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17日 · 藍籌股. 發布時間: 2019/07/17 15:41. 最後更新: 2019/07/17 15:55. 分享:. 名嘴曾智華的財務自由大法(梁健騰攝). 人稱「Luke Sir」的名嘴曾智華,除了評論時政,也經常被人問:「碌Sir,買乜好呀!. 」。. 「Luke Sir」自言並非財經演員,也非專家,不會不停有貼 ...

  2. 2024年4月14日 · 發布時間: 2024/04/14 11:00. 分享:. 巴菲特教鄰居理財 50萬元變出2億元:「財富增長如原子彈」. 有個股神鄰居幫你理財是什麽體驗?. 這則來自《紐約時報》的故事,揭示在巴菲特年輕時,曾有鄰居請他管理6.7萬美元(約52萬港元)積蓄,30年後這筆錢變成了價值 ...

  3. 2021年3月4日 · 正因自己能夠擺脫無「生活」的生活,她希望自己做投行的背景、在投資及理財方面的知識及經驗可以與年輕人分享,令他們重拾對未來的期望。 我覺得年輕人愈早開始理財,對將來改變命運更有幫助。 我希望可以教導年輕人理財,可以對他們人生有較大利益。 年輕人未來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們愈早開始計劃,愈早去投資,對他們未來重拾信心的幫助會較大。 以30多歲之齡「退休」,令不少人稱羨。 Rain指,目前她的資產及現金流已經足夠她應付日常支出。 至於她有何理財心得? 個人的投資組合又是如何分配? 成績又係點? 下一篇文章會跟大家分享,密切留意。 責任編輯︰陳玉蓮. ========= 立即選股,參加抽獎,贏取總值超過HK$10萬獎品! 退休 財務自由 美股 股票 債券 概念 銀行 IPO 香港 YouTube.

  4. 2023年12月30日 · Perkins在華爾街底層掙扎時,他的朋友卻依然辭職借貸環遊世界——這成了朋友一生的財富。 而當Perkins數年後想要效仿時,卻發現太多現實因素使得他再也無法實現這個願望。 健康、時間、金錢是獲得人生幸福感的三大要素。 步入暮年,即便金錢數字依然在增長,但健康與時間不再,即便是有錢,某些體驗卻再也買不到了。 多少富豪在暮年一擲千金只為了晚幾天拔管——但這樣真的值得嗎? 未清零的財產,都是你浪費的生命活力. 有人會說,那為什麼一定要清零財產,才算是好好享受到人生? 「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是很樸素的道理。 現代社會工作的本質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用時間換取金錢,但Perkins則更加直接,他表示,工作就是在用生命活力交換金錢。

  5. 2018年10月1日 · 小販變身大老闆 葉茂林的創業之路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181001.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18/10/01 08:00. 最後更新: 2018/10/30 14:25. 分享: 港股不斷尋底,投資界老行尊耀才證券(01428)主席葉茂林預言,恒指在兩年內有機會跌穿2萬點,認為在當下市況,手揸現金最安全。 年輕一輩未必認識葉茂林,現為耀才主席的葉茂林,在創立其證券王國時也捱過不少苦頭,創業做大老闆之前,由小販做起,賺到他的第一桶金。 「當年做小販一點都不容易,經常受黑社會欺凌,又擔心畀警察拉。 但賺不到錢的話,全家都會捱餓。 」葉茂林早年接受傳媒訪問時,道出他當年以小販維生時的日子。 也正因為當年做小販的日子不易捱,但為求生而要捱,造就他不言敗的性格。

  6. 2023年12月27日 · Vanguard2022年的調查發現,年輕一代比老一代配置更多現金。 Z世代的平均投資組合裏有29%為現金,而嬰兒潮的比例為19%。 也許在這個資產價格全面下跌的年代,現金能給年輕投資者一種安全感,又或者是加息背景下銀行不斷上升利息的誘惑;又或者是像設置強積金組合偷懶選默認組合一樣根本就懶得打理——這些投資慣性讓絕大多數人永遠無法在投資中獲利更多。 熱愛現金,在現在也意味著跑輸通脹,意味著錯失機會。 股票大漲前拋售,你可能虧了,但抓著現金不放,也並不意味著你贏了——數據顯示,1900年以來,美國國庫券(收益率與現金相似的短期政府債券)長期實際回報率僅為0.4%。 現金難以維持投資者的購買力,更不用說提高購買力了。 年輕人對現金有多熱情,對債券就有多冷淡,即便這是僅次於現金的「安全」資產。

  7. 2024年3月2日 · 宗慶後年輕時貧苦困頓,人到中年還在當校工,42歲才趕上時代商機開始創業,最終卻能將哇哈哈打造世界飲料生產商,三度獲封福布斯中國首富。 本文回顧宗慶後生前為人津津樂道的幾則趣聞。 42歲校工白手起家. 宗慶後1945年11月出生於江蘇宿遷,祖父是張作霖手下的財政部長,父親曾在國民政府任職,1949年後失業,全家遷往浙江杭州,靠當小學教師的母親的工資度日。 根據其對《三聯生活周刊》的自述,宗慶後17歲初中畢業後接連趕上「上山下鄉」、文革等一系列政治運動,被發配到農場勞動長達15年,再也沒能繼續接受教育。 文革結束後的1978年,他回到杭州進入一所小學的校辦工廠當工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