞的孩子,經過合適的示範、引導後,多能慢慢回應他人,回應的方式可以是微笑、揮手等表情與肢體動作,或者小聲說話,而且會持續進步,表現愈來愈自在。

  7. 五月 15, 2020. 新聞-News. 幼兒在零至六歲的階段,家長都特別關注他們的語言發展。 可是,並不是每個小孩,都能夠在公眾場合中,表現其與生俱來的說話能力。 醫學文獻顯示全球大約有百分之一的幼童在某些特定環境下總是不肯說話而背後的原因是他們患上了選擇性不語症」。 「選擇性不語症」,發病年齡一般為2至5歲醫學界相信此病症跟遺傳及環境因素有莫大關係。 環境因素方面,經常轉換新環境,如新移民面對新生活,亦有機會誘發病症。 研究更發現,若家庭成員中,以超過兩種語言溝通的,孩童的發病率亦會較高。 患者在家裏,跟家人溝通可以是滔滔不絕的,但當他們在特定環境下,例如外出、在學校裏,總是說不出話來。 患者很多時侯還伴有焦慮症,發病時,出現口乾、肌肉繃緊、作嘔和肚痛等徵狀。

  8. 此困擾會妨礙學業或職業上的成尌或其他社交上的溝通。 此困擾的期間持續至少一個月(不限入學的第一個月)。 不能說話的原因無法歸因於對社交場合所需使用的語言缺乏了解或感到不適。 此困擾無法以溝通障礙症如兒童期初發型語暢障礙症(childhood-onset fluency disorder)〕作更 好的解釋,且不僅是只發生在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思覺失調症、或另一精神病症的病程中。 選擇性不語症的病因. 關於選擇性不語症的發生成因,有多重的觀點,包括: 生物因素: 焦慮障礙(anxiety disorders) :認為選擇性不語症是一種與焦慮障礙有密切相關的疾病,特別是社交畏懼症(social phobia) 及畏避型人格障礙(avoidant disorder)的病徵表現,是目前較為主流的看法。

  9. 2022年9月5日 · 選擇性緘默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在台灣有數據顯示大約每100個小學生中約有1個有選擇性緘默症徵狀台灣教育界更曾有分析指出此症並不罕見只是未被發現台北市的一場特教研習中現場100位幼教老師將近一半遇過疑似選擇性緘默症的學生。 事實上據外國流行病學研究,患者在5歲前有發病跡象,且3到5歲的治愈率高達九成。 敏感的家長會較易發現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症狀,如發現孩子很怕陌生人,即使到公園玩也怕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會緊握家長的手不願走近人,即使每月見一至兩次的親人(如祖父母)也會感到不安。 外人看來甚至會以為孩子是不會說話甚至語言發展遲緩,但當回到熟悉的環境(如家裡)又可以回復正常。 值得一提是選擇性緘默症大部分情況都不會自行痊愈,愈早接受治療效果愈理想。

  10. 選擇性不語症是一種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的疾患兒童具有足夠的理解與口語表達的能力但是卻選擇在特殊的社會情境下拒絕說話這種疾病並不常見臨床上大概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學齡兒童會被診斷為選擇性不語症此障礙直到入學後才會受到臨床的關注有些個案只持續數月有些卻常達數年之久選擇性不語症的兒童常用姿勢點頭推扯或單音節的發音來代替語言的溝通或甚至全然不對某些人說話。 而除了在某些情境下的沈默外,其它特徵尚有極端害羞、害怕尷尬、社會隔離或退縮、執著、強迫行為、對立行為、易怒、遗糞、遺尿等特質。 因為不語的行為限制了交談練習的機會,而其語言能力有可能因此而有發展遲緩的現象。 選擇性不語症亦常和焦慮疾患共病,尤其是社交焦慮症,而發生在女孩身上的機率比男生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